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关于龟兹石窟“屈铁盘丝”式线条相关问题的探讨
作者: 刘韬   来源: 新美术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佛教美术   样式   曹家样   石窟壁画   龟兹   盘丝   印度   线条   曹衣出水   克孜尔石窟  
描述: 屈铁盘丝式线条是龟兹石窟艺术特征的代表之一,这种如铁丝盘屈之状又稠密组合的线条在龟兹石窟的雕塑和壁画中大量出现。屈铁盘丝式线条在龟兹石窟壁画艺术表现手段中不仅起到构成画面骨架和限定轮廓的作用,本身也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并且与晕染巧妙地结
龟兹壁画的诱惑——卢野龟兹壁画元素油画解析
作者: 卢野   来源: 当代油画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油画艺术   于阗   艺术风格   罗什   龟兹壁画   给你   库木吐拉石窟   降魔印   中国美术馆   中国油画  
描述: 绘画是大象、大境界,可以跨越时空;绘画可以流转,可以停顿,但不可以停止。历史在延续,绘画无尽时。绘画有真相,也有虚相;可以凿空,可以宣泄,可以涂鸦。绘画的命题包罗万象,绘画也可以无题。当你在面对难解之谜和无法述说的情形时,无题是最好的注解。绘画是无形的演绎,当绘画带给你快慰时,它就会离开你。20世纪初,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在塔克拉玛干沙漠中发现了距今1000多年历史的于阗王国和楼兰王国遗址,引起了
古龟兹、高昌石窟壁画山水法式辨析
作者: 孙小东   来源: 北方美术(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内涵   高昌   石窟壁画   龟兹   伊斯兰教   水法   “丝绸之路”   西域地区  
描述: 我国西域(今新疆)古“丝绸之路”沿途,残存有大量的古代佛教石窟寺遗址,如克孜尔、库木吐喇、克孜尔尕尔、森木赛姆、柏孜克里克等等石窟群,它们是伊斯兰教传人之前西域地区佛教兴盛的见证。西域佛教西承印度、犍陀罗佛教絮脉,东承中原内地佛教的发展,是北传佛教的重要纽带和阶梯,因而文化内涵极为丰富。然而,由于历史等原因,石窟的建筑破坏严重,雕塑所剩无几,其主要遗存就是壁画。[第一段]
丝路风情——大型壁画
作者: 彭蠡   张立柱   石景昭   刘永杰   来源: 西北美术 年份: 198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壁画创作   传统工笔   艺术顾问   形式表现   龟兹乐   丝路   河西走廊   敦煌   史境   重彩  
描述: 艺术顾问:刘文西 工程监制:王世俊简介 “丝路风情”一画是应西安大雁塔地下宫之约而创作的一幅巨型壁画,它以唐代中外交流为背景,以传统工笔重彩的形式表现了“歌午迎宾”、“关中耕织”、“敦煌古市”“龟兹乐午”等从长安经关中、河西走廊、敦煌到新疆的七十余个情节,近千个人物。全长120米、高1.5米。
龟兹中心柱窟及其“帝释窟说法”源流新探
作者: 雷启兴   来源: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秣菟罗   帝释窟   犍陀罗   浮雕   龟兹中心柱窟  
描述: 龟兹中心柱窟为克孜尔典型石窟之一,为古代龟兹地区佛教石窟的代表,学术界常常将中心柱窟看成是在犍陀罗“帝释窟”浮雕或在龟兹本地文化影响下产生。并未关注和深入探讨其石窟形制及源流,更多的资料发现克孜尔
浮雕西域乐舞的釉陶扁壶
作者: 马建军   来源: 东方收藏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图案   龟兹乐   五弦琵琶   浮雕   西域乐舞   公元前   腹边缘   出土   箜篌   釉陶  
描述: 宁夏固原城内小南寺巷粮食局工地曾出土一件浮雕西域乐舞的精美釉陶扁壶,是北朝时期釉陶器的典型代表(图1)。高11、宽9.3厘米,通体施绿釉。扁腹,腹边缘饰一圈连珠纹,腹面中间为一组七人乐舞的图案。图案
龟兹艺术研究
作者: 台来提·乌布力编   来源: 乌鲁木齐:新疆科学技术出版社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文集   维吾尔语(中国少数民族语言)   龟兹   艺术史  
描述: 龟兹是东西方文化的交汇点,龟兹成为我国西域佛教艺术的中心之一。龟兹佛教艺术的遗址,突出地表现在其规模巨大的石窟群中丰富多彩的艺术与文化存留。龟兹石窟艺术是东方完美的佛教的艺术宝库之一,也是中国佛教
千年唐音鼓乐 民族文化和融——王建墓石刻伎乐群鼓源释
作者: 秦方瑜   来源: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8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胡乐   王建   乐器   羯鼓   乐伎   龟兹乐   唐音   墓石   伎乐   鼓面  
描述: 四川成都老西门外有一座高约十五米,直径约八十米的高大土垄,这就是五代前蜀皇帝王建(公元八四七——九一八年)的陵墓——永陵。陵墓中室红砂石棺床东、南、西三面束腰处,刻着一支深浮雕宫廷大乐队。这支乐队共有伎乐24人,其中舞伎2人,乐伎22人。乐伎中有21人手中各持一件乐器,另有一人手持两件乐器。乐器共为23件,按类别划分为20种,基本上包括了我国古代乐器的“八音”(即金、石、土、革、丝、木、匏、竹(仅无土类))。其中引人注目的是鼓特别多。从类别划分为八种九件,排列极为集中,差不多占了全部乐器的40%。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王建墓内石刻伎乐使用的乐器会出现那么多的鼓?
论龟兹石窟中的伊朗文化
作者: 牛英荣   来源: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8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伊朗文化   亚历山大   敦煌石窟   建筑形式   龟兹文化   波斯帝国   石窟壁画   伊朗人   中心柱   公元前  
描述: 龟兹石窟包括今之新疆库车、拜城、新和地区的石窟,总数达500余个,其规模之大可以和举世闻名的敦煌石窟相媲美。尤其可贵的是,龟兹石窟在建筑、雕塑和壁画上融合了古代希腊、波斯、印度和中原汉族文化的成分,使龟兹艺术呈现出内容丰富多彩、风格纷繁多样,形象绰约多姿的风貌,为国内外学者所重。
新疆克孜尔石窟早期洞窟研究(中)
作者: 廖旸   来源: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壁画   佛教美术史   龟兹   年代学   美术考古   克孜尔石窟  
描述: 克孜尔石窟壁画是西域美术和中国佛教美术的重要早期遗存之一。近百年来,中外学者们致力于研究其分期断代和风格渊源。目前,勘测著录的普遍开展,图像材料的大量刊布,个案研究的深入进行,为重新审视这一美术宝库提供了新的条件。在众多洞窟中,76、77、92、118、207、212等窟代表了克孜尔石窟壁画发展的早期阶段。本文针对它们的建筑形制、石窟类型、宗教功能、绘塑题材、布局、风格与样式加以探讨。这些洞窟为了配合禅观修行,出现了帝释窟禅定、山岳禅定以及和禅修关系密切的弥勒菩萨形象。画面的视觉效果和图像结构表现出犍陀罗雕塑的影响。河西石窟中最早的天梯山北凉洞窟与炳灵寺西秦洞窟,与克孜尔此期壁画的渊源关系最为明显,由此推断该期壁画大致的绝对时间在4世纪晚期至5世纪中叶。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