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塑】搜索到相关结果 203 条
-
基础教学中的“形感”培养
-
作者:
尚晓风
来源:
美术研究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培养学生
敏感程度
雕塑语言
感受能力
形感
素描教学
体积变化
雕塑家
绘画
基础教学
-
描述:
的,因为它是做一个雕塑家应有的根本素质。“形盲”既不能做好雕塑,也感受不到雕塑语言。 在雕塑专业的基础教学中,无论是泥塑还是素描,都应该以培养学生“看形的能力”为宗旨。在绘画中这种看形的能力最终表现在平面上,在假想的空间中描绘物象。利用点、线、面及色彩等因素
-
第一工作室的教学设想
-
作者:
郝京平
来源:
美术研究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教学实践
优秀传统
民族气派
中国传统
教学体系
工作室
艺术思潮
民族特色
时代精神
雕塑艺术
-
描述:
第一工作室——现代民族雕塑工作室成立于1985年,由司徒杰教授主持,我们协助他工作。 司徒杰先生对国外的雕塑艺术及艺术思潮进行了深入的考察,对照中国传统雕塑艺术和中国雕塑的现状做了深入思考,初步形成
-
转折──形体的本质
-
作者:
孙锡麟
来源:
美术研究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创作方法
力度感
自成体系
艺术珍品
美学观念
数学概念
雕塑造型
造型艺术
新石器时代
理论研究
-
描述:
人类自新石器时代到今天,在这万余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出了丰富的造型艺术珍品。遗憾的是在雕塑造型领域中的理论研究却大大落后于实践,基本上处于空白状态。人们在探讨雕塑造型的理论时,往往与造型艺术的美学
-
对“形”的再认识
-
作者:
孙家钵
来源:
美术研究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表现方法
人学
自然界
雕塑家
三度空间
绘画
观察方法
审美价值
生命力
基本练习
-
描述:
如果说一个雕塑家不知道什么是形,人家一定会说你在瞎扯。但确实有些人学了多年雕塑却不理解形,他们可以通过手、眼的熟练,把一件东西做出来,说的不好听一点是抄出来。象这样的雕塑是软的,没有生命力的。认识形
-
环境、建筑与艺术
-
作者:
王贵祥
来源:
美术研究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精神状态
人类文明
建筑环境
文明史
功用
建筑艺术
物质材料
宗教文化
绘画
雕塑艺术
-
描述:
建筑与雕塑的不解之缘 与一切其他的艺术门类相比较,建筑是与雕塑最为亲近的一门艺术,这不仅因为二者都需要运用几乎是相同的物质材料,如木、石、泥土、金属等进行创造,而且,在艺术的精神功用方面,二者也是
-
我的泥塑习作教学
-
作者:
司徒兆光
来源:
美术研究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培养学生
泥塑
基础课程
学与教
习作课
教学纲要
造型能力
培养目标
习作教学
基础教学
-
描述:
泥塑习作是雕塑教学的基础课程。对于不同的培养目标,泥塑课程的要求与内容无疑是有差异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基础教学的安排也需要不断调整。但对一个学院来说,对学院中的一个工作室来说,必须有一套较为稳定
-
试论“形体学”
-
作者:
钱绍武
来源:
美术研究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科学范畴
空间变化
审美范畴
三维空间关系
空间美
三维关系
感知能力
雕塑艺术
罗丹
准确性
-
描述:
“形”是指在三维空间关系中的形。只要是个实体存在,总是处在三维关系之中,哪怕一张纸,也是三维的,只是“厚度”这一层不大引人注意而已。我们雕塑艺术要研究的形,不仅是科学范畴的三维关系的准确性
-
第二工作室的教学观念
-
作者:
付天仇
来源:
美术研究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教学实践
社会发展
创作能力
社会联系
创作教学
工作室
装饰雕塑
教学观念
教学实习
建筑雕塑
-
描述:
室外大型雕塑和建筑雕塑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接受这类任务并使其作为教学的内容之一,是密切学院教学与社会联系的一种改革,也是提高学生创作能力和做大型雕塑技能的一条新路子。早在1952年,我系就接受了北京市
-
十七世纪荷兰的油画和地图绘制
-
作者:
张洁译
来源:
美术译丛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天津泰达国际城市雕塑比赛
艺术风格
艺术作品
艺术事业
艺术创作
雕塑艺术
-
描述:
十七世纪荷兰的油画和地图绘制
-
景德镇地区的麻风调查
-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麻风杂志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方艺术
平山
艺术创作
中国书画
作品
品质
美术
雕塑
景德镇陶瓷
中国瓷器
-
描述:
景德镇地区的麻风调查
<
1
2
3
...
6
7
8
...
19
20
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