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李永铨:对话视觉
作者: 樊宏烨   来源: 艺术与设计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物种起源   设计观   视觉   设计师   设计案例   创作   美术馆   对话  
描述: 深圳华美术馆正在展出的“对话视觉——李永铨与设计二十年展”是香港设计师李永铨从业20余年创作历程及设计观点的总体回顾。展览包括他为本次展览全新创作作品、20年来最具代表性的品牌设计案例和海报创作
胡安·米罗:逃亡之梯
作者: 暂无 来源: 艺术与设计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家   展览   西班牙   创作   作品   雕塑   美术馆  
描述: “胡安米罗:逃亡之梯”展览在泰特当代美术馆举办,并将一直持续到2011年9月11日。这是近50年的时间里在伦敦举行的首个胡安米罗(1893—1983)重要回顾展。这次展览带来这个20世纪顶尖艺术家
墨西哥|建筑大师们的小镇车站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艺术与设计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家   展览   西班牙   创作   作品   雕塑   美术馆  
描述: 艺术家Isaac Cordal的一组骷髅小水泥人雕塑,名为“cement eclipses”,出现在墨西哥的街头。每一个微小的雕塑,他们悲伤甚至绝望的模样,背后隐含着什么样的故事。这些作品也将出现在今年瑞典举办的 ArtScape 2014艺术节 。 荷兰 | 巨型折纸 南非折纸艺术家Sipho Mabona,近期在阿姆斯特丹的Tropenmuseum博物馆展示着他的巨型折纸作品,每个作品大小在2.7-5.4米之间,群鸟翱翔在博物馆内,十分壮观。
艺术双生子:乔治与吉尔伯特
作者: 陈烨   来源: 艺术与设计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家   展览   西班牙   创作   作品   雕塑   美术馆  
描述: “也许因为我们在68年或67、68年间相遇时,我们就试图去与众不同。我们始终相信偶然,我们从来不相信他们所谓的寻找,我们始终相信梦想或坠入其中。因此有一天我们决定,我们应该成为一个有痛感的雕塑,不仅是表面上靠嘴说,我们能够表达自我,这绝对不同于只重表面现象的那些雕塑家们。” ——吉尔伯特 艺术界中以组合方式出现的并不多见,而艺术家组合能长达五十余年在一起创作成长的,估计屈指可数,而乔治·帕斯莫尔(George Passmore)和吉尔伯特·普勒施(Gilbert Proesch)便是这样一个艺术组合。
亨利·马蒂斯的“缤纷人生”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艺术与设计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时间跨度   San   艺术大师   亨利   艺术创作   人生   作品创作   美术馆  
描述: 2014.6.14-9.7 |圣安东尼奥美术馆 2014年6月14日,亨利·马蒂斯作品个展“ 亨利·马蒂斯:缤纷人生”(Matisse, Life in Color)在美国圣安东尼奥美术馆
托马斯·迪曼德:作为留下的踪迹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艺术与设计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博物馆   艺术家   威尼斯   加拿大   摄影家   洛杉矶   美术馆   托马斯  
描述: 后贝歇风格 从面相上看,托马斯·迪曼德长了一张敏感而焦虑的脸,从经历上看,绝对的生逢其时:1964年生于慕尼黑,26岁之前学习雕塑在慕尼黑艺术学院、1990年到1992年在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虽然没有直接师从摄影界如日中天的贝歇夫妇,但是从日后的创作来看深受其影响,尤其是“贝歇风格”的摄影经托马斯·施特鲁特(Thomas Struth)、托马斯·鲁夫(Thomas Ruff)、安德烈亚斯·古尔斯基(Andreas Gursky)等几位高徒薪火相传。
艺术展推荐
作者: 暂无 来源: 艺术与设计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博物馆   雕塑作品   长方形   艺术展   全景图   艺术品   研究论文   美术馆  
描述: 的,但是它们在美术馆里是以原始艺术品的面貌呈现的。这些作品使我们想起博物馆内画作的传统格式——风景和静物,全景图和肖像或者宏大的现代画作。主要焦点在于这些黑色的长方形和美术馆空间本身之间的互动——几乎就像一个有关西方传统博物馆布展方式的书面文件或研究论文。
山寨建筑几时休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艺术与设计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博物馆   雕塑作品   长方形   艺术展   全景图   艺术品   研究论文   美术馆  
描述: 山寨,又作“山砦”,指筑有栅栏等防守工事的山庄。在“山寨”一词还不是作为“仿造”、“假货”的流行语之前,它只是中国传统的一种建筑样式之一。而令国人汗颜的是,在有着五千年文化系统和悠远深厚建筑历史的中华大地上,却涌现出了越来越多的“山寨洋建筑”:直刺苍穹的哥特式教堂、比原建筑矮了三分之二的“埃菲尔铁塔”、多了两座塔楼的“英国伦敦桥”、“按原尺寸复制”的奥地利小镇哈施塔特,而山寨“白宫”更是不止一座……当我们面对美国记者一再的追问时,我们也同时想问问自己,“为什么中国在自己的城市里,建造的不是政治领袖的雕塑,也不是后现代的雕塑,而是一个遥远国度的地标,甚至是大洋之外的小村子?”“为什么在一个拥有悠久建筑传统的国家,人们会花好几亿搞出山寨版的‘凡尔赛宫’或者‘意大利小楼’?”这些山寨建筑的背后,到底是创意的匮乏还是民族传统的丧失?抑或是在全球化的大浪潮中,对于本身文化的不自信。
于凡:让神性的光辉注入现实
作者: 王若思   来源: 艺术与设计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雕塑作品   艺术   中央美术学院   展览   公共性   创作   美术馆   介入性  
描述: 行走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最新开幕的“置上--于凡作品(2000—2012)”展览现场,—下子会被那些宁静的雕塑形象所感染,消瘦的“水手”抑或清丽的“白马”,就那么自然地置于高高的展台上,以最直接纯粹
跨界艺术第四季—任哲艺术展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艺术与设计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雕塑作品   艺术   中央美术学院   展览   公共性   创作   美术馆   介入性  
描述: 2011年12月22日,由矢量文化鼎力推动,跨界中心与著名雕塑艺术家任哲合作的主题展览“跨界艺术第四季——特约艺术家任哲”在跨界中心旗舰店拉开帷幕,一直以来大力支持跨界艺术活动的各界朋友欢聚一堂。艺术家任哲崇尚的雕塑单纯而简洁,将古典与现代的内在性加以统一,正如跨界中心代理的国际设计大师的经典设计一
< 1 2 ... 3428 3429 343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