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冬】搜索到相关结果 751 条
-
从“树语”说起
-
作者:
张冬峰
来源:
中国油画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插图
松节油
人物造型
气味
树木
棕红色
团队精神
自然
作品
松树
-
描述:
,甚至一起写生……自然是一件快乐的事儿了。更让我印象深的是,他说了一句让我感到十分欣慰的评语:"张冬峰是一个懂得树语的画家。"我也毫不犹豫地收下了这一份重礼。
-
画余拾零
-
作者:
张冬峰
来源:
中国油画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油画艺术
品立平
审美需求
蒙古族
民族气质
题材
-
描述:
画余拾零
-
再论素描教学与观察方法
-
作者:
崔雪冬
来源:
美术大观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培养学生
自然物象
绘画作品
素描造型
审美意识
素描教学
造型意识
观察能力
引导学生
观察方法
-
描述:
观察是人脑的一个主要的"输入系统".在绘画中它不只是简单的"观看",因为一切自然物象都具有多义性和模糊性,所以要求学生要用"绘画之眼"通过"去伪存真"最终"输出"一幅纯粹的绘画作品.这里的"绘画之眼"需要学生观察物象时是自觉的、积极的,且具有高度选择性的视觉活动,而不是简单的、照相式的记录.只有这样的"观察"才是艺术的,而不是平庸的、乏味的.
-
用艺术的方式把握时代
-
作者:
刘伟冬
来源:
美术杂志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活状态
行为方式
精神面貌
艺术家
现实题材
社会底层
专家小组
入选作品
-
描述:
入选2008中国百家金陵画展(油画)的100幅作品与观众见面了。这次的入选作品是由专家小组从全国送选的1000多幅画作中经过几轮的评审最终遴选出来的。如果说这次展览的作品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的话,那就是现实题材的人物表现已成了所有入选作品的主旋律.艺术家们从不同的层面、不同的角度并以不同的手法对我们这个时代人们的精神面貌,行为方式以及生活状态进行了较为全面和深入的描绘和表现.更为值得关注的是许多艺术家对那些社会底层民众的关怀已经使我们的作品更具有一种人本品质。
-
·“登山”随想
-
作者:
张冬峰
来源:
美术杂志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前卫艺术
有生命危险
艺术作品
登山者
现代艺术
艺术事业
高雅艺术
“过程”
中国美术
油画
-
描述:
我在自己的艺术事业中,常常制订一些目标,但并不强求一定要达到。命运待我不薄,我所制定的好些目标都得以实现了。例如,我曾指望有一天,让自己的油画能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另外,我也曾希望,有机会在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看看现代艺术的原作,同时也展示一下自己的艺术作品。这些想法都已实现了。
-
油画市场一议
-
作者:
蒙冬
来源:
美术杂志
年份:
199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收藏家
表现形式
外国人
走出低谷
艺术品市场
文革
中国油画
-
描述:
改革开放,使中国油画走出低谷。十年来,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无论从思想深度、艺术构思、题材范围、表现形式等方面都有大幅度提高。文革前还单调而默默无闻的中国油画,以令人惊异的速度打入了国际艺术品市场,欧、美、亚洲发达国家的收藏家、画商、艺术爱好者,甚至博物馆都开始把目标对准中国
-
·谈美术学院培养目标的问题
-
作者:
刘伟冬
来源:
美术杂志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培养目标
中国画家
美术学院
专业课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设计艺术
本科毕业生
高等美术教育
金华火腿
油画教学
-
描述:
几年前,我们南京艺术学院在对毕业生作跟踪调查时,曾了解到这样一件事:一位油画专业本科毕业生,在展览布置工作中接受一项画金华火腿的任务,他花了几天时间把借到的真火腿作了写生,态度确实很认真,但效果却不好,因为他连火腿表面长了霉的效果都画了出来。这样的金华火腿当然引不起食欲,本来是想作广告宣传的,实际上只能起到相反效果,当然不能用,可时间给耽误了,把展览布置的部门领导弄得啼笑皆非。同时,在调查中还了解到,一些学纯美术的(油画、中国画、版画等)毕业生为了找工作,向设计艺术专业的学生借作业,作为谋职的敲门砖,有的则更干脆,20元一张地买。 这两个事例说明,对于大多数学生毕业后首要的是要有个较为理想的工作岗位,尽管以借、买作业
-
崔小冬油画艺术
-
作者:
崔小冬绘
来源:
天津:天津杨柳青画社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油画(学科:
作品集
中国
学科:
现代)
-
描述:
本书作者现任教于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其油画作品多次在全国重要刊物上发表。本书收录先生作品数十幅为作者佳作。
-
冬峰写生
-
作者:
张冬峰著
来源:
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中国
作品
油画
-
描述:
我们是借助油画媒介去表现心灵风景的所谓的画家。因此,我更关心画布背后的东两。我们在欣赏人体美的时候,也是由于人体身上有一颗智慧的脑袋支配着人体的缘故。但有时候我们会忽略这一点。假设该人体是“脑死亡”,你还会有兴趣吗?长久以来,总会有天真的人幻想制造出永动机来,一劳永逸。似乎也有人想把伟大艺术家的风格变成一种易学的套路,一学就会,还可批量重复生产。岂不知,艺术品的可贵之处恰恰是它的独特性,轻易被重复生产了的东西,艺术价值也随之大幅递减。第二个黄宾虹,有何意义?越具优秀艺术家潜质的人,就应本能地对重复有敏……
-
崔小冬画集
-
作者:
崔小冬绘
来源:
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作品集
中国
现代
油画
-
描述:
本书是崔小冬油画作品集。
<
1
2
3
...
45
46
47
...
74
75
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