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东方雕塑艺术宝库:天龙山石窟
作者: 武新华   苏玲   来源: 山西旅游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大原市   天龙山石窟   唐代   雕塑艺术  
描述: 东方雕塑艺术宝库:天龙山石窟
灵泉寺石窟考察记
作者: 解少勃   来源: 西北美术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安阳市   石窟   摩崖石刻   佛教活动   隋唐   考察记   地理位置   南北朝  
描述: 灵泉寺位于安阳市西南30公里的宝山东南麓,是我国佛教大发展的南北朝、隋、唐时期的产物。当时寺院林立,高僧云集,佛教活动兴盛。灵泉寺从北朝到隋唐一直是中原北方的著名佛寺,曾被称之为“河朔第一古刹”。由于它所处的地理位置是在太行峡谷之中,遗址石刻分布呈东西长、南北窄的长条状,其摩崖石刻的内容大多以浮雕石塔和佛龛、佛像为主,且数量众多。因此,这一带素有“万佛沟”之称。
定襄县五仙山白佛堂的明代石窟
作者: 任青田   来源: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白佛堂   石窟   明代  
描述: 白佛堂石窟开凿时代确切,保存完整,体现了明代中晚期民间的雕造风格。白佛堂石窟,无论雕刻技法,还是所蕴涵的宗教内容,对石窟寺考古、宗教信仰和雕塑艺术的研究都是极好的资料,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展讯
作者: 暂无 来源: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素描   克孜尔石窟壁画   作者   艺术作品   美术学院   本科生   优秀作品   展厅   教学成果   油画  
描述: 1.2003年12月24日~26日,张爱红《克孜尔石窟壁画艺术作品展》在美术学院展厅展出,共展出作者1986年~2000年临摹与创作作品60幅。 2.2003年11月6日,地里夏提教学成果汇报展
新疆克孜尔石窟早期洞窟研究(上)
作者: 廖旸   来源: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壁画   佛教美术史   龟兹   年代学   美术考古   克孜尔石窟  
描述: 克孜尔石窟壁画是西城美术和中国佛教美术的重要早期遗存之一。近百年来,中外学者们致力于研究其分期断代和风格渊源。目前,勘测著录的普遍开展,图像材料的大量刊布,个案研究的深入进行,为重新审视这一美术宝库
打造中国当代雕塑文化——访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教授胥建国
作者: 郑立华   来源: 复印报刊资料(造型艺术)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古代雕塑   雕塑史研究   佛教造像   兵马俑   石窟寺  
描述: 打造中国当代雕塑文化——访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教授胥建国
卷首语
作者: 暂无 来源: 文物世界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博物馆   佛教圣地   云冈石窟   五台山   竹林寺   山西大同   书法艺术   风格特征   佛教造像   中国古代人物画  
描述: 会给你一个惊喜。说起佛教,山西大同云冈石窟中的佛塔造型丰富多彩,不仅有高大的中心塔柱,而且镌刻有众多的浮雕塔,它们显现着当时的造
云冈石窟浮雕塔形浅议
作者: 张华   来源: 文物世界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云冈石窟   宗教信仰   浮雕塔形   雕塑艺术   形制  
描述: 北魏时期以“佛塔”形象作为佛教艺术的造像题材,并成为重要特征之一。云冈石窟中的佛塔造型丰富多彩,不仅雕有高大的中心塔柱,而且镌刻有众多的浮雕塔。经调查现存有120余座,大多位于洞窟窟门和佛龛两侧的壁面之上,不仅显现出当时的造塔信仰,而且简洁凝重,极富装饰韵味,折射出北魏佛塔的建造特征。
早期的佛教彩塑
作者: 金维诺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泥塑   匠师   龟兹   敦煌   麦积山   佛像   佛教彩塑   凉州   菩萨   克孜尔石窟  
描述: 佛教的早期遗物虽然在我国四川、江南等地有所发现,但在这些地区却未遗存早期寺院,只是在新疆和河西一带,随着佛教的传播,有遗存下来的寺、塔和石窟寺遗址。兴建佛教寺院,这种渊源虽然是由亚洲西部传到我国新疆
城市雕塑与建筑艺术的互动与互补
作者: 杨文会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代建筑   体量   建筑艺术   雕像   城市环境景观   雕塑家   雕塑艺术   城市雕塑   石窟建筑   形式美感  
描述: 21世纪的到来,使人类对自己的生存环境开始彻底反思,对物质和精神方面的生活质量,比任何时候都要关心。作为社会公共环境中的城市雕塑和建筑,对城市环境景观和精神文明建设无疑将产生重大影响。这就需要雕塑家、建筑师在创作设计过程中,重视环境因素,跨越历史时空,广泛吸收传统文化的营养,以更加豁达的胸怀来审视自己作品的形式或意蕴,以实现雕塑、建筑与环境的整体和谐。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