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论汉代大赋与雕塑的美学思想
作者: 王荣敏   王莉娜   来源: 艺术探索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浪漫主义   雕塑   大赋  
描述: 本文对汉赋与雕塑予以横向层面的探讨,指出汉代大的铺陈手法追求雕塑中的方位性、空间感;汉代雕塑的艺术表现则具有大的浪漫主义特色;汉代大的精雕细琢与雕塑的气势古拙看似相反相对,实则互补相应。
吕梁青石修立《太原赋》石刻景观
作者: 石成   来源: 石材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石刻   《太原赋》   景观雕塑   文化景观   吕梁青  
描述: 前不久落成的大型石刻景观雕塑《太原》,成为山西太原晋祠景区又一道文化景观。《太原》石刻景观石材选取于吕梁山深处为天然青石, 长9米,意为9个王朝在太原建立国都和陪都;高6.988米,
收藏投资新宠
作者: 葛卫增   来源: 艺术市场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印刷工艺   民间剪纸艺术   民国时期   收藏投资   骨法用笔   中国民间   景德镇陶瓷   随类赋彩  
描述: 陶瓷刷花在民国时期最为鼎盛.讲究色块与色阶的交汇.形与情感的融集.既有没骨法用笔的空灵,又有随类彩的化境;色彩明朗悦目.层次分明,民间艺术风韵浓厚.被誉为陶瓷艺坛中的一枝奇葩。
论“六法”与油画人物创作
作者: 周远屹   来源: 美术大观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气韵生动   油画语言   人物创作   六法   谢赫   经营位置   画面   艺术创作   骨法用笔   随类赋彩  
描述: ”,这是中国绘画史上较早又较有系统的绘画要旨。所谓“六法”,即是“一日气韵生动,二日骨法用笔,三日应物象形,四日随类彩,五日经营位置,六日传移模写”。“六法”的提出为我国绘画艺术领
为花修史 为心留影——品评雷苗近作
作者: 陈孝信   来源: 艺术.生活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创作风格   赋色   折枝   墨迹   近作   题材   工笔花鸟画   作品   修史   文脉  
描述: 在我的视野里,雷苗的创作上留有着清晰的文脉和学脉。从文脉上看,雷苗与其乃师 (江宏伟)都是同样的路数:远承五代和宋人的工笔花鸟画传统,即所谓“诸黄画花,妙在色,用笔极新细,殆不见墨迹,但以轻色染成谓之写生”(沈括语)。但在“徐黄异体”,
清新而丽 平极而奇——观何百明工笔花鸟画有感
作者: 陈燮君   来源: 上海艺术家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固有色   中国工笔画   清新   技法   工笔花鸟画   线描   赋彩  
描述: 中国工笔画的历史很悠久,汉代的帛画已在线描造型的基础上,进行固有色的晕染。这种以线彩的技法,形成了中国工笔画最基本的表现形式,以后,又逐步完善成为一种双勾细染的画法。魏晋南北朝可以说是中国工笔画
赤子吟
作者: 谭克平   申玉堂   李国明   周荣   张英杰   邝健行   杨启麟   刘情玉   范叔寒   万古愚   刘锦权   郑成云   何逸天   陈满   昔景文   曾志鹏   周效韫   陶芳荪   林峰   胡兢先   潘葵   来源: 文化月刊.诗词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漂流   国际   汉诗   马来西亚   诗教   中国香港   研讨会   涛声   庐山   词赋  
描述: 贺庐山国际汉诗研讨会牯岭传来霹雳弦,翠微巍(?)树含烟。松涛涌起迎诗客,云彩飘扬映锦笺。逸雅骚坛词赋会,猗涟清涧鹭鸥联。推敲桂户增吟咏,月色玲珑满赣川。
澳门的触动
作者: 黄坤尧   来源: 文化杂志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漂流   国际   汉诗   马来西亚   诗教   中国香港   研讨会   涛声   庐山   词赋  
描述: 今夜,我守着最后一方净土 今夜,我守着最后一方净土。从阳台往下望,正方形的球场空空荡荡的,沙不飞,尘不扬,四望无人,天地间只剩下一片永恒的寂静。周边树影斑驳,皴染着浓淡的墨彩,藻荇交横,围成画框的浮雕。风不来,树也不动。明月浮云端,苍凉的月色投映在30年代的沙土上,一池如镜,水银泻地,折射出空蒙的白。树影旁边原本有一列低矮的楼房,可是人去楼空,歌沉影寂,原始的天地重归宁谧。 今夜,在一个最平凡的日子里,我守在寂寞的阳台上。海岳清华,兰桂香熏,远方豪华的大酒店,灯红酒绿,金碧辉煌,砌成了一座璀灿的黄金城堡,夜色如梦,见证着太平风月。大桥上汽车往来,一列黄光,一排红灯,沿着桥面的弧度上下滑行,节奏缓慢,疏落而又顺畅。擎起的雾灯,囊萤映雪,温柔如幻。飘飞过的水气,纤细微茫,织成了薄纱锦缎,消除了一切紧张疲累的感觉。圆形广场没有节日俗艳的装扮,没有扰攘的烟火鞭炮,恢复一霎清纯的感觉,最为难得。良夜笙箫,惠风和畅,富贵浮云,奈何总有做不完的南柯槐梦。 今夜,我守在阳台上苍茫四顾,浏览快将消逝的风景。南湾花园丛林绿霭,郁郁幽幽。灯塔的余晖逡巡扫射,这是新千禧时代的装饰品,软弱无力,早已不能覆盖城巿蔚起丛生的华灯了。初来时,融和门与灯塔连成直线,东西一气,中轴刚好就在阳台穿过。后来周边的新房子不断崛起,破落的融和门也就瑟缩在镜头中逐渐淡出了。城巿的建筑物节节拔高,蓦然回首,出其不意的,在傲慢的中国银行大厦旁边,竟然冒出旅游塔纤长的倩影,强烈的白光照亮了海天一色。一个新时代宣告诞生了。 今夜,我守着最后一方净土。这是一组借来的风景,一刻消融的宁静。曾经拥有过的,丰盈在心,奢盼并不代表就能够永远占有。白天,寸金尺土的球场只有几个人在打球,相对于黄金地段的巿值来说,这不就是太奢侈太浪费了吗?球场一个个的相继陷落,财雄势大的酒店集团收购了一个又一个球场,经济价值取代了巿民的休闲活动,球场被放逐到边鄙之地了。不久,随着新世纪来临,那球场经过悉心打扮而崛起成为新的名胜景点,气象焕然一新,车水马龙,衣香鬓影,招徕游客,同时也缔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只要大家习惯了,一切就变得理所当然,不容置喙。所谓历史,所谓文化,有时只能留待白头宫女去栈恋怀旧,在一个凄凉的晚上,唱一阕幽幽的挽歌。
澳门不陌生
作者: 王蒙   来源: 文化杂志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漂流   国际   汉诗   马来西亚   诗教   中国香港   研讨会   涛声   庐山   词赋  
描述: 1998年的最后一个月,我和妻子獃在路环岛的旅馆里,面对着无垠的大海和灿烂的阳光,享受澳门的宽广和美丽,也许还有一种迷茫:这是甚么地方?我并不常常在这里造访。澳门是个小地方,谈起她的平方公里,你会心疼她,甚至想把玲珑的她放在口袋里,你生怕她被一阵大风暴刮得无影无踪。澳门又是个大地方,因为她与巨大的祖国相连,又与一望无际的南中国海以及太平洋相连。不论是在澳门半岛还是走上凼仔岛和路环岛,你不会觉得任何的局促。 旅馆的滨海路上有一块高尔夫球练习场,有几个人在那里不慌不忙地打着球。海滨道路上花卉盛开。这里没有冬天,这里一切安详。
澳门圣保禄会院教堂前壁立面研究
作者: 邢荣发   来源: 文化杂志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漂流   国际   汉诗   马来西亚   诗教   中国香港   研讨会   涛声   庐山   词赋  
描述: 澳门圣保禄会院教堂前壁立面虽然今天已成为澳门的地标建筑,但它的文化含量远超出它作为一座地标建筑通常具有的条件。该立面的浮雕内容是一部传天主教的“天书”,以直接传递讯息的方式将教义展现于立面上,这是在耶稣会总结了早期在华传教的经验之后,认识了中国人对事物理解的方式后设计建造的。本文是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首次提出圣母踏龙头浮雕中的七个龙头其义乃隐喻天主教教义中的七宗罪,而且认为,澳门圣保禄会院教堂前壁的建筑风格应属于前巴洛克时期的矫饰主义风格。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