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译人】搜索到相关结果 7 条
-
复合型翻译人才导向的“陶瓷翻译工作坊”教学探究
-
作者:
邓宏春
来源:
老区建设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瓷翻译工作坊
复合型翻译人才
教学模式
-
描述:
单一的英语专业翻译人才培养模式已无法满足时代的需求,从非英语专业学生中培养复合型翻译人才成为大势所趋。以景德镇陶瓷学院为例,结合陶瓷艺术设计专业学生陶瓷专业背景和英语语言水平,对"陶瓷翻译工作坊"教学模式进行构建与实践,培养"陶瓷+英语"复合型翻译人才,并为非英语专业学生复合型翻译能力培养提供借鉴。
-
谢友仁:翻译的在场者,历史的见证人
-
作者:
哈森
来源:
中国民族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彝语文
翻译家
历史
翻译事业
翻译人员
民族语文
大凉山
凉山州
彝族
文件翻译
-
描述:
2011年9月,我在成都见到了年过古稀的彝族老翻译家谢友仁先生。我们在百花园乡村酒店空阔的茶亭里聊起他的翻译生涯。在他慢慢的叙述中,我仿佛回到了久远的从前:大凉山的改革、人民大会堂里传出彝语同传,毛主席、朱德总司令接见民族翻译、大小凉山翻天覆地的变化……那是一幅幅珍贵的画面。想象中,这些画面也许都是黑白的,但是时代进步的景象却迸发着五彩的光芒。倾听的过程中,我想到了"在场"这个词。谢老以一个彝族翻译家的身份,在场见证了大凉山一段伟大的历史变革,也见证了共和国彝语文翻译事业的历史进程。缘于这次关于翻译的谈话更多涉及历史,我以口述问答的形式,将谢老的翻译经历记录下来,再现给读者。
-
从文化交流视角初探景德镇陶瓷用语翻译人才培养
-
作者:
胡璇
来源: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交流
培养
陶瓷用语
翻译人才
-
描述:
2016年10月18日,2016景德镇陶瓷国际博览会隆重开幕。瓷博会连续举办了13年,她开辟了景德镇与世界之间的对话通道,本届瓷博会更是盛况空前。这样高级别的国际文化交流活动,正在景德镇日趋频繁:引进来——才能开阔视野,走出去——才能赢得未来。
-
专业实践型陶瓷口译人才培养初探
-
作者:
李俊
来源:
景德镇高专学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专业实践型
陶瓷口译人才
陶瓷文化
-
描述:
本文针对景德镇等陶瓷产区当前高素质陶瓷口译人才缺乏的现状,分析了专业实践型陶瓷口译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并就陶瓷口译教学课程设置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同时例举了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教学实践方法。
-
科技词汇
-
作者:
暂无
来源:
英语沙龙(锋尚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同文
反求工程
vocabulary
无人驾驶
extracting
科技词汇
翻译人才培养
生物银行
翻译专业
anything
-
描述:
无人驾驶、3D打印、卵子冻结……科技的世界五彩缤纷、日新月异,无时不刻不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你是不是也怀着一颗好奇之心,想要窥探一下这个奇幻的科技世界呢?1.反求工程reverse
-
“1+1〉2”课程模式构想下翻译人才的培养
-
作者:
胡娜
方新柱
来源:
职教与经济研究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1+1>2”课程模式
翻译教学
翻译人才
翻译能力
-
描述:
我国高校翻译人才的培养已经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翻译课程的设置模式值得深入探讨。本文以语言输出和翻译能力习得为理论基础,结合翻译实践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1+1>2"的翻译课程模式,即翻译课程
-
译人译腔
-
作者:
李立达
来源: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198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调
文学作品
发话人
译人
活着
仰之弥高
艺术形象
明尼苏达大学
我爱你
藤蔓
-
描述:
译事的艰辛、犹如以血肉之躯去开辟丛莽,荆棘挡于途,藤蔓缠于树,每行进一步都要付出血和汗的代价.译事几多难,其一是传达原文的风格.而在以描写人为其特征的文学作品中,风格又往往体现于人物的创造.准确地再现原作的艺术形象,贴切地运用归宿语言,将原作中“惊人的浮雕般的描写”(高尔基语)分毫不爽地再现于译作中,令人可触可感,这就给翻译工作提出了一个‘译人译腔’的问题.所谓‘腔’即语气,或由语气表达出的发话人的神态,忠实地成功地‘译腔’的确是“言之非难,行之为难”,甚至令人产生仰之弥高,钻之弥坚之感.然而,我们也须认定:这是一个通过努力可望而可及的目标,重要的是是否从钻研琢磨原文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