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伦勃朗的油画艺术
作者: 吴应鸿   来源: 美苑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油画语言   油画艺术   手法   研究分析   艺术家   形体结构   伦勃朗   作品   粘合剂   笔触  
描述: 我一直认为,解读艺术大师的杰作;除了那些对具体作品的精神体悟外,大师独到的技巧亦是一个很重要的参照层面.17世纪前荷兰现实主义画家伦勃朗的油画技巧对最近几个世纪的油画艺术发展影响颇大.对其精湛的油画语言
简论油画笔触之美
作者: 苏剑雄   来源: 美苑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方油画   油画语言   视觉美感   油画艺术   雷诺阿   审美情感   形式因素   风景油画   印象主义   色彩层次  
描述: 油画之美,它是综合诸种油画形式因素的视觉美感享受。暂且撇开丰富的色彩层次不说,油画笔触所构成油画作品非同凡响的魅力,就足以使人面对油画作品津津乐道了。 油画笔触相当于中国画的“笔法”。它是主体用笔接触富有弹性的画布所留下的绘画痕迹。油画笔触既依附于形体、色彩、肌理等诸多形式因素,又具备独立的审美价值。笔者认为油画笔触至少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审美指向。 一、油画笔触的力度美感
在多样复杂中保持精神的生长
作者: 水天中   来源: 美苑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表现性   自由的想象   青年画家   象征手法   自然形象   文化倾向   表现主义   语言形式   绘画创作   中国油画  
描述: 在当代知名油画家中,吉林的贾涤非以他自由、活泼的表现性风格,与别人拉开了距离,并影响了不少中青年画家.50年代以来,中国油画一直困顿于创作上的“实”和“重”,
推进与深化——九十年代王岩的绘画艺术
作者: 王易罡   来源: 美苑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素描   九十年代   形式语言   艺术家   《绣花女》   绘画艺术   审美趣味   艺术语言   美术作品   中国油画  
描述: 王岩1956年 生于辽宁鞍山,祖籍山东文登.1977年 考入鲁迅美术学院油画系.1982年 毕业获学士学位,同年留校任教,现为鲁迅美术学院油画系第二工作室副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油画学会会员.1984年《春风吹来的时候》参加《第六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获优秀作品奖,作品由中国美术馆收藏.1985年《绣花女》参加《中国青年美术作品展》.1988年 《春天的呼唤》参加《中国红十字美术作品展》,获优秀作品奖.1989年《黄昏时寻求平衡的男孩》,参加《第七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获银奖,作品由上海美术馆收藏.1992年《不尽的黄昏》、《有了阳光的日子》等作品赴新加坡参加四人联展.1993年《远离城市的地方》参加北京《’93中国油画年展》,并赴香港展出.1994年《炎热的夏天》参加第二届中国油画展.1994年《初伏》参加《第八届全国美术作品展》.1995年《穿红裙子的女人》、《没有雪的冬天》参加南京《中国青年油画家15人联展》.1996年《孤独的旅程》参加《首届中国油画学会展》.1997年《老丈人》参加《中国油画肖像百年展》.
对传统工笔画的传承与超越
作者: 李文绚   来源: 美苑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视觉形象   传统工笔   传统绘画   工笔画   技术规范   水墨画   审美观念   现代观念   技术模式   语言形式  
描述: 在当今的社会形态下,如何使当代工笔画从根本上继承传统绘画的艺术精髓,在观念和技术上超越古典工笔画的技术模式,使其成为更具有现代性和时尚意义的画种,是当代工笔画家探讨与思考的主要问题。本文以为,当代工笔画对传统绘画的继承与超越,不能离开以下三个方面: 一、对明清写意水墨画观念及形式的内向融会;
雕塑意象人体教学手记
作者: 鲍海宁   来源: 美苑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视觉语言   文化语言   雕塑语言   雕塑意   雕塑作品   生存状态   教学方式   基本功   人体艺术   意象  
描述: 我院雕塑系长期以来一直保持着传统写实基本功训练的优势.近年来,为适应当代文化指向的需求,曾多次调整、充实授课内容,特别是在这次四年级意象人体课的教学布置中,主动加大教改步伐,吸收国外讲授同种类课程的长处,发挥自身教学的优势,充分调动了教与学双方面的积极性,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浅谈中国古代雕塑装饰美
作者: 易乐平   来源: 美苑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古代雕塑   装饰语言   装饰美   装饰风格   装饰性   艺术表现   雕塑装饰   中国绘画   雕塑艺术   表现方式  
描述: “一部雕塑史,从装饰的角度上讲,可以看成一部装饰风格的发展史和演变史”.翻开世界雕塑史,便可以发现这种现象:埃及雕塑是装饰风格的;非洲雕刻从古至今一直延续着装饰风格;以及爱斯基摩人的雕刻艺术品依旧是装饰性的.在欧洲,情况虽略有不同,但从宏观的.历史的角度来看,同样是以装饰风格为主流的.从史前至古希腊的雕刻都具有明显的装饰性,仅仅是从希腊古典时期开始,随着人类对自然以及自身的认识和了解,科学技术的进步,写实雕刻逐渐占为上风,装饰雕刻虽暂不为人
从“庄严”与“崇高”中走出——谈韦尔申及其艺术
作者: 小砾   来源: 美苑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视觉形象   客观对象   形式语言   《麦田里的守望者》   不确定性   油画材料   具象绘画   作品   线性结构   语言模式  
描述: 毫无疑问,韦尔申在9O年代中国具象艺术中是最为重要的画家之一.如更准确地讲,他应该是以肖像为主的艺术家.通过他那种持续性地对视觉造型的关注,并在画面的每一条线及画面的肌理中融入一种哲学的理智思考,使之呈现出奇异的视觉现象.其主要特征就是将被描绘的客观对象当做一种永恒的物体来描绘.“画得灵魂出壳”(韦尔申语),在如雕塑般的形象与形体中创造出一种永恒.从各种无规定性的肌理及其断裂中体验一种时间的沉积.他始终关心着当代文化的发展,并试图通过对传统图式的挪用和通俗性的色彩来改变空间,移动视
金色童话故事
作者: 秋雨 黎虹主编   来源: 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语言读物   童话   汉语拼音  
描述: 金色童话故事
艰难的精神跋涉:刘绍隽和他的表现主义油画
作者: 水聿   来源: 东方艺术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批判   文化品格   都市人格   孤独的个体   新表现主义   语言逻辑   表现主义   文化现象   跋涉   大众符号  
描述: 艰难的精神跋涉——刘绍隽和他的表现主义油画刘绍隽,就蜗居在我们这座江南大都市的一个角落。多年以前他便辞去了公职,然后一边打工(画广告牌,写美术字)谋生,一边搞自己的先锋创作。打工营生的时候,他天天耳闻目睹着都市生活的日新月异,辉煌与堕落的方方面面;关...
< 1 2 3 4 5 ... 12 13 14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