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王易罡】搜索到相关结果 12 条
-
关于戴莹的内观与自省
-
作者:
王易罡
来源:
艺术当代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不确定性
艺术
自省
内观
雕塑家
-
描述:
罗马雕塑家康斯坦丁·布兰库希说过一句话:“在艺术中,简洁并非是预定的目标,但当一个人接近事物的本质时,总会不可避免地到达这一点。”今年9月,我在纽约第一次看到戴莹的作品时,一下就被她那种飘浮之中的宁静、空灵之中给我带来的诸多的不确定性所吸引。
-
一种精神上的慰藉——关于胡蓉的绘画
-
作者:
王易罡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立体主义
学术研究
学术论文
地域文化
工艺美术专业
中国民间美术
作品
色彩规律
文化符号
三大构成
-
描述:
胡蓉一直醉心于民间美术,并试图在一种原始的文化符号中寻找自己的归宿。她从最初对民俗学的兴趣,到后来的学术上的深层感悟,撰写了大量的民间美术学术论文并创作了具有强烈个性的油画作品。84年她创作了具有鲜明装饰风格的壁挂《阿福》,画面中,她大量地运用了民间色彩规律,红黄搭配,绿紫相间,既浓烈又古朴,给人一种陕西泥玩具之感。由于她出自工艺美术专业,“三大构成”便给她奠定了一个充分的视觉理论及视觉表达基础。她无论怎样画总能让人看出立体主义中的结构因素。然而,她仍用十几年心血深入生活,去寻找民间美术的真谛,大量的实地采风及不断地深入研究民间美术的过程,使她拓宽了学术研究的领域,《东北民族民间剪纸与地域文化的断想——图腾之梦》、《造型与选择》、《东北民间皮影面面观》、《中国民间美术与宇宙观》等重要学术论著问世。博大精深的民间美术深深的解动了她,她也深刻地
-
关于基础教学改革的相关问题
-
作者:
王易罡
来源:
美苑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素描
基础教育
表达方式
系统性
色彩
教学研究
艺术家
当代艺术
基础教学改革
相关问题
-
描述:
教学改革是一个迟来的老话题。我们从上世纪80年代初就开始了关于基础教育的讨论。那时的问题是关于线与调子谁更接近本质,是线、还是明暗、调子,用哪个来表现形体更充分准确?什么是形准的标准?然后是结构素描,到底是分析性还是片面性的?素描到底应该是什么样子的?是全因素还是单因素,素描的本质又是什么?再以后便是油画材料如何正确使用,用什么油,用什么布,等等。一系列的技术性的研究,应该说在不同层次上解决了一部分艺术家在绘画创作上的疑虑,这些年也差不多都是围绕这些问题
-
推进与深化——90年代王岩的绘画
-
作者:
王易罡
来源:
美苑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
油画
艺术评论
-
描述:
推进与深化——90年代王岩的绘画
-
推进与深化——九十年代王岩的绘画艺术
-
作者:
王易罡
来源:
美苑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素描
九十年代
形式语言
艺术家
《绣花女》
绘画艺术
审美趣味
艺术语言
美术作品
中国油画
-
描述:
王岩1956年 生于辽宁鞍山,祖籍山东文登.1977年 考入鲁迅美术学院油画系.1982年 毕业获学士学位,同年留校任教,现为鲁迅美术学院油画系第二工作室副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油画学会会员.1984年《春风吹来的时候》参加《第六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获优秀作品奖,作品由中国美术馆收藏.1985年《绣花女》参加《中国青年美术作品展》.1988年 《春天的呼唤》参加《中国红十字美术作品展》,获优秀作品奖.1989年《黄昏时寻求平衡的男孩》,参加《第七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获银奖,作品由上海美术馆收藏.1992年《不尽的黄昏》、《有了阳光的日子》等作品赴新加坡参加四人联展.1993年《远离城市的地方》参加北京《’93中国油画年展》,并赴香港展出.1994年《炎热的夏天》参加第二届中国油画展.1994年《初伏》参加《第八届全国美术作品展》.1995年《穿红裙子的女人》、《没有雪的冬天》参加南京《中国青年油画家15人联展》.1996年《孤独的旅程》参加《首届中国油画学会展》.1997年《老丈人》参加《中国油画肖像百年展》.
-
境遇与选择
-
作者:
王易罡
来源:
美苑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韦尔申
淡淡的忧伤
精神信念
后现代思潮
评奖标准
面对自己
占有欲
李大方
宫立龙
中国油画
-
描述:
90年代以来,中国绘画一直试图 确立自己的“本土性”,但长期 以来在西方语言的影响下,举步维艰,而当代艺术的观念方式的引入和世界性的后现代思潮的影响,使我们有了新机遇,使这一尴尬情景会有所改变,在一种新的境遇下有了某种折衷的选择。 东北地区新一代艺术家都是在这样一种境遇中,来选择自己艺术表达方式。而今天一部分中年的艺术家却已呈现出了仿惶、无措的状态。这其中也不乏人们对所谓美协的展示与评奖标准逐渐地失去了精神信念,再一个原因也是东南亚的金融风暴,使得唯一赖以生存的经济支柱没有了,许多艺术家都是依靠教学及做工程维生。由于城市消费的提高,生活压力的加大很难使一部分中年艺术家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从事艺术创作。在面对这种新的多元文化的出现及日渐其增的区域化过程中要这一部分艺术家做出积极的反映是不容易的。在这部分人中变化最明显的是韦尔申、王岩、刘明、宫立龙,他们在以往的中国油画的进程中都有着巨大的影响,而在新境遇中对今天的周遭生活都相应地做出了积极的反映。而20世纪初出现的一批新的艺术家,正是在这一新的境遇中出场,他们没有上一代人那么沉重的背景,从对文化资源的选择上来看他们是一种轻松无历史性、片断性的创作思维,一改上一代艺...
-
一种新的折衷主义——谈霍波洋及他的雕塑作品
-
作者:
王易罡
来源:
美苑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客观对象
创新意识
雕塑作品
折衷主义
英雄情结
艺术家
视觉思维
雕塑艺术
数据符号
集体无意识
-
描述:
夸大的形象、巴洛克式的英雄情结似乎是建国40年来中国雕塑作品的主要特征,而形象完整、空间准确又成为这种“英雄情结”的前提与不可动摇的准则.但在90年代一批富有创新意识的中青年艺术家中,这些传统的观念已经发生了动摇与改变.青年雕塑家霍波洋在一种概念模糊性形态中,加入一种新的测量生理数据符号,从而使原有的部分——正空间形象主体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原有主体形象那准确的空间形体数据符号,从而抽出了主体对象的客观性,把人们的视觉与想象充分地调动出来,几乎在消除(作品)的某种物质性后,又不时地提示着人们与现实客观对象丝丝缕缕的联系,从而对传统意义上的雕塑概念提出了折衷与兼容.也正是因为他目前的转变,使一种材料与观念、历史与现在有效地拼合在了一起,从而形成了带有某种折衷性的倾向,这不能不说是对目前中国雕塑艺术的一个良好启示.
-
杨帆访谈
-
作者:
王易罡
杨帆
来源:
美术文献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念鲁
平面化
鲁迅美术学院
王易
现代艺术
现当代艺术
美术馆馆长
艺博会
李大方
油画系
-
描述:
王易罡(鲁迅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以下简称"王"):谈谈你自己吧,什么时候开始接触的现当代艺术?杨帆(以下简称"杨"):真正接触现当代艺术还是在念鲁美附中的时候。王:哦,那还是挺早的。杨:1998年鲁美附中恢复招生,我们是第一届,那时附中有好多美院油画系的毕业生当老师,从他们那里我了解到了很多现当代艺术的信息和知识。在读附中的时候我就已经相信艺术应该是多元的、自由的,它不应该成为一种固定意识形态下的工具,艺术应该是由艺术本身的规律所决定的。还有就是那个时候您创办的东宇美术馆!展厅的面积不大,但却拥有现在几乎所有在当
-
荒诞怪异的心灵世界
-
作者:
王易罡
来源:
艺术界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种界
真实情感
淡彩
经济与文化
马尔克斯
作品
圣彼得堡
丙稀
油画
心灵世界
-
描述:
在当今的文化背景下,我们想做什么或不想做什么,似乎早已被人们界定好,而这种界定的基础便是特定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影响,而绝非是我们的情愿与不情愿。这样,能够表现我们真实情感的东西到底还有多少?面对虚假的、冷艳的商业文化我们的精神真不知该寄托于何处。在区域文化的选择以及对国际文化的无奈中,我们原本脆弱的灵魂似乎也被异化了。
-
一种新的学院主义—谈刘仁杰的绘画
-
作者:
文王易罡
来源:
油画艺术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一种新的学院主义—谈刘仁杰的绘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