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汉】搜索到相关结果 377 条
-
佛教莲花纹对传统陶瓷艺术的影响
-
作者:
黄文亮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东汉时期
佛国净土
中国传统文化
莲花纹
传入中国
艺术作品
纹装饰
陶瓷艺术
佛教艺术
继续发展
-
描述:
在中国的传世经典陶瓷艺术作品中,有很多与莲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莲花是整个佛教的象征,以莲花的纯洁表示佛国净土,佛教中有出五浊世,无所染着来赞誉莲花的圣洁。东汉时期佛教传入中国,并一度广泛传播开来,而中国的骄傲陶瓷艺
-
浅析日汉政治口译中的误译现象
-
作者:
张璐玫
来源:
景德镇高专学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日汉互译
理解偏差
政治口译
误译
-
描述:
口译是日语教学中的重要课程,在对外工作中应用也最为广泛。日语专业本科三、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日汉互译的技巧,但是对于专业性较强的领域,依旧难以把握"达"与"雅"的尺度,尤其是关于政治方面的口译
-
论汉字的优势与文化功能
-
作者:
张新建
吴社生
来源:
景德镇高专学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汉字
文化功能
优势
-
描述:
汉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载体,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由最远古的甲骨文、金文和大小篆到隶楷中的音、形、义的不同组合来承载的。论文通过汉字与英语单词的比较,阐述了汉字的优越性,此外还从汉字的结构、谜语、对联以及拼字的视角来探讨汉字的文化功能。
-
佛山祖庙城中的圣域艺术的殿堂
-
作者:
姚德荣
来源:
旅游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古籍记载
城市旅游
朱仙镇
佛山祖庙
城中
大名镇
真武
商贸重镇
汉口镇
福台
-
描述:
为枢纽,商务益盛。"到明清时期,佛山与湖北汉口镇、江西景德镇、河南朱仙镇合为"中国四大名镇"。后来又与京城、汉口、苏州合称为"天下四聚"。佛山今日的辉煌和古代的繁华,乃是一脉相承,是历史与文化的延续,也是精神与智慧的传承。佛山现代城市旅游正是根植于这样一种深厚的文化和发达的经济中并日日成长。
-
陶瓷中的吉祥图案与传统文化
-
作者:
张依薇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东汉时期
自然崇拜
吉祥图案
文化心理结构
日用瓷
民族心理
象征寓意
传统文化
龙凤图案
景德镇陶瓷
-
描述:
吉祥就是歌颂之意。根据多项物体的象征来组织图案的叫吉祥图案。景德镇陶瓷装饰纹样中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就是,不论是日用瓷陈设瓷还是艺术瓷,都有大量反映祥瑞吉庆,美意延年的内容。它发端于东汉时期,明清
-
康熙青花凤尾尊
-
作者:
王健华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198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民族特点
青花瓷器
景德镇
艺术馆
汉族人
故宫博物院
康熙
釉下彩
代表作品
凤尾尊
-
描述:
“青花”是我国独创的釉下彩,它始于宋,成熟于元、极盛于明清。这种蓝白相间的素雅装饰,与汉族人民含蓄、内向的性格正相吻合,因此成为最具有我们民族特点的瓷器而驰名中外。明、清以来,它始终是景德镇彩瓷生产
-
农行工作人员携200万元出逃
-
作者:
李恒斌
钟建新
邹好红
来源:
法制与经济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出租车
检查站
武汉市公安局
民警
专项行动
农行
银行工作人员
复印件
银行卡
身份证
-
描述:
7月22日,景德镇农业银行员工陈俊强携带200万元银行巨款外逃,24日深夜陈俊强在湖北武汉落网。◆落网时有9张身份证7月24日晚,武汉市公安局“两抢一盗”专项行动同意部署,巡警对出城“的士”逐辆检查登记。9时30分,当检查到一辆坐有一男性乘客的出租车时,民警从该男子稍纵即逝的眼神中准确捕捉到了其
-
英汉翻译中习语译法之管见
-
作者:
罗建华
杨景宜
来源:
景德镇高专学报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方法
原则
英汉翻译
习语
-
描述:
英汉翻译中,习语的译法有很多,译者要根据形式与内容相统一的原则,根据具体内容采用相应的方法,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
解读China
-
作者:
黄凯
来源:
海外英语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欧洲人
本义
景德镇
英语习语
瓷都
英国人
解读
汉语
音译
中国瓷器
-
描述:
英语中的China是汉语“昌南”一词的音译。“昌南”指的是昌南镇,即瓷都景德镇的旧称。18世纪以前,欧洲还不会制造瓷器,故中国瓷器,特别是昌南镇的精美瓷器很受欢迎,欧洲人以能获得一件昌南镇瓷器为荣
-
南京新现高古青瓷伪品
-
作者:
苏建
来源:
收藏界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青花瓷器
景德镇
开发区
近郊农民
汉代
六朝青瓷
古玩市场
新出现
南京市
釉陶
-
描述:
,比以往的景德镇仿明清青花瓷器档次有所提高,新出现不少仿高古汉代釉陶和六朝青瓷。应朋友之约,在不同地点看到了相当数量的仿器。笔者以为,仿汉代的釉陶已有"内人"指点,从型制到施釉的方法,都有所讲究。不仔细查看分
<
1
2
3
...
30
31
32
...
36
37
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