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王国俊:稍纵即逝的结构
作者: R.A.苏里   刘惠芳   来源: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命感受   悠然见南山   女艺术家   超现实   采菊东篱下   再现形象   杜尚   历史叙事   画中   《向日葵》  
描述: 该文是加拿大评论家R.A.Suri,在观察了王国俊一系列由影像和画作构成的观念艺术作品之后,英文写作翻译而来。作者认为王国俊的创作理念在于坚持对结构性的理解——其本质乃稍纵即逝——的潜力与持续性作进一步沉思。这样一种流动性的结构,能更加恰当地描述艺术家本人的创作活动,不论是以油画颜料、数位还是影片的语言,都是一种对于物质本身的反转表达。非静态的视觉平面元素刻画出漂流的、浮动的形象,指向一个被悬置的生命。无需强调光学的暗示,客体对象可被构想,我们见证并看到,无需其他的感官能力。我们从他的影像创作所体验到的形态模拟,导致了对规则的抛弃。如作者所言,王国俊是位敏感且投入的评论者,他将自己目睹的主要结果和社会的断裂结合在一起,使得个人诗性的解放与创作者充满生动想象力的诗艺达到一种和谐状态。
吃皿的玻璃器皿艺术
作者: Lucio Bubacco   ANNA LOTT DONADEL   NORBERT HEYL   DIEGO LAZZARINI   Montage Leong   来源: 天下美食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技术   玻璃器皿   艺术家   实现   艺术品   创作   艺术史   制作   作品   雕塑  
描述: "我的画廊总监(Litvak画廊)来我的工作室,看到一些作品的情境,就问我是否有神秘的梦境。我回答说:‘可不止只一个呢!’之后他说:‘很好!加油啊!我会协助你实现它的’。夜深人静时,一个画面在我睡梦中展现,一年后,我将它实现了一半,没有谁能拒绝如此永恒的诱惑。"-玻璃艺术家Lucio Bubacco如是说。
用现代推动传统
作者: Ron Lam   来源: 明日风尚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考察   景德镇   现代设计   日本   制作   推动   传统技术   企业特色   漆器   中国瓷器  
描述: 日本制作漆器的技术精湛,而其中又以轮岛出品最为人称道,被推祟的程度有如景德镇在中国瓷器界的地位。为了让这出色的传统技术与现代设计接轨,致力推动日本地方中小企业特色工艺的机构Japan Brand邀请Ronan & Erwan Bouroullec合作,请他们前往轮岛作考察,了解制作漆器的过程。在十多天的考察
百华陶瓷器 用心不断前行
作者: Rhea   陈杰   来源: 天下美食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强韧   景德镇   陶瓷器   生活中   女子   采访   造型   温哥华   创作   作品  
描述: 初见许瑞芸,只觉她纤弱清瘦,甚至有点难以把眼前的女子和满满一屋子的陶瓷作品连结起来。并不算长的采访结束时,却已能分明感受到一股坚定执着的气息从她体内散发出来,强韧到直抵人心。
中国陶瓷艺术的仿古风
作者: Rosemary E.Scott   盛洁桦   来源: 杭州文博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景德镇   陶瓷器   龙泉窑   故宫博物院   纹饰   造型   康熙朝   陶瓷艺术   仿古   古代青铜器  
描述: 从艺术家们对昔日的态度中,我们能够发现东亚与欧洲艺术之间的种种差别。东亚的艺术家要是创造二维或三维作品,就会习惯性地对前代的杰作表现出较大的尊重,并且频繁地从中汲取灵感。艺术家的赞助人往往在古玩方面知识渊博,并要求艺术家创制的作品能体现古物的精
生命的律动
作者: msright   Luuk Kramer   Roos de Bolster   芭布斯   来源: 设计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皇家艺术学院   建筑外形   陶艺家   布斯   一面之缘   软瓷   陶社   雕塑瓷厂   陶瓷专业   水善利万物  
描述: 我和芭布斯有过一面之缘,印象非常深刻。我惊讶于她在60多岁的年龄依然如此活跃,走路和语速飞快,也惊讶于她在我们看来已经可以安享晚年的年纪却又重新开始在景德镇和格雷丝成立了全新的工作室——FLOW。芭布斯毕业于阿姆斯特丹皇家艺术学院的陶瓷专业。19 7 9年,她便在阿姆斯特丹建立了自己的工作室。19 9 4至2013年期间,她曾任教于阿姆斯特丹皇家艺术学院,同
聚变:1930年代以来的中国现当代艺术
作者: 吴建儒   Patrick Rhine   来源: 艺术界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exhibition   思顺   队将   飞来石   摄影术   艺术博物馆   pioneering   现当代艺术   万林   Exhibition  
描述: 武汉大学万林艺术博物馆WANLIN ART MUSEUM,WUHAN2015.05.09~2015.05.28新落成的武汉大学万林艺术博物馆首展"聚变",是自2011年以来泰康收藏第二次全面地展示他们的藏品。展览从1930年代开始至今,策展团队将每十年的油画和摄影并置在一起作为该时代的文化样本。年轻艺术家马秋莎、王郁洋、赵赵和王思顺的作品被放置于美术馆一层最显眼的位置,似乎为了让观众首先感受到泰康收藏的当代艺术定位。
意识的表达
作者: 格伦·R·布朗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物造型   原子层   多媒体装置   肉体   褐藻胶   意识   作品   人物形象   史密斯   服饰  
描述: 将人体构成的块面与线性结构和镂空造型进行对比,更容易令人对现实的存在产生一种错觉。美国雕塑家南恩·史密斯(Nan Smith)创作的具有写实风格的多媒体装置作品形成了人物形象与流动的力量之间的一种隐喻关系,而人们对这种关系总的来说是相当熟悉的。现代物理学已经确立了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在这种认识中,就原子层面而言,所有物质永远处于运动之中,而且,神经系统学已经详细论述了这些认识过程,电化神经冲动控制着肉体的机械的
约翰·爱德华·史云逊:在生活中寻找灵感,在木材中探寻温存
作者: Ruth E.Thaler-Carter   宋扶日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阿拉斯加   爱德华   雕刻   木材   加利福尼亚   创作   雕塑家   制作   作品   受委托  
描述: 当史云逊(JohnEdward Svenson)还是一个小男孩的时候,他便尝试自行制作玩具,从那时起,他就开始关于木艺的创作了。目前他一边制作受委托的大型作品,一边继续制作小型艺术品。他因那些他亲手制作的木质雕刻而声名鹊起,他使用了极其广泛的媒介来制作作品。"我的全部人生
新达达主义观念艺术家 克里斯多夫·迪马特
作者: R.A.苏瑞   朱晔   湘怡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两难境地   里斯   达达主义   体验   影像   艺术家   感光材料   创作过程   作品   角色分配  
描述: 在辨别克里斯多夫·迪马特(Christophe Demaitre)的艺术倾向上,人们总是会陷入两难境地。迪马特有两方面的矛盾:一方面,他以近乎流浪的方式生活,拍摄的影像却集中表现都市体验以及都市中人性的疏离;另一方面,他以过程为导向,突破了形式的界限,摈弃了创作混沌中的预先审议。他对于物质和适应性的关注以一种新达达主义精神贯穿于其全部作品,并通过纪实、抒情而诗意的摄影方式将观者带入到巧妙的角色分配和情境之中。艺术家漫步于任一城市的街头或无名的街道,随机捕捉镜头。他将画布以乳胶为底,并在创作的最后即兴地使用多层的涂料,以感光材料使得其拍摄的个体变得模糊不清。
< 1 2 3 ... 8 9 10 ... 20 21 2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