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来源分组
关键词
中国釉下彩瓷釉的研究(上)
作者: 水上和则   方忆   福田伸男   来源: 杭州文博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青花瓷   纹样   彩绘   景德镇   磁州窑   长沙窑   釉下彩   吉州窑   轮廓线   瓷釉  
描述: 一研究的目的自从人类生产陶瓷器以来,就非常渴望能够通过施釉来保护器皿表面所描绘的纹样,并使这些纹样能长久地保持鲜艳的状态。在不断努力的路途中,将各个时代的作品与现存釉下彩瓷相比就会发现:元青花的出现大大丰富了陶瓷彩绘的表现力,而且它与现在的彩绘陶瓷作品也有着某种必然的联系。尤其是白地
宋代景德镇青白釉褐色点彩瓷器的特征及相关问题初探
作者: 孙媛   来源: 杭州文博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宋代   景德镇   褐色点彩   青白瓷  
描述: 宋代景德镇的青白瓷是中国陶瓷发展史上的一朵奇葩。在青白釉上加绘褐彩装饰在青白瓷中比较少见。本文拟从墓葬、遗址中出土宋代景德镇青白釉褐色点彩瓷器,总结其组合形式,并就时代特征以及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中国陶瓷艺术的仿古风
作者: Rosemary E.Scott   盛洁桦   来源: 杭州文博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景德镇   陶瓷器   龙泉窑   故宫博物院   纹饰   造型   康熙朝   陶瓷艺术   仿古   古代青铜器  
描述: 从艺术家们对昔日的态度中,我们能够发现东亚与欧洲艺术之间的种种差别。东亚的艺术家要是创造二维或三维作品,就会习惯性地对前代的杰作表现出较大的尊重,并且频繁地从中汲取灵感。艺术家的赞助人往往在古玩方面知识渊博,并要求艺术家创制的作品能体现古物的精
中国釉下彩瓷釉的研究(下)
作者: 水上和则   文方忆   福田伸男   来源: 杭州文博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纹样   彩绘   渗透   釉上彩   共融   变形温度   长沙窑   釉下彩   实验结果   颜料  
描述: 1.4釉料与颜料的不同组合之后的溶解度烧成实验1.4.1配釉实验的范围通过配釉实验可看出,颜料在釉中的溶解状况是由Al 2 O 3 与SiO 2 在釉中所含的比例变化决定的。实验表明如下两种的意图:一以长沙窑的产品作为比较对象,根据釉组成的差异,可看出釉中所溶解的颜料差别;二可以了解彩
信息
作者: 暂无 来源: 杭州文博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纹样   彩绘   渗透   釉上彩   共融   变形温度   长沙窑   釉下彩   实验结果   颜料  
描述: 清康熙青花西湖风景瓷观音瓶清初之际将杭州西湖景色作为瓷器装饰十分少见。此观音瓶则绘有西湖诸多景致,包括湖心亭、楼外楼、忠岳庙、九溪十八涧、保俶塔、钱王祠、孤山、九王堂、三义庙、百岁居、钱塘门、六和塔、南屏山、慈云岭、清波门、片云岩、象鼻峰、玉虚楼、回回坟、学士桥等,其中部分景点湮没于历史长河,今已不再。此外画面上还以文字标示出苏堤春晓、断桥残雪、南屏晚钟、雷峰夕照、花港观鱼等五处景观,而三潭印月等景观在画面上也有局部描绘。构图丰满,建筑山川描绘精细,人物绘画生动!青花发色典雅,为少见的清早期青花佳作,同时也对研究清初杭州西湖景观提供了具体的形象资料,极为珍罕。(杭州西湖博物馆藏)
建德市发现的三座砖室墓
作者: 周学斌   尧志刚   施凤伟   童伟   骆放放   来源: 杭州文博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清代   建德   砖室墓  
描述: 2012年12月,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建德市文物保护管理所对位于建德市下涯镇大洲村的三座清代砖室墓进行了抢救性清理,出土了青花瓷碗、银簪、"乾隆通宝"铜钱等,为了解杭州地区清代墓葬的形制、随葬品特点、埋藏观念等习俗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
建德市发现的三座砖室墓
作者: 周学斌   尧志刚   施凤伟   童伟   骆放放   来源: 杭州文博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清代   建德   砖室墓  
描述: 2012年12月,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建德市文物保护管理所对位于建德市下涯镇大洲村的三座清代砖室墓进行了抢救性清理,出土了青花瓷碗、银簪、"乾隆通宝"铜钱等,为了解杭州地区清代墓葬的形制、随葬品特点、埋藏观念等习俗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
吴山上的摩崖石刻
作者: 陈天声   来源: 杭州文博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宋高宗   摩崖石刻   文物保护   道教   紫阳   吴山   摩崖造像   石刻造像   题记   南宋  
描述: 春秋战国时期,吴山为吴国南界,故称吴山。旧时山上有省、府、钱塘县三级城隍庙,因此民间又称城隍山。山上古树参天、峰石玲珑、岩洞幽奇,千百年来,历代文人在此留下了很多摩崖题刻。经千百年自然风化和"文革"中人为破坏,虽已大多湮没,但至今留下的仍有不少,它们记录着山河嬗变的年痕和历史人文的轨迹,其内涵十分丰富,使秀美的吴山陡
关于飞来峰高僧取经浮雕几个问题的思考
作者: 赖天兵   来源: 杭州文博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石窟艺术   飞来峰   唐僧取经   元代   浮雕   取经故事   题记   高僧   人物形象   造像  
描述: 杭州飞来峰龙泓洞外壁的三龛高浮雕以表现佛教史迹故事而著称于佛教艺术界。建国初期,浙江省文管会对杭州西湖周边的石窟造像作了普查,飞来峰龙泓洞浮雕受到关注,题材内容被定为"白马驮经"与"玄奘取经"故事,作品收录于《西湖石窟艺术》,但注明雕刻年代不详。王伯敏《西湖飞来峰的石窟艺术》将浮雕定在了元代,黄涌泉《杭州元代
再谈飞来峰高僧取经浮雕:兼答赖天兵先生
作者: 劳伯敏   来源: 杭州文博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再谈   飞来峰   唐僧取经   文物保护   猪八戒   高浮雕   高僧   西行求法   取经队伍   造像  
描述: 杭州飞来峰龙泓洞的外壁,有一块坐西向东的高浮雕,南端略有残缺,残长6.6米,平均高度1.1米,风格写实,史学界和艺术家原来定名为唐僧取经白马驮经浮雕。1986年王士伦先生主编的《西湖石窟》以及拙作《关于飞来峰造像若干问题的探讨》(载《文物》1986年12期)先后提出该浮雕中的"朱八戒"三字,应该是"朱士行"之误,这块浮雕应该分为三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