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中国艺术三十年的历史叙事
作者: 高岭   来源: 艺术生活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社会   三十年   历史叙事   中国艺术   文化发展   中国美术   现代化   中国当代艺术  
描述: 对于最近三十年中国当代艺术的历史叙事,存在着在谁的历史中谁是主体的问题。为什么我要提出这样更加具体和细致的问题呢?因为中国美术的现代化不仅与一百年来中国的外部现实的变化有关,也与中国美术自身的变革有关,更与最近三十年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态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形式与内容的双重身份——谈当代艺术中材料的作用
作者: 刘悦   来源: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命感受   悠然见南山   女艺术家   超现实   采菊东篱下   再现形象   杜尚   历史叙事   画中   《向日葵》  
描述: "材料的介入"是当代艺术的重要特征之一,尤其在装置、雕塑、绘画艺术中,这个特征最为明显。既然材料是当代艺术的重要特征,是否可以把材料作为解读当代艺术的角度之一,它是否可以提供一个由表及里解读当代艺术的入口?一现代主义之前的绘画多是为文学历史叙事服务的。绘画的内容和画家的意图是以画中再现形象为中介进行表达的。随着现代艺术发展,抽象主义绘画出现,摆脱了再现形象的束缚。"砍掉那个中介会给艺术家带来创作的自由。艺术家可以把某种精神性的东西融入到二维或者三维的作品中去。现代抽象艺术不再需要文学性的叙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浅议祁海平绘画作品
作者: 王思雯   来源: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命感受   悠然见南山   女艺术家   超现实   采菊东篱下   再现形象   杜尚   历史叙事   画中   《向日葵》  
描述: 祁海平教授的作品更具个人风格,他从不受时尚、思潮影响,无论是政治的、前卫的、观念的、波普的、商业的,对他都没有任何干扰。他是完全按照自己的认识出发,听从自己的内心,所以他的创作不受外在影响,但这不代表他的创作是完全封闭式的,他是站在时代的前沿,对社会现状做出自己的判断,不随波逐流,不人云亦云。“音美之极为无声,象美之至为无形”,祁海平教授的作品不仅蕴含了东方哲学思想与文化,同时我们还能从中感受到音乐的力量。他将中国绘画、书法的意境美融入油画创作之中,使广大观者从中感受他所带来的无形之美。
瞬间的永恒——浅谈郑金岩的人物创作
作者: 张筱曜   来源: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命感受   悠然见南山   女艺术家   超现实   采菊东篱下   再现形象   杜尚   历史叙事   画中   《向日葵》  
描述: 自古中国追求的表现形式是在自身之内的,个人的语言符号并非刻意塑造的,郑金岩所追求的简约、空灵、淡远而又深邃的艺术境界源自于继承传统血脉的自我内省,他通过将中国传统精神气质和油画特性融合于一体实现了对艺术精神的追问。郑金岩的艺术在国内是独树一帜的,他通过当代人与古代人情感的共鸣将传统和现代贯通起来,呈现出对当代精神的拷问,在现实与虚无之中,追忆过去,反省当下,定格永恒。
王国俊:稍纵即逝的结构
作者: R.A.苏里   刘惠芳   来源: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命感受   悠然见南山   女艺术家   超现实   采菊东篱下   再现形象   杜尚   历史叙事   画中   《向日葵》  
描述: 该文是加拿大评论家R.A.Suri,在观察了王国俊一系列由影像和画作构成的观念艺术作品之后,英文写作翻译而来。作者认为王国俊的创作理念在于坚持对结构性的理解——其本质乃稍纵即逝——的潜力与持续性作进一步沉思。这样一种流动性的结构,能更加恰当地描述艺术家本人的创作活动,不论是以油画颜料、数位还是影片的语言,都是一种对于物质本身的反转表达。非静态的视觉平面元素刻画出漂流的、浮动的形象,指向一个被悬置的生命。无需强调光学的暗示,客体对象可被构想,我们见证并看到,无需其他的感官能力。我们从他的影像创作所体验到的形态模拟,导致了对规则的抛弃。如作者所言,王国俊是位敏感且投入的评论者,他将自己目睹的主要结果和社会的断裂结合在一起,使得个人诗性的解放与创作者充满生动想象力的诗艺达到一种和谐状态。
作为方法的历史苦难叙事
作者: 张燕楠   来源: 文艺争鸣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悲悯情怀   历史叙事   生命个体   观念模式   人性关怀   集体记忆   战争题材   历史事件   叙事伦理   框架系统  
描述: 最初得知王希奇教授创作了巨幅油画《1946》后的第一反应是,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值得我们用当代艺术语汇来呈现的重大历史事件。因为,无论从那个角度看,“大遣返”这一事件本身所包含的历史信息都是非常丰富和复杂的。但转念一闪,又产生了一种犹疑,担忧这种战争题材的历史叙事被纳入到某种固定的话语框架系统之中。如果是这样,历史呈现的复杂丰富性就会被某种惯常的观念模式所稀释,势必导致历史呈现的苍白无力。看到这幅画,尤其是站在这幅二十
从周煌墓看雕塑的历史叙事
作者: 冉毅   来源: 艺术教育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历史叙事   周煌墓   雕塑装饰  
描述: 文章概述周煌的生平与事迹,并通过周煌墓雕塑的现状与艺术两方面阐述雕塑的历史叙事。
悲剧的诞生:身份认同困境与克里米亚的命运
作者: 封帅   来源: 俄罗斯研究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历史叙事   集体记忆   克里米亚   身份认同   符号  
描述: 身份认同问题是原苏联空间中的很多国家和地区在转型过程中所必须要面对的共同难题,而克里米亚长期的身份认同困境则是其中影响最为深远、也是国际影响最大的问题之一。克里米亚身份认同问题源于苏联时期,从斯大林到赫鲁晓夫,再到戈尔巴乔夫,不同时代的苏联领导人对于克里米亚采取了不同的地区政策。由于不同时期的政策思路存在明显的矛盾,使得克里米亚的身份归属出现了"错位"的现象,从而导致苏联解体之后的克里米亚陷入了身份构建的困境之中。后苏联时代的克里米亚共有三条可能的身份建构路径,分别是推动国家认同的深入,建立乌克兰身份;推动地区认同的深入,建立克里米亚的独立地区身份;以及推动民族认同的深入,回归俄罗斯身份。但在身份认同建构的实践中,由于克里米亚半岛以俄语为共同语言,在俄语的历史叙事中,乌克兰的缺位和鞑靼人的反面角色使其难以通过历史叙事的重构形成新的国家认同和统一的地区认同。同时,由于长达数百年的俄罗斯化过程,整个半岛的符号体系完全俄罗斯化,无论是地理名称、城市雕塑、政治符号抑或是文化标签,都被打上了鲜明的俄罗斯印记。在原苏联空间内复杂的族群分布状态下,乌克兰中央政府无力主导克里米亚的身份认同建构。而克里米亚人为了平衡来自基辅的外在压力和来自鞑靼人的内在压力,继续维持并强化本就在本地区占据主流地位的俄罗斯民族身份,不可避免地选择了继承苏联所赋予克里米亚的所有身份符号,并重新寻回沙俄时代的历史叙事,强化自己的俄罗斯身份。在俄罗斯身份认同不断强化的大背景下,克里米亚在20世纪90年代就产生了以民族主义为基础的分离主义运动,在1994年,整个分离主义运动达到了高潮。时任乌克兰总统库奇马凭借高超的政治手腕和有利的国际背景,在没有产生冲突的情况下瓦解了90年代的分离主义运动,但始终没有办法推动克里米亚地区形成乌克兰身份的建构。最终,在2014年3月,身份认同的困境最终成了克里米亚事件的导火索。克里米亚事件的发生也再次证明,身份认同的问题并不能完全决定国家或地区的命运,但是如果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或地区长期无法摆脱身份认同的困境,那么它始终都将成为这个国家或地区未来发展道路上的潜在威胁。
对明年国庆的希望
作者: 赵诚   来源: 炎黄春秋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近代以来   中国社会   人民英雄纪念碑   历史叙事   国家领导   历史事件   国庆节   近现代  
描述: 今年国庆节,以一种新的形式进行了纪念。没有大型集会,没有盛大阅兵,由国家领导人和首都各界人士向人民英雄纪念碑献花、致敬。人民英雄纪念碑上有着近现代历史叙事的浮雕。近年来国内史学界对近现代历史事件学术上有不同的看法,海峡的另一边对历史也有自己的记忆和见解,但目前,在中国社会各界对人民英雄纪念碑所寄予的认同是没有分歧的。它是对近代以来为中国的自由和进步所牺牲的,有名的和无名的先烈们的一个全国性标志纪念物。所以,每当
筑路者艺术、工艺、设计世界中的女性角色
作者: 王婷   MAD Museum   来源: 流行色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艺术家   Charlotte   历史叙事   陶艺家   女性角色   女权主义   叙述视角   褒曼   当代女性   工业材料  
描述: 近期女权主义的讨论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成为焦点之一,而在纽约设计周期间,纽约艺术与设计(MAD)博物馆聚焦战后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女性艺术工作者们,从男性的艺术与设计叙述视角转向,组织了一场名为“筑路者:战后至今艺术、工艺、设计领域中的女性”的展览,则将女性放到叙事中心。在20世纪中期,类似建筑、绘画、雕塑以及工业设计在内的广大领域由男性主宰,并未对女性开放,但是女性在纺织、陶艺以及金属饰品这些行当中发现了一条专业化的道路,在1950和60年代为现代主义的发生贡献了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