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基础教学中的“形感”培养
作者: 尚晓风   来源: 美术研究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培养学生   敏感程度   雕塑语言   感受能力   形感   素描教学   体积变化   雕塑家   绘画   基础教学  
描述: 对于体积变化的敏感程度是决定一个雕塑家素质及雕塑修养的关键。在雕塑专业的教学中,培养学生对形体的敏感,即眼睛对形体的触觉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对这种感受能力的培养应该成为我们雕塑基础教学的主要目的,因为它是做一个雕塑家应有的根本素质。“形盲”既不能做好雕塑,也感受不到雕塑语言。 在雕塑专业的基础教学中,无论是泥塑还是素描,都应该以培养学生“看形的能力”为宗旨。在绘画中这种看形的能力最终表现在平面上,在假想的空间中描绘物象。利用点、线、面及色彩等因素
第一工作室的教学设想
作者: 郝京平   来源: 美术研究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教学实践   优秀传统   民族气派   中国传统   教学体系   工作室   艺术思潮   民族特色   时代精神   雕塑艺术  
描述: 第一工作室——现代民族雕塑工作室成立于1985年,由司徒杰教授主持,我们协助他工作。 司徒杰先生对国外的雕塑艺术及艺术思潮进行了深入的考察,对照中国传统雕塑艺术和中国雕塑的现状做了深入思考,初步形成了一个新的设想,这就是在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吸收外国有益的经验,建立具有中国现代民族特色的教学体系,培养能创作具有时代精神和民族气派的雕塑人才。他把这一套想法具体实施于第一工作室的教学实践中去,于是作为对现代民族雕塑的探讨,我
转折──形体的本质
作者: 孙锡麟   来源: 美术研究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创作方法   力度感   自成体系   艺术珍品   美学观念   数学概念   雕塑造型   造型艺术   新石器时代   理论研究  
描述: 人类自新石器时代到今天,在这万余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出了丰富的造型艺术珍品。遗憾的是在雕塑造型领域中的理论研究却大大落后于实践,基本上处于空白状态。人们在探讨雕塑造型的理论时,往往与造型艺术的美学观念、创作方法混为一谈,没有把雕塑造型的理论作为一门研究雕塑造型方法的科学来进行探讨,没有形成自成体系的专门理论。随着人们对造型艺术认识的深化,应该填补
对“形”的再认识
作者: 孙家钵   来源: 美术研究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表现方法   人学   自然界   雕塑家   三度空间   绘画   观察方法   审美价值   生命力   基本练习  
描述: 如果说一个雕塑家不知道什么是形,人家一定会说你在瞎扯。但确实有些人学了多年雕塑却不理解形,他们可以通过手、眼的熟练,把一件东西做出来,说的不好听一点是抄出来。象这样的雕塑是软的,没有生命力的。认识形、理解形在雕塑(绘画)中的审美价值十分重要。下面是我对基本练习中“形”的问题的一些看法。 自然界里、“形”本来是完整地存在着的。只是往往被我们不正确的观察方法和表现方法割裂了。为了做出一件东西,我们需要方法,我们学会了看比例、看轮廓、看面、线以及它们的关系;眯
环境、建筑与艺术
作者: 王贵祥   来源: 美术研究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精神状态   人类文明   建筑环境   文明史   功用   建筑艺术   物质材料   宗教文化   绘画   雕塑艺术  
描述: 建筑与雕塑的不解之缘 与一切其他的艺术门类相比较,建筑是与雕塑最为亲近的一门艺术,这不仅因为二者都需要运用几乎是相同的物质材料,如木、石、泥土、金属等进行创造,而且,在艺术的精神功用方面,二者也是相通的。在贯穿古代文明史的宗教文化中,建筑艺术与雕塑艺术,几乎起了同样举足轻重的作用。宗教文化需要供人顶礼膜拜的偶像,也需要造成这种顶礼膜拜的精神状态的建筑环境,二者相辅相成,与绘画、诗歌、音乐一起,共同铺垫着人类文明的
我的泥塑习作教学
作者: 司徒兆光   来源: 美术研究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培养学生   泥塑   基础课程   学与教   习作课   教学纲要   造型能力   培养目标   习作教学   基础教学  
描述: 泥塑习作是雕塑教学的基础课程。对于不同的培养目标,泥塑课程的要求与内容无疑是有差异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基础教学的安排也需要不断调整。但对一个学院来说,对学院中的一个工作室来说,必须有一套较为稳定的教学纲要,实施明确的、具体的教学要求,以保证培养出高质量的艺术人才来。 本文概述的是我个人在泥塑习作教学上的一些观点,基本上是几十年来学与教的心得札记。 我所主持的泥塑习作课,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掌握写实的、具象的,有感情地表现人物的造型能力。
试论“形体学”
作者: 钱绍武   来源: 美术研究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科学范畴   空间变化   审美范畴   三维空间关系   空间美   三维关系   感知能力   雕塑艺术   罗丹   准确性  
描述: “形”是指在三维空间关系中的形。只要是个实体存在,总是处在三维关系之中,哪怕一张纸,也是三维的,只是“厚度”这一层不大引人注意而已。我们雕塑艺术要研究的形,不仅是科学范畴的三维关系的准确性,而且是要显示物体在三维空间中的美,一种体积的空间之美,所以也可以说体积美也就是空间美。这是和平面开展的美不同的审美范畴。所谓“形盲”就是指不能领会体积在空间变化中所呈现的美,对物体的纵深感没有敏锐的感知能力。记得有一段关于罗丹的精彩叙述:罗丹年轻
第二工作室的教学观念
作者: 付天仇   来源: 美术研究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教学实践   社会发展   创作能力   社会联系   创作教学   工作室   装饰雕塑   教学观念   教学实习   建筑雕塑  
描述: 室外大型雕塑和建筑雕塑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接受这类任务并使其作为教学的内容之一,是密切学院教学与社会联系的一种改革,也是提高学生创作能力和做大型雕塑技能的一条新路子。早在1952年,我系就接受了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的委托,制作了《学习苏联》、《劳技结合》两座3.5米高的圆雕群像,同时还有四座工人像。前者是作为我们的教学实习,是师生的集体创作。这些作品为我们的大型雕塑创作取得了初步的经验。1953年—1954年,我们又接受了北京新侨饭店室内大型圆雕任务。我们也把这个任务作为教学实践的一部分完成了。此后还做了一些如苏联展览馆餐厅圆柱装饰雕塑等等,把创作教学和满足社会对大型雕塑的需要紧密地结合起来。社会需要促使教学不断解决新的课题,
十七世纪荷兰的油画和地图绘制
作者: 张洁译   来源: 美术译丛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天津泰达国际城市雕塑比赛   艺术风格   艺术作品   艺术事业   艺术创作   雕塑艺术  
描述: 十七世纪荷兰的油画和地图绘制
邵伟尧油画的艺术特色
作者: 暂无 来源: 美术界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协会   八十年代   西南地区   美术学院   四川   老教授   多学科综合   重点学科   历史悠久   学术带头人  
描述: 邵伟尧油画的艺术特色
< 1 2 3 ... 53 54 55 ... 134 135 136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