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青云】搜索到相关结果 12 条
-
河南影青瓷与钧台窑五龟酒坛
-
作者:
赵青云
来源:
收藏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钧台窑
五龟酒坛
文物研究
薄胎瓷器
河南
青白瓷
影青瓷
-
描述:
影青瓷又叫青白瓷,是宋元时期一种釉色介于青白之间的薄胎瓷器。从它的器表看几乎是白色,不过与牙白、乳白色不同,而是在素白釉中泛出一种青色,故称“影青”。根据以往文献记载,影青瓷乃江西景德镇湖田窑首创,由于产品精良,倍受青睐,广销全国。
-
钧台窑的兴起与昌盛
-
作者:
赵青云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198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工艺技术
北宋初期
传统工艺
唐代
造型
文献记载
钧瓷窑变
瓷器
影青瓷
天目瓷
-
描述:
钧台位于河南省禹县城的北门里,据文献记载:夏启曾在今城南15(华)里的钧台坡宣誓即位,故有:“夏启有钧台之享”的盛誉,并以“父传子家天下”著称。从此,历代朝臣前来观瞻者,络绎不绝,宾客及至,乃车来轿往,兴师动众,已成为禹县地方绅士们的沉重负担,自唐代在禹县城北门里建禹王庙,庙前立山门台基,命名“钧台”。清代有位县令,信而好古,常在傍晚登台观赏西山(神垕山)晚霞风光,将诗句“得名始于夏,怀古几登台”铭刻于山门两侧。横额书“古钧台”。自唐代兴建禹王庙山门命名钧台,从此,便代替了城南15里的古钧台。相继又在钧台附近设窑烧造瓷器,故称“钧台窑”由于该窑规模较大,品种
-
新课标下的文言文课堂教学
-
作者:
方好平
余青云
来源:
景德镇高专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九年义务教育
组织教学
实验教科书
三年制
语文
初级中学
课堂教学
新课程标准
-
描述:
新课标下的文言文课堂教学
-
青花山水画之漫谈
-
作者:
蔡青云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气韵生动
陶瓷坯体
透明釉
墨分五色
主流品种
钴矿
釉下彩
工艺美术大师
中国瓷器
一次烧成
-
描述:
青花瓷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属釉下彩瓷。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钴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
-
浅谈陶瓷山水画的构图与创作
-
作者:
蔡青云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瓷
山水画创作
构图
布势
绘画艺术
艺术表现
画面
民族风格
艺术魅力
中国山水画
-
描述:
中国山水画迄今大约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其独特的民族风格与艺术魅力,对东方绘画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山水画的产生,是我们的先辈在创造文明的过程中,发现自然美,并给予艺术表现的结果,将自己对自然感悟后得到的意
-
虱陶瓷美术艺术大师蔡青云
-
作者:
蔡青云
来源:
大江周刊(论坛)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工艺美术师
代表人物
1959年
中国道教
协会会员
艺术大师
中国书画
陶瓷美术
-
描述:
蔡青云,男,字卿荣,号天台山人、青云居士。1959年出生在浙江省天台山,受读于浙江美院,是当代道家青花瓷画派的代表人物。他集道家、画家、书法家、收藏家、鉴定家、词人于一身。现为中国道教南宗八友传人
-
基于WEB服务的工作流事务管理器的实现
-
作者:
杨青云
来源:
景德镇高专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工作流
事务管理器
WebService
分布式系统
事务处理
互操作性
-
描述:
事务处理是企业工作流应用系统的一个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工作流实例的事务处理不同于传统的事务处理,传统的事务处理模型不能满足分布式事务处理的要求。互操作性、事务协调协议是事务处理模型必须解决的主要问题。本文深入剖析了分布式工作流事务处理的各个环节,并提出了基于WEB Service的事务处理解决方案。
-
新课改下学生主体性发挥的误区
-
作者:
余青云
方好平
来源:
景德镇高专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机械表
学生主体性
合作学习
展示厅
误区
生发
语文课
表面化
-
描述:
”是很表面化的。它有以下几个特征:(1)学生发言“有口无心”:只要掌握某种机械表达的套路,就能口若悬河地说出很“炫”的辞藻来,
-
刘清云艺术作品
-
作者:
刘青云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作品
工艺美术
-
描述:
刘清云艺术作品
-
关于教学“主体”的思考
-
作者:
余青云
来源:
景德镇高专学报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学生
教师
教学主体
教学教程
教材
-
描述:
从辨证的角度看,教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的动态过程。横向可分为“教”和“学”两部分。 “教”的主体是教师,客体是学生; “学”的主体是学生,客体是教师。纵向可分:“准备教”阶段,教师是主体,教材和学生是认识客体;“课堂教”阶段,主客体间相互交流;“教后学”阶段,主体是学生,客体是教材与教师施加的影响。在教学全过程中,师生的主客体地位相互依存而又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