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造意】搜索到相关结果 35 条
-
传承与超越
-
作者:
赵红
来源:
美术界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创造意识
传统
现代艺术
民间艺术
群体思维
-
描述:
民间艺术的价值在于它的原始性,在于唤醒和刺激当代艺术家的创造力。而现代艺术的意义在于创造新的文化价值。在绘画、剪纸、雕塑、陶艺、装置等艺术领域里,-些艺术家用现代艺术观念去开掘民间的特有材料,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从民间到现代的转换,有三个要素:材料、图式和观念。
-
油画基础教学中创造意识的养成
-
作者:
白晓剑
来源: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创造意识
油画
油画教学
-
描述:
创造是美术的灵魂,油画艺术正是藉此原创性来丰富人类的精神领域。油画基础课教学,从始至终都应贯穿着一条充满活力的、创造性的主线,应将基础练习和创造意识捏合在一起,增设一些发展记忆、想象、综合的课题,有意识地强化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因势利导,积极主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意识。
-
浅析当代工笔画中“以诗入画”现象的逐渐消失
-
作者:
徐洁
来源:
文艺生活(文海艺苑)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诗情的造意
意境
命名
以诗入画
-
描述:
古代中国画家在完成一幅画后,通常要在画面上题款、盖章,这件作品才算最后完成。但当今社会,由于西方绘画精神的冲击以及绘画选择上的多样性。中国工笔画中“以诗入画”的现象正在逐渐减少,人们寄希望于通过其它方式来深化作品的意境。
-
《仿华秋岳笔意》修复简述
-
作者:
司马爽红
郭乐乐
来源:
文物修复与研究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创造意识
名德
折痕
华喦
绘画风格
画心
华秋
新罗山
细缝
画中
-
描述:
华喦(1682~1756),字秋岳,原名德嵩。福建汀州上杭县人,因汀州有新罗山,遂自号新罗山人,华秋岳画中景物极有"物趣",画家将客观的景物和主观的情趣,通过创造意识融合在一起,和谐统一,相得益彰,而显得格外天真自然,意趣悠长,雅俗共赏。《仿华秋岳笔意》是一张后人仿华秋岳的画,通长177cm,宽49cm。工笔兼写意的花鸟画,幽静淡雅,耐人寻味。文物状况为:画心有破洞、污渍、霉点,画心上部有开裂、下
-
时代肖像 评张晨初油画作品
-
作者:
孙为民
曹力
周爱民
钟耕略
张祖英
惠兰
吾敬东
潘耀昌
丁宁
来源:
艺术界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创造意识
造型能力
毕业创作
肖像
艺术家
写实绘画
绘画造型
作品
人物形象
油画
-
描述:
孙为民: 他在绘画的感受性上和探索表现 方面都显示了他的机智和创造意识。 敏锐、深思、沉着、坚持不懈、静心地 磨练所获得的成果,是对绘画造型的 理性认识和把握。这种积累为其以后 发挥自己的才能创造了更为广阔的空 间。在造型能力上的提高,在保持观察 敏锐的基础上,注重把握鲜明的感受,
-
创造意识的高扬:“中国的四季”美术展观后
-
作者:
夏硕琦
来源:
美术杂志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创造意识
心情
希望工程
日本
中国画
作品
青少年发展
美术家
油画
基金会
-
描述:
我以喜悦的心情看完了由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中国美术家协会和日本安部牡丹园、日本共同通信社联合举办的“中国的四季”美术展的入选作品。该展览是为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实施的旨在救助中国贫困地区失学少年的“希望工程”而举办的,因此得到了中国美术家和日本各界的大力支持。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两千多件作品,从中评选出120件赴
-
走进新空间——读刘炳南的作品有感
-
作者:
罗世平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创造意识
新空间
艺术家
基本功
公共环境
雕塑家
作品
城市雕塑
环境空间
公共艺术
-
描述:
在中国从事公共艺术(PUBLIC ART)需要具备多方面的素质。首先是有雕塑的基本功。因为中国现阶段公共艺术的主体是城市雕塑,差不多是由雕塑家来完成的。其次是要熟悉各类造型材料的性能和加工手段。因为一件作品置于公共环境之中,必须考虑作品在公共空间中的作用和相互关系,作品的造型和材料是环境空间中的一大要素。第三也是最重要的,是艺术家对环境空间的敏感以及创造空间氛围的能力。因为公共艺术的宗旨是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 提升人的生活质量,空间观念和创造意识在此尤其显得重要。
-
榫卯的启示——《榫卯结构系列》创作思迹
-
作者:
傅中望
来源:
美术杂志
年份:
199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雕塑语言
系列
文化形态
深层结构
创造意志
现代艺术
审美特质
榫卯
创作
传统文化
-
描述:
我创作榫卯结构雕塑,并非一时的灵感或偶然间的发现,而是在一种创造意志的驱动下,对传统文化形态中人们不太注意的东西来了一番剖析,使这种深层结构现象,通过艺术的形式展现出来。借此沟通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间的联系,寻求具有东方审美特质和结构造法则的雕塑语言。加之我有过一段做木匠活的经历,懂得榫卯的奥妙,做起来得心应手。在我的雕塑工作
-
论写意性工笔画意象表述的造意价值
-
作者:
崔福庆
贾立梅
来源:
艺术百家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精神
审美观念
意象
造意价值
写意性
-
描述:
造意是写意性的灵魂,造即写意的过程,也是意的构架过程,造意中需要画家的技艺修养、审美观念、文化精神等的总体体现与彰显,这里有两个问题需要解释:写意性为什么需要造意过程?造意的价值体现是怎样的结果?
-
传承与创造——河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第二届教师作品展设计作品
-
作者:
暂无
来源:
装饰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创造意识
河北师范大学
教师
设计作品
美术教学
美术学院
个性化
艺术创作
美术馆
第二
-
描述:
2006年3月20日至3月27日“2002-2006传承与创造——河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第二届教师作品展“在上海美术馆隆重举行。此次展览共展出美术学院60余位教师的国画、油画、版画、雕塑、视觉设计、水彩、水粉、漆艺、书法等作品200余件.是河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继2002年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传承与创造——河北师范大学百年校庆美术学院教师作品展”之后教学与科研成果的又一次集中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