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论音乐欣赏中的想象与意境
作者: 胡东雄   来源: 福建歌声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情感体验   欣赏音乐   想象   创造意境   表达思想   艺术形象   音乐欣赏   小说语言  
描述: 音乐是以表情为主的艺术,它除了直接向听众诉诸以情感外.还常以“写景”、“状物”创造意境等手法抒发情怀,表达思想。但是它不像诗歌、小说语言那么细致明确,更不像绘画雕塑那样具体而富于质感。因而欣赏音乐比之欣赏其它任何艺术,都更仰赖欣赏者的联想和想象进行再创造——调动一切生活经验,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把时间中流动着的音响转化为一幅幅活生生的艺术形象。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跨入情感体验和理解认识的更高境界。
谈水彩画的意境创造——流光溢彩 激荡江天
作者: 黄继田   来源: 大舞台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水色   水彩画   画家   中国画   意境创造   抒发情感   画种   造意   油画   水彩画创作  
描述: 水彩画变幻神秘,流光溢彩,是一个灵性很强的画种,它和油画一样,也来自西方。较之油画,水彩画更善于抒发情感,营造意境。 一、情景交融是水彩画产生意境的根本 水彩画的一个很大特点就是讲究情调、情趣,追求画面的意境。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意境的本源需要生活,画家必须踏踏
中国古代民间雕塑论析
作者: 孙金德   来源: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创造意识   独特表现   民间雕塑  
描述: 中国古代民间雕塑以其独特的艺术风貌和无可否认的艺术魅力开辟了造型与审美的一方天地。尤以“以一当十”的凝炼处理、形的控制把握和材质肌理的运用方面达到“天功造化”的境域 ,充满了无穷创造力。为艺术创造提供了多种可能性 ,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中最富有生命力、创造力的精神本源。
新形势下教师创造力的开发
作者: 万成   来源: 教书育人(普教版)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创造意识   创造力   创造性思维   教师素质   创造型教师   素质教育  
描述: 新形势下教师创造力的开发
瓷画收藏方兴未艾
作者: 刘兴   来源: 经济视野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制造技术   文人画家   收藏   主体创造意识   清朝中期   陶瓷艺术   瓷画   绘画形式  
描述: 早在欧洲人掌握瓷器制造技术1000多年前,中国人就已经制作出很精美的陶瓷。“以瓷为纸,将画入瓷”,瓷上绘画是景德镇陶瓷艺术中一个重要的表现形式。瓷画兴起于清朝中期,至清末民初,景德镇就有一批新安派文人画家“珠山八友”介入画瓷,以画家的主体意识和情感表达,取代理性思维的陶瓷装饰设计,建立了瓷上浅绛彩的陶瓷绘画形式——瓷画。这种以艺术家的主体创造意识为主导的艺术形式,是把器皿和瓷板作为艺术表现的载体,是中国陶瓷艺术的一种新突破。
创造意识的培养是教学之核心——第一油画责任班教学思想
作者: 谢森   黄箐   祁海平   来源: 艺术探索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创造意识   色彩写生   静物   抽象思维   教学思想   作业   个性化   教学设想   作品   油画  
描述: 一九八八年夏,我院美术系试行油画责任班制教学,在部分师生间经过双向选择,建立了两个油画责任班。第一油画责任班由邵伟尧教授、谢森、黄箐、祁海平讲师担任指导教师,第二油画责任班由周楷教授、尤开民副教授、刘晨煌、周度其讲师担任指导教师。两个责任班根据各自的教学构想组织教学。经过三年的教学实践,油画责任班教学取得了初步的成绩。这里刊登的两篇文章,分别介绍了两个班的教学情况,以便总结经验,促进美术教学改革,提高我院的教学水平。
坚守雕塑创作的个体精神
作者: 苑明亮   来源: 美术大观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创造意识   再现性   个体精神   以人为本   美学形态   主体意识   艺术创作   佛教雕塑   时代精神   雕塑艺术  
描述: 雕塑艺术是一种精神产品。艺术的主体意识即个体精神的发扬才能导致艺术本体的自立与开掘,也只有在艺术的本体当中充分开掘,才能够真正地体现出雕塑的主体意识,体现出雕塑艺术家的自由意识、创造意识以及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等。一、西方雕塑中的精神西方雕塑艺术产生了不同的美学形态与风格,但主要以"再现性"为特征。文艺复兴时期复兴了以人为本、注重模仿自然的再现性传统,通过
公共艺术与基础课教学
作者: 胡玉森   杨恭胜   来源: 美术大观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创造意识   艺术实践   自身建设   基础课教学   大学生   公共环境   艺术创作   空间观念   发展历史   公共艺术  
描述: 公共艺术在我国已有20年左右的发展历史,无论从社会艺术实践方面,还是从公共艺术自身建设方面(如壁画、雕塑、城市景观、区域特色、商业环境等专业艺术实践与尝试方面),都已经取得了很可观的成就.
罗工柳回顾展赏析并议创造意兴
作者: 钟涵   来源: 美术研究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创造意兴   罗工柳艺术回顾  
描述: 本文评述画家罗工柳于1997年举行的回顾展,分析其艺术生涯各时期创作风格的变化线索以及其间的内在关联,再引出关于“创造意兴”的讨论。
传承与超越——民间艺术的现代之路
作者: 赵红   来源: 美术界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创造意识   传统   现代艺术   民间艺术   群体思维  
描述: 民间艺术的价值在于它的原始性,在于唤醒和刺激当代艺术家的创造力。而现代艺术的意义在于创造新的文化价值。在绘画、剪纸、雕塑、陶艺、装置等艺术领域里,-些艺术家用现代艺术观念去开掘民间的特有材料,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从民间到现代的转换,有三个要素:材料、图式和观念。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