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周爱民】搜索到相关结果 19 条
-
彼岸的想象:岳雷的绘画创作
-
作者:
周爱民
来源:
当代艺术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审美追求
形式
自我
-
描述:
自西方油画输入中国以来,将写意性的中国艺术传统融入到油画艺术语言中,一直是中国艺术家致力的一条艺术道路。晚清,邹一桂在《小山画谱》中评价“泰西画法”:“笔法全无,虽工亦匠,故不入画品”。邹一桂的评价标准即来自明清时期文人写意画的审美趣味,逸笔草草是文人高韬的胸怀及心境的反映,而那种工整性的技术表现则是工匠的所作所为,其趣味和才能不能入画品,或只能列入画品中的末等“能品”。邹一桂对泰西画法的评价,说明了中西艺术存在的审美差异,“写意”是中国艺术重要的传统。但是,邹一桂的评价也有偏颇之处,就实际情况而言,他在当时所接触到的“泰西”绘画很有限,他看到的只是西方传教士带到中国的少量宗教画或在中国创作的满足皇家宫廷趣味的绘画。拿中国一流画家与西方二流画家乃至业余画家的作品相比,自然存在落差,由此也会陷入盲目的文化自大及优越感之中。此后,亲临欧洲的康有为、徐悲鸿等人对西方绘画的评价则是另一番光景,在目睹米开郎基罗、拉菲尔等西方历代大师的作品后,康、徐等人认识到西方绘画并非全然是“虽工亦匠”。特别是在现代主义艺术兴起之后,抽象、表现、构成性绘画等艺术流派的出现,西方也改变了以写实为中心的艺术面貌,艺术再现不再流于表面的客观性逼真,而以内在的情感和精神性表达为目的,这成为西方现代艺术的主流。
-
视觉城市——评李振鹏的《城市系列》
-
作者:
周爱民
赵笑洁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青年
视觉语言
表现手法
艺术创造
个性化
60年代末70年代初
郭沫若
创作特点
代表作品
油画创作
-
描述:
目前,有一批出生于60年代末70年代初,并且刚刚在艺坛展露头角的青年油画家,在他们的艺术创造中普遍体现出对自身周围环境的关注,尤其表现为对城市生活的极大热情。李振鹏就是其中脱颖而出的一员,1997年在“走向新世纪——中国青年油画展”上,他的作品《楼顶》以全景俯瞰式的构图,极富个性化的视觉语言再现了城市的特有风貌,深得评委们的一致好评而成为本次展览中的大奖得主之一。《楼顶》是李振鹏的油画创作《城市系列》中的一幅代表作品。通过《城市系列》我们可以更加全面认识李振鹏的艺术创作特点。在《城市系列》中。李振鹏选择了具像化的表现手法,但绝没有对所选取的场景作客观化的摹写,而更多的是一
-
彩色多普勒对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的研究
-
作者:
周爱民
魏丹
来源:
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恶性滋养细胞肿瘤
血流阻力指数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动静脉瘘
-
描述:
目的探讨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对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86例经病理诊断为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的血流显像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比较良性和恶性肿瘤的子宫动脉、肌层病灶内血彩和宫旁静脉管腔内五彩镶嵌区的收缩期峰值(Vmax)和舒张末期流速(Vmin)及血流阻力指数(RI)的差异性,来探讨这些指标与不同肿瘤类型的相关性。结果瘤细胞侵犯肌壁血窦、病灶处血彩异常丰富,如瘤细胞侵犯肌层血管或宫旁及卵巢静脉可探及动静脉瘘频谱,恶性肿瘤组的宫旁静脉(V)内径与静脉内最大流速值明显高于良性组(P
-
传统与现代——中国当代油画艺术状态
-
作者:
周爱民
来源: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方艺术
油画艺术
现实主义
辐射效应
现代主义
向西方学习
工业文明
“另类”
中国油画
中国当代艺术
-
描述:
油画是西方传统绘画样式,本世纪初在新文化运动浪潮的推动下,逐步生根发育起来。近百年的中国油画一直以西方艺术作为模本,作为参照对象。现在,在推动中国当代艺术的过程中,油画的创新、变革是一个主要突破口,而这种突破又来源于对西方艺术的移植、挪用。因而,考察中国当代艺术,离不开分析西方艺术,甚至从某种程度上说,以油画为代表的中国当代艺术是以西方为中心的文化辐射。这种“辐射效应”,导致中国当代艺术对比西方当代艺术,在空间上体现为一种“边缘性”,在时间上体现为一种“滞后性”。 中国当代艺术目前整体上还呈现为一种“传统型”。客观上,是因为“西方中心论”势力的强大,我们处于被动辐射的地位。主观上,则是我们在向西方学习,借鉴的过程中,总是与时代错位,选择“传统”放弃“现代”。因而,对传统与现代的抉择,成为影响中国当代艺术进程的一个重要因素。
-
站在现实的高度上——写九届美展油画作品展观后
-
作者:
周爱民
来源: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视觉认识
艺术家
现实题材
艺术创作
美术创作
现实主义创作
作品
分流现象
学术性
油画
-
描述:
不管怎么讲全国美展至今在从事美术创作的人们心中仍然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人们仍然对它有太多的关注,太多的投入、太多的期盼,因为五年一届的全国美展毕竟是中国政府举办的最高规格的美术活动。1999年作为庆祝建国五十
-
绘画空间的特征及表现“公理”
-
作者:
周爱民
来源: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空间艺术
视觉认识
透视法
立体视觉
现代艺术
阿恩海姆
空间意识
写实主义
绘画空间
视知觉
-
描述:
绘画、雕塑和建筑是空间艺术,由于这个原因,在探讨二十世纪或者其它任何时期的艺术时,就要分析艺术对空间组织所持的态度,这是一个根本。 —阿纳森 一、绘画空间的特征 以时、空论来看待艺术,视觉艺术理所当然又称为空间艺术。因为,一切视觉对象都是在空间里得到组织,空间是客观物体的总容量,它是永存的、无限的、延伸的。但是空间并不能独立存在,物体的构造以及物体与物体之间的关系建立了空间意识,所以空间是物体存在的场所,同时物体的存在又确立了空间,二者是一种辩证的关系。作为雕塑与建
-
形象与意境——品评李汉平花鸟画
-
作者:
周爱民
来源:
美术向导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意境”
形象
花鸟画
艺术意境
品评
生命情调
中国画
构成艺术
民用工业
-
描述:
中国画借物象寓情,营造的是艺术意境。宗白华先生认为:“艺术家的心灵映射万象,代山川而立言,他所表现的是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渗,成就一个鸢飞鱼跃、活泼玲珑、渊然而深的灵境。这灵境就是构成艺术之所以为艺术的‘意境’。”中国画自宋以来,山水画、花鸟画的创作尤为兴盛,就在于这些题材适于中国人对艺术意境的追求。意境是中国审美文化的核心,不论是认识传统的还是当代的花乌画创作,都离不开对意境的分析。同样,品评李汉平的工笔花乌画创作,也应从认识他的画面意境入手。李汉平长于在自然景物的描绘中,体现对生命意义的理解。秋叶、荷塘、芭蕉、红果等自然形态的植物,在李汉平的笔下俨然具有生命的灵性,或在风中婆娑起舞,或在绝壁中顽强生长……《煌》所表现的内容在我看秋荷塘工笔重彩 95cm×95cm 1999年李汉平
-
时代肖像 评张晨初油画作品
-
作者:
孙为民
曹力
周爱民
钟耕略
张祖英
惠兰
吾敬东
潘耀昌
丁宁
来源:
艺术界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创造意识
造型能力
毕业创作
肖像
艺术家
写实绘画
绘画造型
作品
人物形象
油画
-
描述:
孙为民: 他在绘画的感受性上和探索表现 方面都显示了他的机智和创造意识。 敏锐、深思、沉着、坚持不懈、静心地 磨练所获得的成果,是对绘画造型的 理性认识和把握。这种积累为其以后 发挥自己的才能创造了更为广阔的空 间。在造型能力上的提高,在保持观察 敏锐的基础上,注重把握鲜明的感受,
-
彼岸的想象:岳雷的绘画创作
-
作者:
周爱民
来源:
当代油画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艺术
美术学院
意象性
艺术才能
绘画表现
附中
评价标准
中国绘画
作品
绘画创作
-
描述:
自西方油画输入中国以来,将写意性的中国艺术传统融入到油画艺术语言中,一直是中国艺术家致力的一条艺术道路。晚清,邹一桂在《小山画谱》中评价"泰西画法":"笔法全无,虽工亦匠,故不入画品"。邹一桂的评价标准即来自明清时期文人写意画的审美趣
-
身体的塑形
-
作者:
周爱民
来源:
当代油画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灵与肉
沃霍尔
艺术创造
表征意义
油画专业
安迪
审美趣味
绘画创作
当代绘画
系列作品
-
描述:
身体是表征意义的符号,是社会意识、文化观念乃至政治权力角逐的场所。身体由灵与肉的二元论观念向社会学的认知转向,与身体有关的崇高理念、信仰及精神象征退隐而出,时尚和消费主义的欲望控制了身体形象的塑造。在石巍的"骨感美人"系列作品中,那些青春女性的身体柔弱、纤细和苍白,她们或冷艳、或冷酷、或性感,是消费主义的身体形象的再现。女性的身体形象是艺术创造的重要对象和题材,特定时代的社会意识和审美趣味或隐或显地烙印在身体形象上。20世纪五六十年代,新中国的女性形象一般与劳动场景或劳动工具结合在一起。在骄阳下,她们脸色红润、身体结实、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