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岸的想象:岳雷的绘画创作

日期:2011.01.01 点击数:6

【类型】期刊

【作者】周爱民 

【刊名】当代艺术

【关键词】 审美追求 形式 自我

【摘要】自西方油画输入中国以来,将写意性的中国艺术传统融入到油画艺术语言中,一直是中国艺术家致力的一条艺术道路。晚清,邹一桂在《小山画谱》中评价“泰西画法”:“笔法全无,虽工亦匠,故不入画品”。邹一桂的评价标准即来自明清时期文人写意画的审美趣味,逸笔草草是文人高韬的胸怀及心境的反映,而那种工整性的技术表现则是工匠的所作所为,其趣味和才能不能入画品,或只能列入画品中的末等“能品”。邹一桂对泰西画法的评价,说明了中西艺术存在的审美差异,“写意”是中国艺术重要的传统。但是,邹一桂的评价也有偏颇之处,就实际情况而言,他在当时所接触到的“泰西”绘画很有限,他看到的只是西方传教士带到中国的少量宗教画或在中国创作的满足皇家宫廷趣味的绘画。拿中国一流画家与西方二流画家乃至业余画家的作品相比,自然存在落差,由此也会陷入盲目的文化自大及优越感之中。此后,亲临欧洲的康有为、徐悲鸿等人对西方绘画的评价则是另一番光景,在目睹米开郎基罗、拉菲尔等西方历代大师的作品后,康、徐等人认识到西方绘画并非全然是“虽工亦匠”。特别是在现代主义艺术兴起之后,抽象、表现、构成性绘画等艺术流派的出现,西方也改变了以写实为中心的艺术面貌,艺术再现不再流于表面的客观性逼真,而以内在的情感和精神性表达为目的,这成为西方现代艺术的主流。

【年份】2011

【期号】第3期

【全文挂接】获取全文

3 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