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工笔“随类赋彩”在当代的新境之探析
作者: 王志飞   来源: 美术教育研究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工笔画   新境   延续和发展   随类赋彩  
描述: 文章阐述了传统“随类彩”的内涵要义,并对其在当今工笔画着色领域被赋予的新境进行了探析,以期为当代工笔画设色提供参照。
工笔花鸟画色彩演变的研究
作者: 肖丹   来源: 美术教育研究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随意赋彩   工笔花鸟画   随类赋彩  
描述: 传统工笔花鸟画在色彩上有着悠久的历史,谢赫"六法"论中的"随类彩",表现了中国画的色彩原则,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审美的不断变化,传统的色彩观已不能满足现代人的需求,新的材料、工具的不断更新
六法论对中国风景油画影响
作者: 李茂江   来源: 美术界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气韵生动   油画写生   风景写生   绘画理论   艺术创作   应物象形   骨法用笔   六法论   我国古代   随类赋彩  
描述: 六法论是我国古代美术品评的标准和重要的美学原则,它最早出现在南齐谢赫的著作《古画品录》中。谢赫是南齐宫廷画家和绘画理论家,他在《古画品录》中总结和发展了前代绘画在法则上的理论认识,提出艺术创作之"六法":气韵生动、骨法用飞、应物象形、随类
工笔花鸟画色彩的传统视觉表现特征及当代衍变
作者: 晋雅歌   来源: 美术界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表现特征   视觉   中国画色彩   中国传统   装饰性   色彩观念   色彩理论   工笔花鸟画   当代   随类赋彩  
描述: 工笔花鸟画发展至今,经历了曾经的辉煌和一度的没落。宋代由于帝王审美趣味的引导,造就了工笔花鸟画鼎盛一时,从而"黄家富贵"的样式引领了工笔花鸟画最初的发展方向,宋元以后由于文人画的兴起,山水画和意笔花鸟画逐渐占据了画坛的主要地位,由于近代社会环境的改变,工笔花鸟画又重
现代工笔画色彩拓展刍议
作者: 徐邠   来源: 美术界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六法   中国工笔画   色彩   谢赫   绘画艺术   程式   拓展   严格   赋彩   画作  
描述: 中国工笔画作为绘画艺术中的一种,必然同样具备这么几个视觉特征:形象、色彩、构图等。传统的工笔画在色彩的运用上,一直沿袭了南朝齐谢赫的“六法”论中的“随类彩”的基本理论,工笔画的设色形成一套严格
中国历史参考图片(三)
作者: 暂无 来源: 历史教学 年份: 197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明太祖   朱元璋   起义军   经济文化   中央集权制   进步发展   赋税制度   政治机构   元末农民起义   兴修水利  
描述: 中央集权制的统治,改革了政治机构:中央取消中书省,设六部管政事,都督府管军事,都察院司监察,分别对皇帝负责;皇帝兼行丞相的职权.在经济方面所采取的兴修水利,鼓励移民垦荒、改革土地和赋税制度等,对社会经济文化的进步发展起了显著的作用.明青花竹石芭蕉瓷盖罐(上右图)
中国水墨画的五墨六彩
作者: 何兰坐   来源: 辽宁经济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画缋之事   水晕墨章   中国书画艺术   墨山   荆浩   中国古代绘画   六彩   中国水墨画   墨彩   随类赋彩  
描述: 中国画是以“丹青”(彩)与水墨两大体系构筑起来的。中国古代绘画,在战国、秦汉、魏晋时以壁画为主要形式,丹青矿物色为中国画的主要用色。画缋之事,有“五墨、六彩”之说,绘事还是以墨彩为宗。魏、晋、唐初
谈工笔人物画的线描艺术
作者: 张雅楠   来源: 美与时代(下)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工笔人物画   线描艺术   西方绘画   线条美   人物御龙图   中国画艺术   洛神赋图   人物画创作   画中   形式美感  
描述: 中国画历来以线条美而著称,线条是造型之根本,意蕴之灵魂。中国画的线描有着独特的形式美感,线描本身除了有造型状物的作用外,还有着独立的审美趣味。也就是说,一张好的线描作品,单从线描本身来说,就是美的,就有抽象美感。
谈工笔人物画的线描艺术
作者: 张雅楠   来源: 美与时代(下)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工笔人物画   线描艺术   西方绘画   线条美   人物御龙图   中国画艺术   洛神赋图   人物画创作   画中   形式美感  
描述: 谈工笔人物画的线描艺术
水色天光成妙境,天地同流著我心:论中国古典山水诗之自然生态美
作者: 张子程   来源: 美与时代(下)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意象美   妙合   和谐美   宇宙意识   诗意化   诗人情感   杜甫诗   山水诗   审美意象   赋得古原草送别  
描述: 中国古典山水诗以自然山水为审美对象,通过对自然山水之生存意境美、整体意象美、生态生机美与和谐美的诗意化表达,化山情水性为灵妙的审美意象;在意象玲珑的自然山水生态诗境中,山水诗人将自然山水生态境界美完整地表达出来,进而求得宁静的心灵居所,达到诗意化的生存目的。中国古典山水诗在本质上蕴含着生态美思想,是诗人妙合自然,与天地同流,与万物合道,与自然交融为一、和谐共鸣的艺术化表达。
< 1 2 3 ... 9 10 11 ... 30 31 3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