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赋】搜索到相关结果 316 条
-
谈刘石平京剧人物画风格要素
-
作者:
高秀林
来源:
中国京剧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京剧
风格要素
二次创作
文化艺术形式
人物画
绘画表现
戏曲人物
诗词歌赋
-
描述:
戏曲人物绘画表现的基础是戏曲。戏曲本身就是中国综合性的文化艺术形式,它包含了历史、文学、武术、音乐、诗词歌赋乃至雕塑等方面的内容和形式。戏曲人物绘画,是在戏曲艺术基础上的第二次创作,这就决定了它必须有戏曲自身审美与中国画笔墨审美的双重元素特性。
-
乐山乐水杨曙华印象
-
作者:
王冰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间仙境
赋色
曙华
清三代
胎质
乐山乐水
瓷业
康雍乾
高温烧制
工艺美术大师
-
描述:
,在朝代更迭流变中,经历代瓷人倾力研造,及康雍乾“清三代”达至颠峰。它以当地特有的高岭土塑型,以苏麻漓青赋色描绘素胎,施薄釉覆盖,经1300度以上高温烧制而成。
-
国画工笔的赋色
-
作者:
龙贵凤
来源:
卷宗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工笔
国画
赋色
-
描述:
赋是一种体制,规则,原理,是自然法则.赋色,就是上色、润色、赋予色彩的意思.可以说,自从产生绘画作品以来,作品赋色就是如影随形跟着绘画的产生而产生的.中国工笔画自战国时期产生以来,经五代,至唐宋成熟
-
丹青求索毕生志 愿留清气满乾坤:记著名工笔画画家刘玉申
-
作者:
王炫予
来源:
决策探索(下半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洛神赋
工笔画
马王堆
韩熙载
莫高窟壁画
清明上河图
写意画
中国画
吴道子
虢国夫人
-
描述:
在源远流长的中国画历史长河里,千余年来,工笔画以其历史久远、传统深厚而成为中国画的主流。出现了顾恺之、吴道子、赵佶等画家及西汉马王堆墓帛画《洛神赋图卷》、唐代敦煌莫高窟壁画及《天王送子图》《虢国夫人
-
2010年现代青年读者最喜爱的当代十大青年艺术家 伊慧 中国当代“80后”最具才情女画家
-
作者:
丁杰静
来源:
现代青年(细节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东方文化
女画家
现代青年
艺术家
读者
中国当代
作品
明信片
诗词歌赋
油画
-
描述:
伊慧艺术简历1980年出生。2004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油画系现代绘画工作室,获学士学位,后留学法国归国。主要出版、发表《愫香》伊慧油画专辑2004、《清露晨流2001-2005》伊慧油画专辑、《花间词》2006年全国邮政明信片专辑、《龛中日记》2005年全国邮政明信片专辑、《绽放的自我时代——The blossoming selfhood》
-
红楼女儿的经营管理智慧
-
作者:
赵建忠
来源:
经营与管理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管理智慧
宝钗
理财
宁国府
红楼梦
琴棋书画
林黛玉
诗词歌赋
探春
贾府
-
描述:
《红楼梦》中的女儿,大多正值豆蔻年华,个个容颜娇媚、玲珑可爱,是天地万物灵秀之所聚,女工织黹、描龙刺凤自不待言,诗词歌赋、琴棋书画也是样样精通,就连持家理财的本领也是处处胜过儿男。让我们领略一下《红楼梦》
-
中和:工笔重彩画赋色的审美观念
-
作者:
朱宇南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表现手法
中和观
水彩画艺术
色彩效果
工笔重彩画
审美观念
赋色
艺术效果
表现形式
色彩艺术
-
描述:
中和这一哲学观念,对工笔重彩画赋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一,在工笔重彩画设色意匠的形成方面渗透着中和观念的底蕴。其二,在工笔重彩画的墨色用料、色彩的调和以及具体敷色过程等表现形式上体现了中和观念的丰富内含
-
漫游天阶山
-
作者:
罗唐生
来源:
福建乡土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将乐
孤独感
摩崖石刻
玉华洞
诗赋
生态旅游
洞内
徐霞客
盆景园
游人
-
描述:
将乐玉华洞以其景观奇特、景多洞长,被誉为"中国四大名洞之一"、"闽中第一洞"之称;洞内"炫巧争奇,遍布幽奥"而驰名天下。故古往今来的游人墨客留下的游记、诗赋和摩崖石刻数以千计,而其洞顶的天阶山却鲜
-
略谈工笔人物画的“写意”
-
作者:
马小娟
来源:
新美术
年份:
198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气韵生动
工笔人物画
古代画家
形式感
《历代名画记》
笔才
张彦远
洛神赋图
写意画
中国绘画
-
描述:
中国绘画自古有疏密体之说。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说:“顾陆之神,不可见其盼际,所谓笔迹周密也。张吴之妙,笔才一二,象己应焉,离披点画,时见缺落,此虽笔不周而意周也。若知画有疏密二体,方可议乎画。”唐宋以后,水墨画的兴起,逐渐形成了工、意笔这两种完全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写意画成为近几百年来历代大师所崇尚和追求的艺术。而另一方面,有着优秀传统的中国工笔人物画却日趋衰落了。今天,重新振兴中国工笔人物画,让这一曾在古代画坛中放射出灿烂光华的古老艺术
-
工笔人物画的赋彩
-
作者:
陈望秋
冯一鸣
来源:
新美术
年份:
198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工笔人物画
固有色
工笔花鸟
美术工作者
条件色
妙造自然
罩色
装饰风
浅绛山水
随类赋彩
-
描述:
一、随类赋彩“随类赋彩”意指“随类”而赋以物体的固有的色彩,要在“类”字上着力。西洋画从“再现”自然出发,忠实于物体在不同光线下的不同条件色的复杂变化;而中国画则比较倾向于“写意”,强调相对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