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烟江远眺图》
作者: 朱端   来源: 应用写作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村落   用笔   画法   自成   图画   树木   江南水乡   郭熙   画风   景象  
描述: 此图画临江平岗峻岭,树木葱茏,岗上二人对坐,居高远眺,一童侍立。江上烟波浩渺,渔舟扬帆;岸上村落人家,楼台宇阁。一派江南水乡山青水秀的迷人景象。此幅画法学郭熙,用笔精劲,墨彩明媚,画风秀润,自成一格。
Zhang Linhai 因为痛过,所以悲悯
作者: 陈默   大熊   来源: 优品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出现在   光头   大手术   想象   形象   艺术世界   作品   背景   美术馆   油画  
描述: 今日美术馆的广场上,立着方力钧的一群光头雕塑,银亮的材质,张开大嘴快慰灿烂地大笑着,见了就令人觉得春意盎然。再往上瞧,美术馆外墙的大幅海报上一片黯红的背景,其中是另外一个光头的形象,那是一个正在沙丘
《师法自然与中国意象:中国当代风景画与山水画集》大型画册征稿启事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油画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风景画   画集   山水画创作   创作题材   艺术中心   中国当代   师法自然   中国意象   画册   大型  
描述: 以自然造化为师是我国画家的优良传统,而中国意象则是中国风景画家在师法自然的基础上融合中国画与当代各种文化经验所创造的新的艺术面貌,这个具有中国特色及中国式样的中国意象极大地丰富了我国风景画的精神内涵,将我国风景画的创作提升到了
陈可之:用心书写当代中国
作者: 张新建   来源: 中国政协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油画家   艺术道路   用心   当代中国   第一印象   油画作品   传奇色彩   书写  
描述: 著名油画家陈可之的艺术道路很有传奇色彩。他给我的第一印象是不善言辞的老实人,激情澎湃的艺术家。他的油画作品积淀深厚,气势恢弘,是当今画坛不可多得的精品力作。
再论素描教学与观察方法
作者: 崔雪冬   来源: 美术大观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培养学生   自然物象   绘画作品   素描造型   审美意识   素描教学   造型意识   观察能力   引导学生   观察方法  
描述: 观察是人脑的一个主要的"输入系统".在绘画中它不只是简单的"观看",因为一切自然物象都具有多义性和模糊性,所以要求学生要用"绘画之眼"通过"去伪存真"最终"输出"一幅纯粹的绘画作品.这里的"绘画之眼
浅析构建具象绘画的画外因素
作者: 张杰   来源: 美术大观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欧洲油画   西方绘画   具体形象   视觉真实   具象特征   伦勃朗   画面   表达形式   因素   具象绘画  
描述: 具象绘画在西方绘画史上占有重要位置,以欧洲油画为最主要的表达形式与核心,经历了古典、浪漫、印象、现代诸流派。简单地说具象绘画是一切以具体形象为特征
浅谈“六法论”在中国画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 段少明   来源: 美术大观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气韵生动   美术教学   教学体系   经营位置   最高准则   应物象形   中国画教学   骨法用笔   六法论   随类赋彩  
描述: 中国画在世界美术史上是具有鲜明特色的画种,由于材料和工具的特性,它有别于西方的油画,具有自己独特的形式美。因此,在当今美术教学中存在着教学体系上的不同
后期印象派的“东方情结”
作者: 孙大莉   来源: 美术大观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方油画   东方情结   凡·高   印象派画家   后期印象派   东方与西方   东方人   东方艺术   高更   东方绘画  
描述: 油画的故乡在西方,东方人的油画总让人觉得不正宗。因此很多艺术家都探索着将东方绘画元素融入西方油画,试图找出一个东方与西方的融合点,生成属于自己的
艺木创作之我见
作者: 王海明   熊伟   来源: 美术大观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具象   画展   含义   意义   艺术家   负担   责任   承担   油画   研究生  
描述: 艺术创作是艺术品的源泉,它直接影响着艺术品的风格、样式、内容.什么样的油画艺术创作就产生什么样的油画艺术作品,油画艺术创作是其作品的灵魂.那么进行艺术创作要有哪些条件作为基础呢?
夫画者,从于心者也:工笔人物画中情感的表达
作者: 郭玲   来源: 美术大观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工笔人物画   孔子观   韩熙载   面目表情   情感   表达   审美认识   画面   儒家学说   人物形象  
描述: 《中国历代画论》)若想通过画中的人物形象来区别善恶,达到劝诫的功效,需要将人物的面目表情或神态举止尽情展现,从而达到成教化,助人伦的劝
< 1 2 3 ... 31 32 33 ... 52 53 54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