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工笔画的“诗情”与“画意”
作者: 宋彦军   来源: 中国美术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工笔画   观众   情感   艺术作品   审美   画意   美学体系   客观真理   诗情   艺术批评  
描述: 英国著名的艺术批评家克莱夫·贝尔在《艺术》[1]一书的开篇《审美假说》里开宗明义:"所有美学体系的起点一定是个人对某种独特情感的体验。我们将唤起这种情感的对象称为艺术作品……任何美学体系如果装腔作势
单色画的历史谱系与差异性实践
作者: 熊言钧   来源: 中国油画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批评语境   视觉形态   历史谱系   历史博物馆   单色   实践   差异性   艺术批评  
描述: 在西方艺术批评界,单色画(monochromatic painting)的概念并不陌生,但是在目前国内的批评语境中尚未引起足够关注。按照视觉形态,阿瑟·丹托《单色画历史博物馆》一文将单色画界定为"不仅仅是单一的色彩,而且是色彩均匀的画面"。具体地说,应指由艺术家创作的无具体形象、无透视空间、平涂或近乎平涂的、纯粹单色的绘画。单色画具有视觉上的极致性和美学上的特殊性,其创作也不是个别艺术家的偶尔为之,自1915年以来一直持续地出现在西方绘画界。在近百年历史中,单色
史贤琴作品
作者: 史贤琴   来源: 中国油画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批评语境   视觉形态   历史谱系   历史博物馆   单色   实践   差异性   艺术批评  
描述: 史贤琴作品
郭时光作品
作者: 郭时光   来源: 中国油画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批评语境   视觉形态   历史谱系   历史博物馆   单色   实践   差异性   艺术批评  
描述: 郭时光作品
弗莱艺术批评中的中国映像
作者: 秦韵佳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日本浮世绘   20世纪   映像   弗莱   中西方文化   印象派画家   中国   艺术批评  
描述: 引言随着20世纪初中西方文化的接触和交流日益广泛、深入,西方近代美术的新潮流总伴随着"异质"文化因素的影响,无论是印象派画家从日本浮世绘更新他们对色彩和平衡构图的观念,或是立体派从非洲雕塑获得造型方面的启发,这些欧洲现代美术发展的动向都循着内在发展的需要而去主动吸收"异质"文化作为营养。在这种跨文化的碰撞中,新的审美体验、新的思考层出
批评的危机
作者: 祝帅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研究方法   新批评   危机   社会批评   艺术作品   艺术学   当代艺术   文化研究   学术批评   艺术批评  
描述: "侧重建设,却不懈批评",这是《美术观察》从创刊以来一直坚守的学术宗旨之一。有鉴于此,从今年开始,本刊恢复设立[批评]栏目,暂定为每季度刊发一期,全年共四期,主要刊发艺术批评领域同仁的理论思考与写作实践。在选题上,[批评]栏目侧重于绘画、书法、雕塑、美术史论研究等"造型艺术"的创作与研究,以与[设计批评]栏目相映生辉。首期刊发的文章侧重于学术批评,就"艺术批评"这门显学进行了冷思考,对其学科定位、研究方法、学术规范建设等问题提出质疑与反思。我们希望以这样的学科高度作为一个开端,带动整个美术批评领域学科反思与学术批评的自觉开展。
从“审美的表象”走向“观念的构造”——'97南山雕塑展作品透视
作者: 饶小军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观念性   当代中国   赫伯特·里德   审美   雕塑家   雕塑艺术   传统雕塑   参展作品   观念艺术   艺术批评  
描述: 激变中的求索 90年代,中国雕塑界正处在令人鼓舞的激变当中:一方面,在长期封闭和压抑的沉寂之后,雕塑家们已开始走出本体内循环式的职业圈限,他对传统的雕塑持理性的批判态度,对各种新的观念性的尝试充满热情,在与各种观念艺术的对话和感悟过程中,创作出了一件件激动人心的实验性艺术作品,涌现出一批勇于创新、锐意探索的雕塑家;另一方面,艺术批评的介入,又使得雕塑艺术在观念层次上有了某种理论性的导向,形成了艺术批评与艺术创作共生发展的最新趋向。 一系列的事件引起我们的关注: 1995年8月在北京成立的三人联合工作室(隋建国、展望、于凡),不仅从事着雕塑本体意义上的理论研究和创作实践,同时还在观念艺术的领域进行着前卫性探索,他们在即将作为废墟的中
钱绍武《永远的回归》——'97南山雕塑展
作者: 孙振华   张爱民   鲁虹   饶小军   严善淳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观念性   当代中国   赫伯特·里德   审美   雕塑家   雕塑艺术   传统雕塑   参展作品   观念艺术   艺术批评  
描述: 钱绍武《永远的回归》——'97南山雕塑展
历史与艺术:我们以什么理由来抵抗遗忘?
作者: 鲁明军   来源: 美术馆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重大历史事件   遗忘   历史题材   记忆   主流意识形态   艺术家   当代艺术   历史与现实   抵抗   艺术批评  
描述: 由扉艺廊主办,李公明、胡斌策划的"公众历史频道——当代历史创作展"于7月4日—9月5日在扉艺廊展出,开幕当天举行了有关中国现当代历史多重叙事的研讨会。该展览参展艺术家共有25位(组),以广州美术院校师生为主,同时邀请北京、上海、杭州等地对历史题材创作有长期实践研究的艺术家参加,种类包括油画、版画、水墨、装置、影像、戏剧等。
自由的术语:本体与诗性的重申
作者: 崔灿灿   来源: 美术馆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重大历史事件   遗忘   历史题材   记忆   主流意识形态   艺术家   当代艺术   历史与现实   抵抗   艺术批评  
描述: 2010年5月28—29日,由中国美术学院艺术现象学研究中心和油画系主办的"方法之维——批评与实践"首届青年批评家论坛在该院学术报告厅举行。此次论坛旨在强调艺术理论与批评实践的艺理相通和艺术批评与艺术实践的方法之道。杨振宇、崔灿灿、鲍栋、刘礼宾、段君、杜曦云、王志亮、盛葳、杭春晓、胡斌、王春辰、鲁明军、卢缓、方志凌等十几位青年批评家、策展人分别就"艺术批评与艺术实践"、"艺术理论与批评实践"、"艺术批评与策划实践"三个主要议题进行深入的学术交流与研讨。在此特选刊其中两位青年批评家的发言以飨读者。
< 1 2 3 ... 12 13 14 15 16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