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2006首届中国当代艺术器拍卖会落槌 中鸿信打造艺术品拍卖新理念
作者: 昆丁   来源: 艺术与投资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收藏家   新理念   创造性   拍卖   艺术作品   艺术家   艺术品   艺术创作   中国当代艺术   艺术批评  
描述: 为艺术品展拍模式注入新理念北京2006年举行的首场大型当代艺术拍卖会——中鸿信当代艺术品拍卖会以总成交额3195.5万元成交率达85%的不俗业绩,于1月15日落槌。正如许多艺术品经纪人事前所料,多数拍品以高出估价的金额成交,其中罗中立的油画《乡情拥抱》则以308万落槌,成为本场最高价。
关于《批评家》及其它——高岭访谈
作者: 苏坤洋   来源: 艺术.生活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策展人   市场化   高岭   艺术作品   美术批评   艺术理论   批评家   理论知识   二十年   艺术批评  
描述: 苏:高老师,这是一个信息化、市场化、资本化的时代,您觉得中国美术批评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该如何利用这些资源进行自己的内部学科建设?高岭:二十年前,中国的艺术批评基本上是以文字文本的形式发表和传播的,在文字、书面理论知识的来源上
市场、策展与批评你究竟选择谁?
作者: 高岭   来源: 艺术当代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市场   艺术理想   讽刺意味   艺术创作   孪生兄弟   中国当代艺术   艺术批评  
描述: 没有任何时代能够像今天这样有着如此繁荣的艺术市场,也没有任何时代能够像今天这样听不见艺术批评的声音。这是中国当代艺术界最为明显也最具有讽刺意味的一种现象。艺术创作和艺术批评这对孪生兄弟在今天更多地不在是为了共同的艺术理想彼此携手.而是被一个巨大的漩涡所左右.那就是艺术市场。
市场、策展与批评,你究竟选择谁?
作者: 高岭   来源: 中国美术馆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视觉语言   美学特征   艺术市场   艺术作品   艺术家   批评家   艺术品   艺术创作   中国当代艺术   艺术批评  
描述: 没有任何时代能够像今天这样有着如此繁荣的艺术市场,也没有任何时代能够像今天这样听不见艺术批评的声音。这是中国当代艺术界最为明显也最具有讽刺意味的一种现象。艺术创作和艺术批评这对孪生兄弟在今天更多地不是为了共同的艺术理想彼此携手,而是被一个巨大的旋涡所左右,那就是艺术市场。
吕胜中《红色列车招魂》访谈
作者: 高岭   来源: 江苏画刊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视觉语言   美学特征   艺术市场   艺术作品   艺术家   批评家   艺术品   艺术创作   中国当代艺术   艺术批评  
描述: 吕胜中《红色列车招魂》访谈
RBAC私有权限问题研究
作者: 牛建涛   高岭   孙龙军   来源: 科技与创新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视觉语言   美学特征   艺术市场   艺术作品   艺术家   批评家   艺术品   艺术创作   中国当代艺术   艺术批评  
描述: RBAC私有权限问题研究
“'92‘过渡’展”的文化过渡性
作者: 高岭   来源: 江苏画刊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视觉语言   美学特征   艺术市场   艺术作品   艺术家   批评家   艺术品   艺术创作   中国当代艺术   艺术批评  
描述: “'92‘过渡’展”的文化过渡性
二十年后的艺术:一个想象力和判断力的试验场
作者: 高岭   来源: 艺术评论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想象力   艺术收藏   判断力   艺术创作   艺术批评   艺术传播  
描述: 人们一般把根据自己的广博知识而形成对未来丰富想象的人称为预言家。预言家是这样一类人,他们对既有历史的本质和现象加以分析,找出其中规律性的东西,并大胆推测未来社会的发展方向;他们擅长描绘未来的景象,告诉我们在未来的社会结构中,我们将身处何处,我们将有何所为。可以看出,要对未来作出某种预言,想象力是一个基本的要素,没有它,人们无法穿过现实生活的羁绊走向未来的时空。同时,建立在科学和理性基础之上的判断力也是一个基本的要素,因为没有它,人们无法为对未来的想象找到合乎逻辑的合理化说明。
数字时代的艺术批评:第六届深圳美术馆论坛
作者: 颦京侠   来源: 艺术当代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论坛   深圳美术馆   批评家   东湖宾馆   著名学者   数字时代   艺术批评  
描述: 2013年11月20日,以“数字时代的艺术批评”为主题的第六届深圳I美术馆论坛在深±Jll东湖宾馆召开,国内著名学者、批评家、各艺术媒体代表就相关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陈默、冯原、高岭、顾丞峰、胡斌、胡震、冀少峰、靳卫红、李杨、刘淳、刘筱、卢缓、鲁明军、皮道坚、王端廷、吴鸿、杨小彦、杨振国、殷双喜、于长江等与会做了主
不是我不明白——不仅是关于电影的话题
作者: 李百鸣   来源: 大众电影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电影   文艺报刊   闭上眼睛   演员   影片   文化人   现买现卖   明星   电视剧   艺术批评  
描述: 如今的文艺圈讲包装,讲制作,大大小小的文艺报刊讲文化宣传,只要你还看电视、听收音机、看报纸,你就没法逃避它们为你营造的热火朝天的气氛。但只要你能堵起耳朵闭上眼睛静下心来想一想,你就会有自己的结论:那是一种畸形的繁荣与热闹,剥下五彩的外衣,所剩的无非是一种失落。 向“钱”看齐 文化人嗅觉灵敏而且极善于现买现卖。自打“制作”这个打作坊里出胎的词被文化人就着商业味引进到自己的生活里来之后,艺术创作就“演变”成了制作文艺产品,于是,艺术便尽可能地被放到了一边儿。
< 1 2 ... 14 15 16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