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艺术批】搜索到相关结果 158 条
-
优美的感情和生动的形象——我看「苏联五彩动画片集」
-
作者:
关露
来源:
大众电影
年份:
195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电影
文艺报刊
闭上眼睛
演员
影片
文化人
现买现卖
明星
电视剧
艺术批评
-
描述:
优美的感情和生动的形象——我看「苏联五彩动画片集」
-
一张新鲜生动的五彩说明书
-
作者:
暂无
来源:
大众电影
年份:
195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电影
文艺报刊
闭上眼睛
演员
影片
文化人
现买现卖
明星
电视剧
艺术批评
-
描述:
一张新鲜生动的五彩说明书
-
胜利的十年(推荐优秀的五彩纪录片「苏维埃拉脱维亚」)
-
作者:
齐宇
来源:
大众电影
年份:
195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电影
文艺报刊
闭上眼睛
演员
影片
文化人
现买现卖
明星
电视剧
艺术批评
-
描述:
胜利的十年(推荐优秀的五彩纪录片「苏维埃拉脱维亚」)
-
陶瓷艺术需要批评
-
作者:
刘火金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民间机构
陶瓷艺术创作
官方机构
瓷板
文艺事业
陶瓷艺术品
唱赞歌
中国文艺
艺术评论
艺术批评
-
描述:
笔者认为,之所以出现陶瓷艺术创作的繁荣,而对此展开的批评过于滞后的原因至少有三个方面:第一,没有浓厚的批评氛围。文艺的发展和文艺批评是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所以,当代中国文艺事业才会在正确的轨道上前行。陶瓷艺术也然,如果只注重陶瓷艺术本身,而忽略陶瓷艺术批评,那么,这样的发展必定是畸型的。我们现在所见所闻的是:对陶瓷艺术品不论是官方还是民间都是众口一词,大唱赞歌,任意拔高,却听不到半丁点的批评之声。如此一来,哪有批评的环境和氛围?!第二,没有高素质的批评队伍。当前,景德镇
-
程 娜
-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民间机构
陶瓷艺术创作
官方机构
瓷板
文艺事业
陶瓷艺术品
唱赞歌
中国文艺
艺术评论
艺术批评
-
描述:
江西省工艺美术师 程 娜(字新华)出生于江西波阳,陶瓷世家青花大王王步第三代传人,江西省工艺美术师,景德十二钗之一。景德镇瓷都画院副院长,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客座教授。 毕业于景德镇学院美术系,师从王恩怀(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学习专业陶瓷绘画。自小喜爱绘画,经多位老师指导得以工笔与写意绘画之合成。
-
浅谈高校美术馆的价值与建设
-
作者:
景亭
许玮
来源:
新美术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策展人
人类文明
重大意义
艺术作品
艺术博物馆
高校博物馆
艺术史
美术馆
视觉艺术
艺术批评
-
描述:
美术馆[Art Museum,亦称艺术博物馆]是博物馆中的一类,其馆藏以视觉艺术,尤其是绘画、雕塑、摄影等视觉艺术作品为主。博物馆是人类文化与艺术的保藏之所,是人类记忆的神庙,而视觉艺术则是记录人类文明极重要的一种载体。"干载寂寥,披图可鉴",我国南朝时的画家谢赫早在十五个世纪之前就感叹于图像对于人类文明的重大意义。而在遥远的时空彼端,英国19世纪的艺术批评家约翰拉斯金同样雄辩地指出了艺术在承载人类记忆方面的伟大功绩:"伟大的民族以三部书合成其自传:记载行为之书、记载言论之书和记载艺术之书。欲理解其中一部,必以其他两部为基础,但尤以艺术之书最值得信赖。"美术馆既以收集、保存、研究、展示视觉艺术作品为其功能与职责,那么对于一所大学而言,其重要价值是不言而喻的。
-
雕塑界没有批评
-
作者:
陈云岗
来源:
中国美术馆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批评规则
丧失
技术含量
批评家
技术层面
变革
雕塑家
作品
核心问题
艺术批评
-
描述:
《雕塑》2008年1月雕塑界没有批评的核心问题是什么?第一、没有了批评的氛围。就像每隔一定时间就会发生一些变革一样,在两次变革之间存在着较为漫长的平和期。平和
-
融入新中国艺术思想的沃土——刘开渠艺术理论研究
-
作者:
李万万
来源:
中国美术馆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注意力
艺术思想
雕塑作品
新中国
刘开渠
艺术理论研究
艺术批评
-
描述:
在以往对刘开渠艺术的研究中,我们大都将注意力集中在他精彩的雕塑作品上,而对他留下的理论财富却认识不足。事实上,刘开渠公开发表自己对艺术及艺术批评的看法早在其专攻雕塑之先,而且终其一生,他都在不断地思考和撰著。他不倦地记录了自己各个时期的思想,仅通过其已经发表的
-
中国当代艺术批评与历史写作价值认识之我见
-
作者:
高岭
来源:
画刊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历史写作
价值认识
历史时间
艺术作品
不同文本
艺术品
现代艺术史
文字语言
中国当代艺术
艺术批评
-
描述:
我的照片不会撒谎这句话是新闻纪实摄影者经常标榜的口号,它暗含着对照相机机械再现功能的肯定。在最初接触和欣赏照片时,人们会毫无准备和情不自禁地相信照片中的内容情景并产生共鸣。可随着人们接触到越来越多的照片及其图像,并且对这些照片图像产生的各种条件和情境有所了解的时候,一个新的问题便尖锐地提了出来:
-
批评的有效性建立在批评的主体性之上
-
作者:
高岭
来源:
美术研究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方法论与批评哲学
艺术批评的价值实现方式
艺术批评职能的分化与本位
-
描述:
上世纪50年代后期以来,艺术批评的对象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因而在批评的职能和受众方面也随之发生了分化。在资本控制的市场无处不在的当代,我们应当选择何种艺术批评?批评的价值理性如何在与资本和策展的工具理性的博弈中保持自身的有效性,就成为了艺术批评必须面对的尖锐课题。本文认为,批评的有效性的根本基点不在于外在的操作策略,而在于内在的主体性,在于确立批评与艺术创作一样,是一种艺术文本的生产实践,具有其相对独立的价值实现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