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精】搜索到相关结果 115 条
-
重返古典——小议刘亚明油画近作
-
作者:
陈孝信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小议
100周年纪念
艺术精神
精神生态
伦勃朗
人文情怀
内心世界
作品
女性肖像
中国油画
-
描述:
的内在原因和外部条件,弄清楚作为一段时代及其精神生态的见证 本期介绍的当代油画家及其创作,虽然难以概括全貌,但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从艺术精神、心理和感知方式上显示出当代水准,从而为观察一段艺术史、理解特定时期精神生态和经验特性,提供一个视角
-
纪实摄影对写实艺术的挑战
-
作者:
张谦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世界新闻摄影比赛
米开朗基罗
写实主义绘画
写实艺术
摄影术
摄影艺术
现代主义
纪实摄影
悲剧精神
超验价值
-
描述:
曾有论者认为,摄影术的发明是导致西方写实艺术衰落和现代主义特别是抽象绘画产生的原因。其实,真正的挑战不是技术的更新,当那些光滑甜腻的风情画将油画变成形式的躯壳的时候,写实主义绘画便将精神艺术的岗位
-
“装饰”五彩
-
作者:
弓子
来源:
南风窗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厕所
出入通道
广州
左右
钥匙
大门
装饰
精神污染
楼梯
打油诗
-
描述:
分到新房,好不高兴。新住处高居广州下塘西路某号7楼,我一拿到钥匙便第一户搬进去。只见大门两边,楼梯两旁,墙壁雪白,出入时人的感觉也格外清爽。搬入三四天后,陆续也有人搬进来了。岂料出入通道的墙壁之上,渐渐也有新东西不请自来。一周之后,只见大门两边的墙上,贴满许多宽20厘米长30厘米左右的招纸,
-
现代雕塑里的东方精神——杨英风的不锈钢景观雕塑
-
作者:
杨洋
来源: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不锈钢
东方海外
东方精神
中国文化
内在精神
基本原则
景观雕塑
极简主义
雕塑艺术
现代雕塑
-
描述:
“毛面的钢体是实,镜面钢体反映的影子是虚,这就是我选择用不锈钢的原因,它可以把虚与实的关系做得最妙,容易表达中国的哲学思想……”台湾当代著名的雕塑大师杨英风,在他的雕塑生涯中,曾尝试使用过各种材料制作雕塑,最终他发现了不锈钢这种材料
-
工业时代的原始精神
-
作者:
伟冬
来源: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的世界观
工业时代
精神特征
原始野性
现代工业文明
创作母题
现代艺术博物馆
终极目的
西方文化传统
作品
-
描述:
现实的烙印。在西方文化传统中,马常常被看作是具有神性的动物。著名作家恩斯特·琼斯曾经这样说过:在从古到今的人类想象中,马总是广泛地与超自然的观念相联系,在许多神话与传说中,那些善的与恶的精灵常常以马
-
如此则活得潇洒
-
作者:
容小翔
来源:
长寿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处世态度
世界末日
法至上
只能怪自己
心理学家
精神压力
现实生活
自视过高
小心提防
养生
-
描述:
现实生活五彩滨纷。而一些事业有成者,责任和职务越来越多。能者自然多劳,而由于虚荣心或贪念做祟,人们又会乐于多劳。于是,压力、冲突、失眠成了现代时髦病。这些于养生、对健康十分不利的情况,应当怎样避免呢?心理学家们研究后认为,以下措施可行:
-
精美石材的发现与石雕工艺精品的制作
-
作者:
南章荣
来源:
浙江工艺美术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天然石材
制作技艺
上乘之作
艺术家
创作过程
构思立意
精品
工艺品
石雕
异彩纷呈
-
描述:
石雕工艺品,各具特点、异彩纷呈,但在石雕工艺品中,真正的精品是可遇不可求的。一些精美的石雕工艺品,之所以留芳百世、独一无二、一石百家求,除了其制作技艺之精湛以外,天然石材的精美是收藏家不惜以巨金购买
-
试论大足宋代石窟的文化基础
-
作者:
黎方银
来源:
社会科学研究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观音
文化精神
宝顶石窟
佛教文化
宋代文化
大足
文化基础
民间信仰
供养人
石窟造像
-
描述:
大足宋代石窟在中国北方石窟衰落之际崛起,在中国文化艺术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对大足宋代石窟的观照过程,也是了解宋代民族文化及其宗教文化发展轨迹的过程。宋代文化精神和佛教的世俗化、佛教民间信仰的观音、地藏、十殿阎王以及宗教雕塑程式的突破等,构成大足宋代石窟的文化基础。
-
视觉图像的修正——浅议当代中国具象油画的摹写现象
-
作者:
范勃
来源:
美苑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方艺术
语言特征
视觉图像
精神内涵
当代中国
艺术家
作品
油画创作
形式结构
中国油画
-
描述:
得到了明显进步,产生了一些成功的作品,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图式摹写”是指在创作过程中对传统图像中的形式结构,语言特征及精神内涵进行移植和嫁接。我把油画创作中出现的这种“图式摹写”大致归结为三类
-
心中的自然 幻觉的世界——祝福新油画近作读后
-
作者:
宋玉成
来源:
美苑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形式探索
油画艺术
艺术家
独特的艺术风格
绘画艺术
中国艺术精神
近作
个性意味
作品
艺术修养
-
描述:
画见得多了,总有这样的大概不是好的习惯,即善于归类,把作品归于某家某派。然而,当走进祝福新的画室时,我却茫然了,那种已成习性的“归类欲”受到了遏制,画家那骤然焕发出个性意味的作品和对画面异乎寻常的控制力,令人着迷…… 艺术史长河的沉积,前辈艺术家对美的形式探索、积累的成就,为后人设下了难以突破的界碑。画画难,越画越难,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就更难了。这也许是多数献身于绘画艺术事业者普遍的感叹。个性是历代艺术家都在刻苦探求的一个关系着艺术生命的重大课题。长期艺术实践的惯性冲击与个人灵性、艺术修养是形成个性的主要因素。影响个性形成的最大障碍莫过于模仿,而最有效的途径莫过于了解、认识自己。
<
1
2
3
...
6
7
8
...
10
11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