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引进.内化.拓展
作者: 黄丹麾   来源: 中国美术馆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方油画   苏天赐   朱德群   油画民族化   印象派   专题策划   表现主义   捐赠   作品   中国油画  
描述: 开来,新式美术教育亦逐渐形成。而对西方油画的最初“引进”工作主要由20世纪初的出洋留学者完成,其中就包括此次捐赠展中王悦之、陈抱一、潘玉良等第一代中国油画家,他们从西方取得油画“真经”以后,为油画在中国
形影不相随:看张立国的“影”系列
作者: 刘骁纯   来源: 中国美术馆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代转型   艺术生命   张立国   艺术家   现代艺术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文化环境   教育环境  
描述: 张立国已入古稀,属以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为圭臬的教育环境中成长起来的那一代艺术家。那代人,由于艺术生命生长的关键时期处于半封闭的文化环境中,艺术营养严重不良,艺术发育严重受阻。因此,当国门打开现代艺术
世博的灯光
作者: 叶辛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七年级)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巴基斯坦   设计理念   瑞典   闪烁   游客   灯光   场馆   主题   斯里兰卡   黄浦江  
描述: 世博的灯光,铺展在黄浦江的两岸,辉煌灿烂,绚丽夺目。卢浦大桥像一道彩虹,让世博场馆所有的灯光,浦东的和浦西的,都有了一个宏大的背景。无论你站在浦西和浦东场馆的哪一个位置,都能看到这一道变幻着色彩闪烁着光芒的彩虹。这个时候会发现,世博的灯光是立体的,是层层叠叠的,是五彩缤纷的。停下
别寻蹊径巧安排(中):术语“铺垫”“伏笔”
作者: 汤春权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七年级)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闲笔   情节   铺垫   术语   文章   写作技法   主要人物   运动   出场   伏笔  
描述: 瞧,这群人在干吗呢?红红的烛光,摇曳着;悬在空中的气球像个调皮的孩子,东转西撞;五彩的绸带如虹般挂在屋子的四角,在烛光的映衬下,更显光亮;哟,一群人围着一张桌子,桌中间还有一个硕大的蛋糕。过生日吧?咦,为什么还有一个空座位?哦,这肯定是为过生日的主人留的。
梦想照亮世界:记“中国灯光雕塑第一人”韩起文
作者: 暂无 来源: 科学中国人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培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学生   纪念馆  
描述: 梦想照亮世界:记“中国灯光雕塑第一人”韩起文
漫步信息技术教育
作者: 杨美芳   周子春   来源: 课外阅读·中旬刊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方法   主动   素质   信息技术教育  
描述: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国家对信息技术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的自身素质也相应要求更高,普遍出现的现象是教师效率不高,如何提高教学质量一直都是一个很受关注的问题,教师素质是能否带动学生对信息技术教育本身的动力,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教师作为雕塑孩子心灵的工程师,自身良好的素质是必要的一项,教师的素质与素质教育不是抽象的。不同时代,不同社会,不同的人对素质和素质教育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要求。自身素质的提高,要依据社会发展需要确定目标,依据现实可能确立实施途径,同时还需要面向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变化,培养自己在未来社会所需要的素质和能力,应用型和复合型是必须有的基本素质,心里素质和道德素质也是源动力
拥抱生活,倡导个性—浅谈如何在生活中放飞学生的习作个性
作者: 潘向艳   来源: 课外阅读·中旬刊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活   个性   作文教学   学生的主体性   习作   认知发展规律   学生服务   主体参与意识  
描述: 在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中,作文教学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作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重视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和能力的培养,确实确定学生在作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作为一名教师,应该真正树立为学生服务的观念
非常融合
作者: 杨维民   来源: 中国艺术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河北师范大学   美术系   中国重彩画   新时期   工笔画   高研班   主流地位   中央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   关怀意识  
描述: 工笔画逐步进入主流地位,多元与个性共生共存,繁荣竟秀。新时期的作品内涵着深厚的人文关怀意识,努力触及人性与心灵的深层,同时又不失传统工笔画之传神意韵。优秀工笔画家也不断涌现,赵洁不失为其中佼佼者。
史金淞作品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艺术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体验性   现场   美院   主要作品   装置   湖北   绘画   戏剧表演   武汉   雕塑  
描述: 史金淞,生于1969年,毕业于湖北美院,现生活工作在北京和武汉。主要作品包括了雕塑装置、绘画和现场体验性戏剧表演。
王钟:信仰和身体
作者: 朱其   来源: 中国艺术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达达主义   三十年   信仰者   快速变化   综合材料   当代艺术   反崇高   大学生   雕塑   永恒性  
描述: 王钟的雕塑及其装置涉及到信仰和身体的关系,但他不是在塑造一个个信仰确定的教徒,而是在塑造一个在快速变化中寻求恒定的人群。与此同时,这也间接表现了一种意义,即我们处在一个精神的过渡时期。当代艺术在过去三十年主要达达主义和波普的叛逆取向。在20世纪八九
< 1 2 3 ... 82 83 84 ... 104 105 106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