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主】搜索到相关结果 1126 条
-
舞台节目主持 应注意的细节
-
作者:
温秀程
来源:
声屏世界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节目主持人
舞台
经验
细节
焰火
五彩缤纷
观众席
色彩
艺术创作
演出
-
描述:
在演出之前应当对整台节目的内容、风格有一个充分了解之后,再确定自己在舞台上的“着装准则”。如果整台节目是以民族风格为主,那么,节目主持人的装束打扮就应当显露出中国传统的民族气质,就像舞台上的演奏员,演奏二胡
-
查尔斯.布考斯基诗选
-
作者:
伊沙
老G
来源:
诗潮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眼睛
太阳
三色紫罗兰
诗选
现代主义诗歌
粉色
玻璃杯
酒鬼
作品
海明威
-
描述:
查尔斯·布考斯基(charles bukowski,1920-1994):美国当代最著名的作家之一,美国后现代主义诗歌大师,被尊为“新海明威”的“酒鬼诗人”。生前长住洛杉矶。著有诗集、小说数十
-
雕塑永恒
-
作者:
胡蕾
万加勉
来源:
江西画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革命浪漫主义
赤卫队
红军
创作题材
铜雕塑
吉安
雕塑家
工农
革命运动
毛泽东著作
-
描述:
提及雕塑,凭心而论,"80后"的我,旋即浮现在眼前的却是法国卢浮宫的断臂维纳斯、纽约哈德逊河畔的自由女神、意大利佛罗伦萨的大卫……觉得伟大的雕塑作品总是有神奇的力量,可这只是在书本和影视中见过。这次在江西吉安,我亲眼看到青铜雕塑群——《十万工农下吉安》,我为之波澜壮阔的气势、人物刻画的生动真切而倾倒。
-
现代主义运动中的独行者:夏加尔及其艺术中的犹太经验
-
作者:
沈莹
来源:
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代主义
艺术表现
夏加尔
-
描述:
马克·夏加尔是20世纪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他70余年的艺术活动遍布德国、法国、美国、以色列等国,形式涉及油画、版画、插图、壁画、挂毯、陶塑、玻璃镶嵌画、舞台布景、服装造型等众多领域.他的艺术以丰富的想象力、绚丽的色彩和浪漫的情怀而著称,被誉为"梦的诗人".但实际上,在他艺术表象的背后隐藏着对生命之脆弱、命运之坎坷的深层反思,这正是他犹太身份和独特经验的映射,及其背后所深蕴的象征意义与文化内涵.
-
城雕丽影
-
作者:
熊怡
刘汪洋
来源:
今日重庆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歌乐山
现实主义
建设项目
雕塑史
长江大桥
竹林七贤
重庆
城市雕塑
城市发展
标志性景观
-
描述:
从上世纪60年代,被誉为"中国雕塑史上的革命"的大型群雕《收租院》;到上世纪80年代,重庆的标志性景观《重庆歌乐山烈士群雕》、《长江大桥春夏秋冬》组雕;再到今年7月,斩获"2011年度全国优秀城市雕塑建设项目"优秀奖的雕塑,《风行都市》、《生机》、《和平树》和《竹林七贤》。这些与城市的精神、历史、文化一脉相承的城市丽影,成为了代表重庆历史积淀的"传
-
欧洲在大修
-
作者:
何成钢
来源:
金融博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欧洲人
巴黎圣母院
修复
主教堂
宗教改革
大教堂
大修
公共建筑
古建筑
中世纪
-
描述:
和众多的壁柱、线脚,在主教堂周身密布了无数根垂直的树枝,也构成了整个城市的参天大树,沟通着天上人间。 巴黎圣母院,科隆大教堂,圣斯蒂芬大教堂,哥特建筑的扛鼎之作。这三座始建于十二、十三世纪的大教堂
-
爱好
-
作者:
宋以柱
来源:
金山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防
教师
平战结合
新区
镇江市
实验幼儿园
办公室主任
幼儿教育
人民防空
教职工
-
描述:
有一日,有人拿了刊发王棠散文的报纸,故意大声说:“王副科长,你怎么不向新来的李副局长请教请教,他可是出过散文集的,厉害着呢。” 综合科的副科长王棠,像艺术家精心雕刻的样品,身材、五官用精致来形容并不过分。按说,这样的女子是不会有什么才气的,俗话讲:才女必丑嘛。偏偏人家王棠,能写一手文章,而且是颇有意境的散文。原先,并没有发现王棠有此特长,直到在市报副刊突然出现王棠的名字,大家才开始注意。大家都不信,一个整天只知道首饰衣物的小女子,能写文章?但是看到下面的作者单位,就都信了,在这个几十号人的局级单位,确实只有一个王棠。 就有人开始对王棠另眼相看——敢情不是绣花枕头啊。 王棠对大家的疑惑置之不理,到单位后,从包里掏出的东西,除了小巧玲珑的手机、化妆盒,居然还有书。有人凑上去,乖乖,居然是余秋雨的《山居笔记》。档次不低啊!偷看的人惊呼。给王棠用嫩手掌打一下:“去,这是我的个人爱好。” 美女爱上爬格子,这绝对是个大新闻。要是再写出点名堂,那岂不成美女作家了?谈论到这儿,大家都很兴奋,仿佛自己跟这位未来的美女作家关系有多深似的。 要说这王棠,那是雪莲一枝千年开,只在高寒吐芬芳。
-
漫游,在生死之间
-
作者:
素黑
来源:
视野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漫游
生命教育
墓园
照相机
生死
香港
墓碑
人道主义
地震动
死亡
-
描述:
年少时,我便发现城市里最安静的漫游地方原是墓地。一个人提着照相机走进香港仔坟场拍照,流连于一排一排的墓碑,光天化日下最孤独的生死边界游,是最好的出走一日游。仔细阅读墓碑上每个字,凝望碑上的人像照,幻想曾有呼吸的故人故事,竟然莫名地震动。朋友惊讶我大胆,我却没有恐惧,只萌生尊敬心,对生命和死亡的敬重。 我的外地墓地漫游经历并不很多。远溯至1990年开始,那年到瑞士苏黎世动物园旁的富伦特墓园,探访喜欢的作家乔伊斯的墓碑,墓前屹立他的石像,草地上刻有他的名句。第一次发现坟墓可以是装置艺术,跟华人坟场让人久留不舒服的功能式设计大相径庭。往后经常出走欧洲,早已不再跑教堂和博物馆,反而想更直接地靠近一个文化的核心:对生死爱欲的终极探求和处理。于是,我开始专程到墓园散步,闲坐长椅看草地、野花、古树和雕塑,惊讶坟场居然可有那么雅致可人,让人安静逗留冥想,和灵魂交感的细腻设计。 是露天艺术馆也是花园 名副其实,墓地的本身就是花园,甚至是著名景点,如巴黎1804年开放的拉雪兹神父墓园。古希腊和罗马式的设计,是巴黎最大的露天公园和艺术馆。44公顷,七万个墓碑,5300棵树,光是走完一圈也需大半天。
-
迈向一种新的集体性 中国油画院教学楼
-
作者:
暂无
来源:
室内设计与装修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特殊属性
集体性
中国艺术
教学楼
写实主义
空间设计
光线
油画创作
中国油画
教学空间
-
描述:
本案是为中国油画院的新教学楼所做的设计,业主为中国著名写实主义油画家杨飞云先生。中国油画院成立于2004年,由其第一任院长杨飞云先生创建,在身份上是中国艺术研究院下属的官方艺术教育机构。经过几年
-
雕塑空间的叛逆畅想 赵巷样板间
-
作者:
凌子达
杨家瑀
小麦
施凯
来源:
室内设计与装修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叛逆
样板
现代设计
设计师
家具
主色调
墙体设计
空间分割
处理方式
突破传统
-
描述:
充满了未知性和挑战性。设计师选择白色作为整个空间的主色调。天花、墙体、楼梯,部分家具均是白色。配合造型简约的冷色调家具,现代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