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漫游,在生死之间
-
作者:
素黑
来源:
视野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漫游
生命教育
墓园
照相机
生死
香港
墓碑
人道主义
地震动
死亡
-
描述:
年少时,我便发现城市里最安静的漫游地方原是墓地。一个人提着照相机走进香港仔坟场拍照,流连于一排一排的墓碑,光天化日下最孤独的生死边界游,是最好的出走一日游。仔细阅读墓碑上每个字,凝望碑上的人像照,幻想曾有呼吸的故人故事,竟然莫名地震动。朋友惊讶我大胆,我却没有恐惧,只萌生尊敬心,对生命和死亡的敬重。 我的外地墓地漫游经历并不很多。远溯至1990年开始,那年到瑞士苏黎世动物园旁的富伦特墓园,探访喜欢的作家乔伊斯的墓碑,墓前屹立他的石像,草地上刻有他的名句。第一次发现坟墓可以是装置艺术,跟华人坟场让人久留不舒服的功能式设计大相径庭。往后经常出走欧洲,早已不再跑教堂和博物馆,反而想更直接地靠近一个文化的核心:对生死爱欲的终极探求和处理。于是,我开始专程到墓园散步,闲坐长椅看草地、野花、古树和雕塑,惊讶坟场居然可有那么雅致可人,让人安静逗留冥想,和灵魂交感的细腻设计。 是露天艺术馆也是花园 名副其实,墓地的本身就是花园,甚至是著名景点,如巴黎1804年开放的拉雪兹神父墓园。古希腊和罗马式的设计,是巴黎最大的露天公园和艺术馆。44公顷,七万个墓碑,5300棵树,光是走完一圈也需大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