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沈莹】搜索到相关结果 17 条
-
戴维·史密斯——美国现代雕塑的旗帜
-
作者:
沈莹
来源:
中国美术馆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国
立体主义
金属焊接雕塑
艺术家
抽象表现主义
艺术创作
戴维
史密斯
现代雕塑
金属雕塑
-
描述:
戴维·史密斯是二十世纪美国雕塑史上的关键人物,他对于美国现代雕塑的意义可以比之于杰克逊·波洛克对美国现代绘画的意义。史密斯以对工业材料尤其是金属焊接的运用而闻名,他将抽象表现主义引入雕塑,给美国,乃至世界雕塑带来革命性变化。2006年是戴维·史密斯诞辰100周年,美国艺术界举办了大规模纪念活动。2月至5月期间,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举办了戴维·史密斯大型回顾展,此后在巴黎蓬皮杜现代艺术中心和伦敦泰特现代美术馆巡展。
-
从“现成品”到“社会雕塑”:博伊于斯以人智学为基础的艺术观
-
作者:
沈莹
来源:
世界美术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雕塑
人智学
博伊于斯
思考
现成品
-
描述:
约瑟夫·博伊于斯(Joseph Beuys,1921-1986),20世纪最具创造力和颠覆性的艺术家,以其制造的众多个人神话和艺术神话成为最令人费解的艺术家之一。有人称他为萨满教的巫师、先知,从宗教神秘主义或幻象启示的角度解释其作品;有人称他是狂妄自大的极端个人主义者,将他的个人经验神话化,用以说明他对主题和材料的选择。而实际上,博伊于斯是人智学的伟大实践者:一方面,他将"思"作为最本质、最原初的创造性力量,通过思考人将获得最大限度的自由,从而改善自然与社会;另一方面,他泛化了传统的艺术观念,提出"扩展的艺术观念"和"社会雕塑",将存在之事物、语言、行为、活动纳入艺术名下以"塑造"社会。博伊于斯的艺术活动包括有形的"可见艺术"和无形"不可见艺术",任何单向地考察都是片面的,本文从博伊于斯对杜尚"现成品"概念的背离入手,通过考察人智学认识论来分析博伊于斯的艺术观,及其理论核心"社会雕塑"之要义。
-
毕加索谈毕加索——迪亚娜·维德马耶尔·毕加索与她的外祖父和雕塑
-
作者:
希拉里·希茨
沈莹
来源:
世界美术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巴黎
绘画作品
法国
现代艺术博物馆
艺术家
当代艺术
毕加索
沃尔特
艺术史
雕塑
-
描述:
迪亚娜·维德马耶尔·毕加索(Diana Widmaier Picasso)是帕布洛·毕加索和玛丽-泰蕾兹·沃尔特的外孙女,同时也是一位艺术史家,在她一岁半时,外祖父就去世了。两年前,为了第一个毕加索雕塑的详细目录,她开始着手研究该课题。“通过家人的描述、书本,以及现在为选题与我能找到的认识他的人会面,我逐渐形成了自己对他的看法。”
-
黑格的雕塑:树干结构
-
作者:
罗伯特·塔普林
沈莹
来源:
世界美术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形式探索
木雕作品
艺术家
展览
厚重
结构
雕塑
-
描述:
在这些由直接雕刻获得的厚重的木雕作品中 ,拉乌尔·黑格竭力提示出被砍下来的树干的独特之处。这位不应被忽略的美国艺术家在新近的一次画廊展览中向人们展示了他在艺术形式探索上的最新成就。
-
格林伯格的梦想——现代主义雕塑之沉浮
-
作者:
马修·坎加斯
沈莹
来源:
世界美术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雕塑流派
美国
克莱门特·格林伯格
艺术成就
现代主义雕塑
表现形式
雕塑艺术
-
描述:
当前,雕塑和绘画之间的关系要远比在过去相当长时间内更为密切。——克莱门特·格林伯格
-
两代抽象
-
作者:
费伊·赫希
沈莹
来源:
世界美术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极端抽象艺术展
装置
诺克斯美术馆
绘画
雕塑
奥尔布赖特
-
描述:
2005年7月15日—10月2日,在布法罗的奥尔布赖特-诺克斯美术馆举办了一次名为“极端抽象”的艺术大展(其中一半展品将展至10月16日)。本次展览以奥尔布赖特-诺克斯美术馆馆藏品为主线,结合部分外借艺术品,形成了一个以绘画和雕塑为主体,兼及装置作品的综合性艺术展,数量之庞大,史无前例。参展艺术家由生于1960-1975年间和生于1940-1959年间的两代艺术家构成,展品也相应地包括青年艺术家的新作和已经名载史册的经典之作。策展人格拉乔斯通过将两代抽象艺术的并置与对比,赋予新老作品以更加丰富隽永的含义,同时也有力地证明了非写实艺术的持久活力。
-
艾莉森·萨尔——提升含糊性
-
作者:
约翰·奥布赖恩
沈莹
来源:
世界美术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意义的含糊性
艾莉森·萨尔
具象雕塑
-
描述:
战后西方雕塑呈现出明显远离形象的倾向。艾莉森·萨尔(Alison Saar)是少数坚持具象传统的艺术家之一,她从中世纪木刻传统和天真的民间艺术中汲取营养,其木制作品具有末完成的砍凿特征,使观者的鉴赏超越了模型制造术,进而领悟雕像自身的含义。萨尔倡导富于想象的幻想过程,她的作品涉及到家庭、身份、种族和性别等问题,虽然根植于个人的经历和家族史,但却启迪了观者自己的身份意识和个人见解。
-
开放的空间——极少主义之后的抽象艺术
-
作者:
沈莹
来源:
世界美术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摄影
画展
传达
抽象绘画
艺术家
展览
抽象艺术
批评家
极少主义
雕塑
-
描述:
在俄亥俄州哥伦布市,由韦科纳中心举办的“作为绘画划分与移置展”向人们展示了抽象绘画的景观。展览表面上看起来很平常——绘画被重新定义、分裂、瓦解乔装成雕塑、摄影和建筑的姿态从墙壁上走下来,蔓延出室内空间——关注材料,很少传达涵义。在过去的10年中,绘画可渗透的边界已经成为许多艺术家、批评家和策划人喜爱涉猎的领域。的确,直到韦科纳在“作为绘画展”前举办的一次展览,人们还不得不寻找绘画跨学科的再定义是怎样无所不在的迹象。
-
11位来自不同地区的艺术家——22个永恒瞬间:值得相信的再现
-
作者:
埃里克·费舍尔
沈莹
来源:
世界美术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潜在的心理
真实的再现
当代具象艺术
-
描述:
埃里克·费舍尔向我们介绍了11位以再现为主要创作手段的青年艺术家(以女性为主),他们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但却有着相近的艺术理念,即以真实的细节描绘个人生活中的人与事,或以身体为媒介探讨并揭示潜在的心理问题和被压抑的情感。在埃里克·费舍尔看来,这才是艺术的真实。本文展示的22幅图片,包括绘画、雕塑和摄影作品,大多借助照片得以完成,准确而真实地记录了个人生活中的平凡时刻。真实的再现凝结了普通的生活,使之成为难以忘怀的永恒瞬间。
-
探寻艺术空间 世界美术名作欣赏
-
作者:
胡建斌主编
沈莹 建斌编著
来源: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世界)
美术(学科:
地点:
鉴赏
美术
-
描述:
本书选用了西方美术史上名家绘画和雕塑作品二百多件,对作品中的奥秘、艺术家的生活及作品背后的故事进行评述和介绍,所选作品主要围绕“探秘”这一主题,简要地阐述了作品的内容,展示了相关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