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中】搜索到相关结果 2037 条
-
从尚晓风的泥塑教学想到的
-
作者:
隋建国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泥塑教学
尚晓风
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
抽象表现主义雕塑
教学方法
-
描述:
、金属在空间当中直接营造体积之后,也懂得了如何使用“泥土”这种材料并最大限度地感受它的“泥性”,放手构筑和塑造“形”、“体”。此时,强调空间体积的感受性是第一位的。具体地说,在泥塑写生当中,要抛开观察
-
显示本土文化自信构筑国际交流平台:“第二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述评
-
作者:
徐沛君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显示
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
述评
主办方
文化自信
国际通行
绘画
本土
交流平台
-
描述:
“首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曾于2003年秋举办.在人们的印象中,那是一次温和的尝试.主办方虽然将国际通行的策展模式引入中国,但同时又小心翼翼地与国外的前卫潮流保持足够的距离,以绘画与雕塑作为展览的主体。[第一段]
-
中国画审美色彩观与哲学色彩观的冲撞
-
作者:
熊炜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术界
舞台美术
冲撞
民间美术
审美
中国画
绘画色彩
哲学
色彩艺术
色彩观
-
描述:
中国画革新应当“以色彩为突破口”,这已成为美术界的共识。为什么呢?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中国画色彩太弱了。自古以来,我国艺术之中,工艺、雕塑、服饰、建筑、舞台美术、民间美术的色彩都极为丰富,与其他民族的色彩艺术相比毫不逊色,堪称“色彩大国”。惟独绘画色彩很弱,这的确令人深思。
-
斯人已逝 风范长存 ——“王朝闻学术思想研讨会”综述
-
作者:
黄文中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术工作者
艺术欣赏
开拓者
艺术生涯
学术思想
风范
新中国
艺术创造
著述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美学思想
艺术教育家
美学家
研讨会
王朝闻
中国特色
理论联系实际
奠基人
中国当代
雕塑家
卓越
-
描述:
工作者,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美学和文艺理论体系作出了卓越贡献。他的美学思想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把艺术创造和艺术欣赏融为一体。他的理论创造一直紧扣中国当代文化艺术发展的脉搏,关注文艺创作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切合
-
打造中国艺术的国际影响力
-
作者:
彭迪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精神
工业产品
世界性
中国艺术
世界文化
艺术大师
艺术品
文化资源
国际文化
近百年
-
描述:
的中国品牌。从发展中国文化的战略目标来考虑,集国家力量和社会意识主动建树中国艺术品牌已经成为一种历史使命,我们对此抱以高度的关注。
-
30年来美术对中国社会影响之一斑
-
作者:
陈传席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祖国
工农业
社会影响
中国
美术
-
描述:
学习条件的困境,这种作品可以其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促使许多人去赞助“希望工程”或献身于教育事业;比如服装设计日益得到发展,这对30年来中国人衣着的改变有着直接的影响;比如在公共场合放置英雄人物特别是那些为中华民族的进步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教育
-
艺术之和谐与社会之和谐
-
作者:
翁剑青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审美心理
社会
中国传统艺术
视觉经验
艺术作品
“黄金分割”
艺术表现
西方现代艺术
“和谐”
-
描述:
之前的两千多年中,对整个西方及近代的东方艺术和审美文 化产生了恒久而普遍的影响。中国传统艺术也十分讲究和谐,强调艺术表现的主体与 自然的和谐,与人伦道德的和谐,以及艺术自身形式架构上的协调与完满
-
仍然以“架上艺术”为指向——第二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作品征集工作全面展开
-
作者:
徐沛君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第二届
架上艺术
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
委员会议
北京双年展
2005年
指向
征集工作
作品
-
描述:
2005年2月1日,第二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简称北京双年展)第二次策划委员会议在京召开,标志着本届北京双年展作品征集工作已经全面展开。第二届北京双年展将于2005年9月20日至10月20日举办
-
让世界贴近伟大的中华文明 ——第十六届国际造型艺术家协会代表大会在合肥举办
-
作者:
汉初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协会
第十六届
国际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中华文明
艺术家
合肥
造型
代表大会
-
描述:
2005年9月23日至25日,第六届国际造型艺术家协会代表大会(中文简称国际美术大会)在合肥举行,这是国际造型艺术家协 会(英文缩写IAA)首次选择在中国召开。国际造型艺术家协会隶属联合国
-
论摘
-
作者:
暂无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全球化
当代艺术
中国
写实主义
绘画评论
公共空间
雕塑
伦理角色
-
描述:
雕塑在公共空间中的伦理角色孙振华在《城市雕塑与公共空间的伦理》一文中谈到,城市雕塑是人们在公共空间传达伦理感受的一个重要途径。城市雕塑由于它所具有的公共伦理性质,比较倾向干塑造一些深受人们爱戴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