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近代磁州窑画师王凌云
作者: 庞洪奇   来源: 收藏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民国   近代   磁州窑   中国北方   彭城   装饰   绘画   瓷业   瓷器   凌云  
描述: 河北磁州窑素以豪放洒脱的白地黑绘、精美流畅的黑剔花及浓艳热烈的金代红绿彩著称。从磁州窑考古发掘及笔者收藏研究的实际情况看,元末磁州窑主要窑场之一的观台窑已经停烧,而滏阳河流域的磁州窑烧造中心彭城窑
古陶瓷鉴定:从标形学到痕迹学
作者: 毛晓沪   来源: 文物天地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民国   近代   磁州窑   中国北方   彭城   装饰   绘画   瓷业   瓷器   凌云  
描述: 低温彩 长期以来,在传统标形学鉴定中,人们通常习惯把彩绘颜料与彩绘技法混为一谈,演绎出古彩、洋彩、五彩、斗彩、粉彩、珐琅彩、同治彩、浅绛彩、新彩和广彩等名词。有人把它们解释成是使用不同的材料,也有人把它们解释成是采用不同的装饰技法,致使许多初学者一头雾水,难以区分,就是行家里手有时也难以辨别。 比如粉彩和珐琅彩,传统解释,粉彩有粉质感,用一种不透明的彩绘颜料;珐琅彩使用的是“料彩”,有玉质感,呈半透明状。又有人提出,通过科技检测来确定。如果颜料中含铅就是粉彩,含硼就是珐琅彩。但是,负责科技检测的技术人员告诉他们,如果采用当代XRF荧光光谱无损检测,只能测铅,不能测硼,因为硼的原子系数是5,仪器只能测出系数在11以后的元素。 在清官档案和史籍中并没有“粉彩”和“珐琅彩”等名词,只有“洋彩”、“画珐琅”和“五彩珐琅”之说。“画珐琅”原本是从法国引进的一种新的彩绘工艺。国人最早见到的是康熙朝的铜胎画珐琅器,它有别于元代以来的传统掐丝珐琅器。其后又出现了料胎(玻璃)画珐琅、瓷胎画珐琅和紫砂胎画珐琅等工艺品。据笔者考证,画珐琅瓷器并不是像某些专家所说的那样,全部出自宫廷造办处宫廷画家之手,而是在乾隆初期,就已经开始让景德镇御窑厂制作了。
情寄山塘:江野画集首发式等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艺术生活快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民国   近代   磁州窑   中国北方   彭城   装饰   绘画   瓷业   瓷器   凌云  
描述: 图文并茂,中国国务院参事副主任北京书画院院长王明明老师题写了“意趣有神”,陈立夫题写了“以艺弘道其效易彰”。画集由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被创建的灵异世界——庆庆装置艺术回顾展 由今日美术馆主办的“庆庆装置艺术回顾展”将于3月1-18日展出,此次展览是陈庆庆近20年创作最完整的一次体现。
对一件元末明初蓝釉红斑瓷器的认识
作者: 余明泾   养心斋主   来源: 东方收藏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红斑   立粉   景德镇   呈色剂   磁州窑   元代瓷器   元末明初   釉里红   装饰   蓝釉  
描述: 在2009年春节,我曾经写过一篇关于元代瓷器立粉五彩装饰的文章,试图对元瓷的装饰问题进行一些研究,受到内行的鼓励。现在对一件元末明初蓝釉红斑双耳杯(图1)谈点看法。从器物的造型和特征来看,应该是元末
古陶瓷中的兔及其相关问题论(下)
作者: 王蔚波   来源: 文物鉴定与鉴赏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图案   白釉   青花瓷器   景德镇   磁州窑   古陶瓷   元代   釉里红   相关问题   中国瓷器  
描述: ,捏塑而成,造型简练,小巧玲珑.兔俯首于抱合的前足上,鼻吻部较尖,阔口,豁唇,大眼圆睛,双耳并拢向后贴于脊背,背臀部浑圆高弓,短尾下垂与股部相连.此器肢爪只是粗具大形,并未细致刻画,但整体结构明了,姿态活灵活现,釉面玻璃质感较强,眼、耳、脊、尾饰以黑彩,具有点睛效果,富于艺术美感(图1-图4).
一枕清凉入梦来
作者: 张东   来源: 厦门航空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瓷枕   宋金时期   陶瓷   景德镇   磁州窑   故宫博物院   上海博物馆   动物   化妆土   装饰手法  
描述: "久夏天难暮,纱幮(音同‘除’,chu)正午时,忘机堪昼寝,一枕最幽宜。"这是一首题记在瓷枕上的诗。炎炎夏日,酷暑难耐,在没有电扇空调的古代,一个小小的瓷枕,却能给人一抹清凉,使人安然入睡。以陶瓷制作的枕头,是我国古代夏令时节的寝具之一。瓷枕出现于隋唐,宋金元最为兴盛,明代衰落,长达七八百年的流行时间,为今人留下了众多造型各异、装饰多样和文化内涵丰富的瓷枕。
扒村窑瓷绘的装饰风格
作者: 彭西春   来源: 文艺研究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宋代   黑花   磁州窑   五大名窑   装饰风格   钧窑   禹州市   定窑   化妆土   瓷器  
描述: 宋代是中国制瓷工艺发展的重要时期,名窑遍布,技艺精湛,其中以五大名窑(钧窑、汝窑、官窑、哥窑、定窑)与八大窑系(磁州窑系、耀州窑系、钧窑系、定窑系、龙泉窑系、景德镇窑系、建窑系、越窑系)为代表,它们最能凸显宋代瓷器的沉静素雅之美。学术
磁州窑瓷枕装饰微探
作者: 钟琦   来源: 山海经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陶瓷史   婴戏纹   白釉   刻划花   磁州窑   虎形枕   人物故事   剔花   黑釉   白地黑彩  
描述: 众所周知,磁州窑具有舒朗的气质和鲜明的民朴风情,装饰题材取材于民间生活,反映了民间百姓的传统观念,在中国陶瓷史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磁州窑枕其装饰风格与纹饰特征就充满了代表性。谈及瓷枕,不得不
中国磁州窑系器物与韩国粉青沙器装饰的比较研究
作者: 高美凤   来源: 现代装饰(理论)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沙器   白釉   磁州窑系   剔花   陶瓷文化   陶瓷工艺技术   胎质   黑釉   化妆土   瓷器工艺  
描述: 本文主要研究磁州窑系器物与粉青沙器装饰的异同,分析了两者的化妆土使用的原因、装饰技法、纹样。通过研究磁州窑系器物与粉青沙器装饰上的共性与不同,表明粉青沙器的发展受到磁州窑系的影响。
故宫元代皇宫地下出土陶瓷资料初探
作者: 李知宴   来源: 中国历史文物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元朝   龙泉青瓷   青花瓷器   景德镇   磁州窑   元大都   元代   琉璃瓦   皇宫建筑   出土  
描述: 1972年故宫博物院工程队在挖灰池取土时发现了一批元代琉璃质料的建筑遗物和各类瓷器文物资料。出土地点,一处在清宫内务府遗址附近,一处在神武门以西的北墙下,都属于元朝皇宫大内的范围。当时正值北京市区修筑地下铁路,元大都遗址正在大规模的发掘,对元大都物质文化的研究取得
< 1 2 3 ... 6 7 8 ... 28 29 3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