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第一画室的道路
作者: 靳尚谊   潘世勋   来源: 美术研究 年份: 198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欧洲绘画   传统绘画   油画艺术   吴作人   教学原则   写实绘画   画室教学   十九世纪   素描训练   基础训练  
描述: 第一画室是1959年由吴作人先生创立,以研究欧洲画派油画艺术为宗旨的画室。初名吴作人工作室,次年改称第一画室,至今已历二十七个年头。十年浩劫时期学院停办,1974年恢复招生,但直到1980年油画系方重新恢复画室制。从第一画室共毕业十一届学生,今天不少人已成为活跃中国画坛的知名画家或高等艺术院校的教学骨干。
对重建第三画室的再认识
作者: 朱乃正   来源: 美术研究 年份: 198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教育   教学体制   新时期   教学纲要   艺术风格   中央美术学院   教学方法   艺术观念   再认   艺术个性  
描述: 在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的教学历史中,前后曾两次建立了以画室为单位的教学体制。但前后两次之间竟隔断了二十年之久!比较这两次建立画室的各个方面的因素,我们将获得有益的再认识,从而逐步完善并确立每个画室自己的教学体系。从某种意义上说,第三画室的教学纲领,不论过去还是现在,它所涉及的问题是具有广泛而深刻的历史意义和现实
三十余年来的海外中国美术家
作者: 李铸晋   来源: 美术研究 年份: 198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五十年代   六十年代   中国画家   刘国松   抽象表现派   台湾美术   三十年代   融会中西   中国美术   华裔画家  
描述: 首先我得说明,这里所谓的“海外”,是指中国大陆以外,台湾、香港、东南亚、日本、美国、加拿大以及西欧等地都包括在内。近三十多年来,这些地域都活跃着不少中国美术家,我因为常来往于这些地方,对大概情形也有些认识,故此谈一些个人的印象,供大家参考。 五十年代,台湾美术界十分活跃,呈现着台湾本土文化与来自大陆文化的交流与融汇。其发展情况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第一,台湾本地传统。它受日本三、四十年代影响较深。当时去日本留学的多,所学油画是日本三十年代流行的面貌,也就是
连环画教学的特点
作者: 尤劲东   来源: 美术研究 年份: 198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实践探索   教学   基础课教师   立体对象   绘画工具   画种   发展趋势   油画   专业学习   表现技巧  
描述: 连环画作为一个专业,在美术学院落脚时间不长。作为一门学问,对它的本质、特点及本身特有技巧的认识与研究;以及这些因素如何在教学中有效地体现,并系统化、程序化等等问题,目前还在实践探索中。
关于进修班的教学
作者: 华沐   来源: 美术研究 年份: 198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艺复兴   教学   色彩关系   研究性   艺术发展   现代派   进修学员   基本功   精神文明建设   进修班  
描述: 进修班教学不是新事物。我院早在解放初期就曾办过不少美术进修班,1955年开设的油画训练班也具有进修性质。据估算,1966年以前参加过中央美术学院油画专业各种进修班的学员,前后大约有二百人之多。
设计意识、材料运用和想象练习
作者: 陈文骥   来源: 美术研究 年份: 198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脱节现象   基础课   创作课   材料运用   设计意识   重要作用   采取相应的措施   感召力   教学方法单一   想象练习  
描述: 随着我国连环画不断发展,已往以白描为主的连环画画坛,如今国画、油画、版画等画种纷纷涌入,使当今的连环画世界面貌焕然一新。不但在美术界中获得了空前的成功,同时对社会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中当然不能排除题材上的感召力,但也不能忽视那些多种多样的形式所起到的重要作用。然而,在我们连环画专业,象已往的教学那样仅仅依靠素描、色彩、工笔作为基本手段,看来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当今连环画创作的需要。另外,在我们的教学中,基础课与创作课之间仍存在着严重的脱节现象。教学方法单一、乏味,缺乏想象力。这一系列的问题迫使我们不得不考虑采取相应的措施,加
民间美术系工笔重彩教学
作者: 胡勃   刘金贵   来源: 美术研究 年份: 198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术系   民间绘画   造型能力   工笔重彩   民间美术   造型基础   教学结构   中国画   基础教学   专业基础课  
描述: 民间美术系开设工笔重彩课,主要是学习和发展民族传统绘画艺术,为民间绘画和连环画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民间美术系的工笔重彩教学,属于专业基础课,是基本功训练的一个方面。它与素描、色彩等课程构成了专业基础教学的多元(?)体。在四年的总体教学结构中,专业基础课仅有两年半的教学时间,其中工笔重彩课约占全部基础课时的三分之一。 工笔重彩既属中国画,就必将遵循中国画的教学
四川绵竹年画
作者: 刘竹梅   来源: 美术研究 年份: 198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明末清初   事业发展   山东潍坊   色彩技法   民间年画   地方特色   四川绵竹   作品寓意   中国古建筑   艺术特色  
描述: 距成都九十公里,古蜀道(川陕公路)旁的四川绵竹县西北一带竹山连绵。因当地盛产一种竹子,叶细、亦多节,绵柔细韧,是造纸的好原料,当地人把此种竹子称为绵竹。当地盛产的竹“皆可造纸,竹纸之利仰给者,数万家·犹不足,则仰为书籍,制为桃符(春联),画为五彩《神荼郁壘》(门神)点缀年景。”(《绵竹县志》)竹和纸坊、染纸坊与绵竹年画是有密切关系的。 绵竹是我国四大年画基地之一(其它三者为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山东潍坊)。绵竹年画起于何时,今已无考,明末清初,绵竹年画事业发展
滇中大理国古幢石雕艺术
作者: 杨晓东   来源: 美术研究 年份: 198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大理国   艺术成就   文化名城   少数民族宗教   石雕艺术   滇中   古代文化史   白族   南诏野史   南诏国  
描述: 在历史文化名城——昆明市拓东路的“古幢公园”内,立着一幢大理国时期(公元937—1253年)建造的少数民族宗教艺术石雕作品——佛顶尊胜宝幢。全幢高约8米,通身以细质砂石分段雕刻,组装为七级宝塔形,级间有界檐。除阴刻梵、汉文经、愿外,有佛、菩萨、天王、力士雕像二百余躯,大者高约1.5米,小者仅几厘米,遍布全幢。被誉为“滇中艺术极品”,列为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图一)。 现将全幢由下至上分述于下: 紧贴地面置八方形二级盘座,高约40厘米、直径约270厘米,浅浮雕卷草、宗焰纹图案(图二),盘座上置幢基,约高110厘米、直径约150厘米,四周浮雕八龙,两龙相向为一组,而以龙体穿插盘绕,绵延一体,各龙张目露齿,鬃须飞扬,蜿蜒夭矫,铁肢劲爪,神态威猛。幢基上有界石,八面,每面三
热贡艺术研究
作者: 舒勇   来源: 美术研究 年份: 198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藏族   优秀传统   民族地区   艺术研究   图案纹样   佛教艺术   装饰艺术   塔尔寺   热贡艺术   喇嘛教  
描述: 热贡艺术作为藏传佛教艺术的一个流派,在信仰喇嘛教的民族地区十分兴盛。其精美的作品在喇嘛教艺术中堪称杰出之作,它是祖国艺术宝库中的瑰宝。搜集、整理、研究热贡艺术,继承热贡艺术的优秀传统,对发展社会主义的民族文化,有着深远的意义。 热贡艺术包括绘画、雕塑、木刻、堆绣、建筑彩画等品类。绘画有壁画、唐卡(卷轴布画)。较早的壁画直接画于墙面上,近期则把布画绷在木框上,镶在墙上。雕塑是主要是泥塑。建筑彩画为寺院建筑的装饰艺术。
< 1 2 3 ... 48 49 50 ... 125 126 127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