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第八届全国美展辽宁入选作品
作者: 暂无 来源: 美苑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朱伟   詹天佑   维族   贺知章   辽宁   守望者   自画像   中国画   作品   油画  
描述: 第八届全国美展辽宁入选作品
寻找新的契合点:第二届中国油画展片谈
作者: 冯博一   来源: 美苑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油画语言   油画艺术   现实主义   生存状态   现代观念   契合点   获奖作品   油画创作   经济结构   中国油画  
描述: 中国美术家协会油画艺术委员会主办的第二届中国油画展评选评奖19941月25日在北京揭晓。由于1987年底在上海举办的首届中国油画展上所奠定的学术声誉和基础,此届入围的310件作品相对集中地反映
创作感想
作者: 李尤松   来源: 美苑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市民阶级   勃鲁盖尔   毕业创作   西洋绘画   古典油画   审美趣味   文化背景   吴友如   中国油画   研究生  
描述: 《达远楼》、《还生楼》、《燕语楼》、《摩登楼》、《徐志摩肖像》、《周作人肖像》是我的研究生毕业创作。六、七幅构成一组风格基本一致的作品。下面我来谈谈体会。 创作契机 1988年我附中毕业创作画的是《放牛》,发表于当时的《中国美术报》上。四年的附中学习已能掌握一些油画的技法,加上当时正醉心于勃鲁盖尔的画境,于是就画了一张近乎勃鲁盖尔风格的油画,画的内容是陕北的生活。1988年上了中央美院壁画系后仍醉心于西欧古典油画的意境,比如达·芬奇的样式、鲁本斯的样式、伦勃朗的样式、卡拉瓦乔的样式,在油画习作上力图去实践这些画法,也常常感到障碍重重,主要是材料和制作程序的问题,但也乐此不疲。1989年秋在美术馆有一个东德的油画展,看到了几幅很好
艺术溶化于生活之中:谈于兵与他的装修艺术
作者: 马克辛   来源: 美苑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环境艺术设计   艺术实践   社会   环境设计   装修设计   画布   艺术家   艺术事业   商品经济   室内环境  
描述: 于兵的名字,我并不陌生,以前曾经接触过,一个朴实、实干又聪慧的形象。他作为油画、壁画渴望的求学者,执著的投入在画布上、壁饰中,那时我的直觉告诉我他与众不同。 时隔七、八年之久,于兵的名字又出现了,出现在社会商品经济的大潮中,出现在环境艺术的舞台上。他那般依然朴实、充满内涵的歌声,脱颖而出,犹如一个新歌星,让那么多的歌迷忘我、陶醉。作为同龄人、同行,我再一次与他相识。这一次相见时间短,与他交谈,拜读他的作品总计不过二个小时,他又匆忙的告辞,去洽谈本溪工程,去找寻他
当代艺术与广义媒介
作者: 双喜   来源: 美苑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立体主义   装置艺术   现代主义艺术   物质性   艺术家   当代艺术   格林伯格   中国画   绘画   作品  
描述: 语义 “媒介”在英文中有若干不同的表达含义。通常: ①Media指传播媒介,Mass media特指报纸、电视、广播这一类大众传播媒介。 ②Medium指传播消息之媒介或艺术形式。如Hisbest work was in the medium of paints。他最好的作品是以油画颜料画的。这一单词的另外一个意思是指作为生存环境的介质媒介物,如鱼在水中、声音在空气中传送,水和空气就是medium。 ③Vehicle这一单词常用于交通工具,但也含有传播某种东西的媒介的载体性质。 我认为,媒介的上述三种用法都含有作为出发与终点、发出与接收的中间位置即“中介”的含义。作为“中介”的媒介具有物质、信息、能量、情感等的载体性质。
书海一珠——《王义胜工笔人物画教程》评荐
作者: 李福来   来源: 美苑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工笔人物画   传统与革新   意象造型   神似与形似   继承与发展   艺术精神   现代主义   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中国画教学   艺术观念  
描述: 传统与革新,继承与发展,向来是中国画理论争鸣的热点,历代的文人学者、巨匠大师曾以浩繁论著就神似与形似、丹青与造化、笔墨与意境、师承与个性、程式与嬗变的相互关系从画理、哲理、心理、情理等思维领域,做过广泛深入的阐释,其中虽有精芜参杂,或相成相悖,却铸造成极为博大精深、瑰玮恢弘的理论体系,遗赠给后人以珍贵的文明宝藏,经代代承袭,挖掘整理,摒粗存精、弃伪存真、绵绵延续积淀,凝聚成独特奇丽的东方艺术精神。乃至近代,两方文化越洋而来,迥异的艺术观念冲击渗透,致使以儒、
秀逸宁和——李钟录和他的画
作者: 陈尊三   来源: 美苑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创作风格   表现手法   工笔画   审美意识   人情世态   自画像   沈钧儒   敦煌壁画   工笔重彩人物画   李大钊  
描述: 熟悉李钟录的人都知道他说话幽默、风趣,本来极为平常的一件往事,经他如实但略带夸张地重述之后,这件事立即生动有趣,人情世态跃然再现,隐藏在生活深层的矛盾和悖谬也立即被剥离出来,引起听者们的极大兴致。但他的幽默中不含冷嘲,诙谐里决无讽刺,正因为如此,在人际关系中他的幽默感具有亲和性,同时构成了我们之间友谊的基点。 我和钟录交往多年了,更多的接触是在校园中散步时的闲聊。我们谈童年稚趣、民俗旧闻、文章笑话、旅游杂感等,间或也有轻松的学术交流:谈唐诗、谈学外语、谈影视、谈楹联、谈曲艺、谈京剧,当然更少不了专业创作方面的探讨,因为版画与工笔画有许多相近之处。总之,这种海聊没有固定的题目,古今中外,海阔天空,聊不下去随时转题,这种“自由谈”虽属东拉西扯,但久而久之,它几乎成了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启发彼此创作思路、增进身心健康大有好处。钟录虽然兴趣广泛,但这都是为了滋补他的正业——工笔重彩人物画。他虽然风趣诙谐,但对于人生、对于事业则是极为严肃求实的。
走进缤纷的色彩世界——美术教育系色彩构成课教学散记
作者: 韩晓曼   来源: 美苑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散记   色彩世界   美术教育   美术院校   教学   色彩关系   设计色彩   色彩秩序   色彩构成   心理感受  
描述: 我们生存的这个空间,是一个五彩斑斓的色彩世界,人们时时刻刻被各种色彩包围着,无所不在的色彩对我们的感情和生活都产生着复杂的影响,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着色彩,运用着色彩,享受着色彩的美感。只有科学地、艺术地设计色彩秩序,使我们精神愉悦、生活舒适且工作效率得以提高,满足人们对色彩的审美需求。 因此,系统地学习色彩的科学理论,再配合严格的色彩基础训练,是我们掌握设计色彩技能的唯一途径。色彩构成作为美术院校的重要基础学科之一已自成体系,随着不断的
史诗性的雕塑艺术——从前苏联以雕塑为主体的大型纪念性综合体谈起
作者: 李镝   来源: 美苑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综合体   斯大林   室外雕塑   前苏联   纪念性   列宁格勒保卫战   艺术形式   卫国战争   雕塑艺术   史诗性  
描述: 以雕塑为主体的大型纪念性综合体的出现 和发展 在人类文明史上,古代艺术家已多次很有经验地综合运用包括建筑、雕塑、绘画等多种艺术手段,创造出诸如雅典卫城、圣彼得大教堂、凡尔赛宫、天坛等艺术精品,使这些人文环境空间传达出更多的观念和意图,更富感人的艺术魅力。然而,这些艺术综合体都是由建筑唱主角,作为具有压倒优势的主体。而以雕塑为主体的纪念性艺术综合体,则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出现的。从数量,尤其从规模上看,首推前苏联。 40年代末的建于德国柏林的苏军烈士陵园可以说是第一座成功的,以雕塑为主的纪念性艺术综合体。它把13米高的象征性战士雕像、两座战士跪像、母亲雕像、十块浮雕与基座建筑(烈士名册厅)、陵园门、旗门等建筑和高大的绿化带有机综合成为一个整体,营造出凝重深沉的纪念性氛围。
关于商代历史题材雕塑的思考
作者: 沈琍   来源: 美苑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造型语言   历史题材   形式语言   空间环境   雕塑造型   时代特征   郑州商城   时代精神   雕塑艺术   传统雕塑  
描述: 对历史题材雕塑的再现,应该是:充分把握历史氛围及其时代特征,吸收并借鉴传统雕塑艺术的造型语言,融入现代审美理想,象征性地创造出具有时代精神的反映历史题材的雕塑作品。 一 每个历史时期都有各自特定的历史氛围,也有与之相应的艺术语言。在这两方面进行充分了解,是进行历史题材创作的基础。虽然我国的传统雕塑有着本民族基本共同的造型语言特征,以区别于西方雕塑,但每一个时代雕塑造型语言的具体体现却又是有差异的。例如殷商时期的雕塑,虽然大部分是以实用为前提的器皿造型,还没有成为独立的艺术形式。然而在吸收原始社会时期雕塑的基础上,已比较完美地将圆雕、浮雕、线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巧妙地将写实与装饰性因素融为一体,可以说是创立了我国传统雕塑的基本风格。后来的雕塑艺术差不多一直是沿着这条路子发展下去
< 1 2 3 ... 44 45 46 ... 222 223 224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