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明末的景德镇
作者: 佐藤雅彦   孔六庆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十七年   青花瓷   明末   崇祯   景德镇   年代学   制作   天启   瓷器   南京  
描述: 这里所说的明末,是按年代学来说,指万历之后的泰昌、天启、崇祯的三个年代.虽然在崇祯之后明室略微延长了一点生命,但通常把毅宗自杀的崇祯末年(十七年,一六四四)看做为明代的灭亡,因此也在这里作为本文划分年代的依据.而这个时期的景德镇与前代显然不同的是,官窑消灭了.给进入万历代之后的御器厂的烧造命令,所要求器什的制作,不但在数量上达到了破天荒的数字,而且其难度也是用常识无法考虑的.基盘、基石、屏风、烛台、笔管之类,制作上需要极费事的工夫,而且非必需的东西啦,超过直径三尺的大瓮啦,仅例举出一些不可思议的东西.在让那样荒谬无聊的自暴自弃的计划大模大样通过的朝廷,没有处理国事的能力,加上内忧外患接踵而来,明王朝被逼下了失
景德镇明代民间青花的审美价值
作者: 曹淦源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青花瓷   明代中期   纹样   匠师   民族传统   民间青花   审美情趣   艺术形式   审美价值   景德镇陶瓷  
描述: 当你在国内还是国外哪个博物馆看到景德镇明代民间青花瓷,或是从哪儿收集,拾掇起几片古迹斑驳的民间青花瓷片,会被它那幽雅明丽的色调,洒脱自然的纹饰所吸引,会被它的魅力所陶醉.它那莹莹的艺术光彩没有因时光的流逝而褪色.整理民族传统艺术宝库中的这份珍贵遗产,探讨它的审美价值,具有一定的意义,本文试图寻觅打开这扇艺术之门的钥匙.(一)景德镇明代民间青花的审美价值是历史的产物.它反映了当时民间匠师们的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这样,我们讨论的问题面临着对许多人文学科
开花淡竹复壮试验
作者: 覃茂华   周水花   来源: 江西林业科技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外借   不合理   宣传工作   超期罚款   过期   制度   读者   改革   书刊   公共图书馆  
描述: 淡竹(Phyllo tachys glauca McClure)又称红淡竹,原产于我国,黄河与长江流域多有栽培,我市栽植很少。淡竹宜在山地、河滩上生长,耐寒性较强,其竹材优良,劈篾性好,可编织农具和凉席,笋味鲜美,经济价值较高。1980年我所引进淡竹72"丛",栽植后仅三年就全部开花结实。控制竹类开花,是生产上的一个重要问题。1983年6月7日,我们对开花的淡竹进行了施肥试验,效果良好,现整理报道如下。
故宫元代皇宫地下出土陶瓷资料初探
作者: 李知宴   来源: 中国历史文物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元朝   龙泉青瓷   青花瓷器   景德镇   磁州窑   元大都   元代   琉璃瓦   皇宫建筑   出土  
描述: 1972年故宫博物院工程队在挖灰池取土时发现了一批元代琉璃质料的建筑遗物和各类瓷器文物资料。出土地点,一处在清宫内务府遗址附近,一处在神武门以西的北墙下,都属于元朝皇宫大内的范围。当时正值北京市区修筑地下铁路,元大都遗址正在大规模的发掘,对元大都物质文化的研究取得
从故宫藏品看乾隆时期“唐窑”的新成就
作者: 叶佩兰   来源: 故宫博物院院刊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乾隆时期   藏品   景德镇   清史稿   珐琅作   故宫博物院   制瓷业   唐英   内务府   中国瓷器  
描述: 中国瓷器工艺发展到清代乾隆时期已很成熟,瓷器生产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有陶以来,未有今日之美备”(《古铜瓷器考》),便是对这一时期瓷业成就的赞叹。而“唐窑”则是当时的主要代表。一般说“唐窑”是乾隆时期的官窑,其督造者是内务府员外郎唐英。《清史稿艺术传》四《唐英传》说:“英所造者,世称‘唐窑’。”
振兴瓷都的战略思考
作者: 廖才茂   程宇航   来源: 赣江经济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历史责任   技术改造   技术进步   升级换代   景德镇   陶瓷生产   生产技术   政策措施   振兴瓷都   战略思考  
描述: 《中国景德镇》是一块誉满全球的金字招牌。景德镇瓷器不仅历来是江西传统的拳头出口产品,而且举世称颂为东方艺术的瑰宝,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象征,为中国博得了“陶瓷的祖国”的美称,为景德镇赢得了“千年瓷都”的盛誉。所以,振兴瓷都,不仅仅是景德镇人民的愿望和历史责任,而且是所有炎黄子孙的愿望和历史责任。振兴瓷都,是历史向我们这一代人提出的一个极其
对日本陶瓷的初步探讨
作者: 耿宝昌   来源: 故宫博物院院刊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   彩绘   景德镇   明万历   胎体   民族特色   青花   烧制技术   瓷器   日本陶瓷  
描述: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同为东方民族,有相通的文化,汉唐以来两国交往频繁。中国首先发明的制陶技术,很早从朝鲜传到日本。日本历代曾派员前来中国学习烧制技术,并把得到的技术与本民族的文化融汇一起,创制出富有民族特色的工艺作品,使日本陶瓷跻于东方艺术之林。历史上日本有些名窑烧制的陶瓷,在本国亦被视为珍品的,如“古濑户”瓷、“九
新型陶瓷开发的现状与对策
作者: 余水茂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九十年代   六十年代   工业化生产   陶瓷发动机   陶瓷研究   新型陶瓷   联合研制   陶瓷工业   研究开发   景德镇陶瓷  
描述: 一一九八四年九月二十二日胡乔木同志在京参观《景德镇艺术瓷展览》时对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领导指出"你们要组织一些人专门搜集现代陶瓷发展情报,用现在话讲就叫信息,要研究开发新的陶瓷领域"这说明中央领导同志非常重视新型陶瓷的开发,同时也是对江西陶瓷工业的信赖,开发新型陶瓷是当代陶瓷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职.
轻工部陶瓷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景成立
作者: 肖苏苏   来源: 陶瓷研究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参加会议   设计院   专业厂   江西省   标准化   技术委员会   轻工业部   机械厂   景德镇陶瓷工业   陶瓷机械  
描述: 轻工业部陶瓷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大会于一九八六年八月一日至二日在景德镇陶瓷机械厂举行。景德镇陶机厂厂长葛竺君兼该委员会主任委员并主持了会议,参加会议的有轻工业部杭州轻工所、景德镇陶瓷学院、西北轻工业学院、景德镇陶瓷工业设计院、江西省陶瓷公司及唐山轻机厂、湖南醴陵陶机厂等9家主要陶瓷机械专业厂的代表。
如何烧好隧道窑氧化炉
作者: 陈金根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烧成工艺   制品   隧道窑   还原气氛   还原炉   烧成制度   热工测定   氧化炉   技术素质   日用陶瓷工业  
描述: 因工作关系,参与了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热工测定组,对景德镇市日用陶瓷工业隧道窑进行了热工测定;在质量月活动中对景德镇市日用陶瓷工业隧道窑进行烧成制度和烧成质量的检查工作.发现大部份厂对隧道窑氧化炉的管理重视不够,认为氧化炉对烧成工艺无关紧要,所以对操作人员的技术素质没有要求,有的是铲渣工或推煤工烧,也有的是司炉工顺带烧,还有的认为烧氧化炉比烧还原炉或成瓷炉劳动强度轻而大家轮流烧等;在煤质的使用上也是五花八门,有的用二煤(煤渣),也有的用劣质煤,还有的以二煤和次煤搭配使用等各种多样.在氧化炉的控制和操作方面,不是根据制品在烧成工艺上所需温度和气氛要求,严格控制氧化炉,认真烧好氧化炉,而是随心所欲,有的炉层过薄,有的炉层空洞很多,还有的炉门半敞开或不关严密等进入大量的
< 1 2 3 ... 23 24 25 ... 121 122 12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