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 】搜索到相关结果 951 条
-
探索和争鸣——我院素描教学座谈会纪要
-
作者:
本刊记者
来源:
美苑
年份:
198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教学座谈会
教学主张
培养学生
教师
训练方法
根本任务
造型能力
教学体系
素描教学
努力实践
-
描述:
一九八○年十二月中旬,继工艺、油画两系的素描教学总结会后,教务处召集了全院(包括附中)的素描教学座谈会。历时四天的会议是对七九年十二月第二次全国素描教学座谈会以后一年来我院的素描教学的回顾,对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以及如何提高我院的素描教学水平这个课题作了比较深入的探讨。一年来,我院的素描教师努力实践,对素描教学的根本任务作了深入的研究。为使学生获得扎实的造型能力、严格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学生作业成绩不论是长期作业或中短期作业都有所提高,并且开阔了眼界、对素描的一些不同风格、流
-
谈中国装饰画的几个特点
-
作者:
和兰石
来源:
美苑
年份:
198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欧洲绘画
壁画
装饰画
水墨画
工笔重彩画
装饰风格
中国画
继续发展
中国绘画
线描
-
描述:
中国的绘画艺术,肇始于器物的装饰,而成熟于壁画。中国早期的绘画,实际上就是装饰画。后来,文人画家和专业画工分离,并且逐渐形成了新的水墨画派,作为装饰画主流的壁画衰落了下去。但是它所形成的独特的装饰风格,已成为一种无形的力量和规范,不但为工笔重彩画和民间年画等继续发展下去,即使分道扬镳的水墨画也未能完全跳出它的藩篱。有人曾将中国绘画称之为“装饰风格”的艺术,将欧洲绘画称之为“写实风格”的艺术,是有一定道理的。装饰与写
-
雕塑系三年级人体课提要
-
作者:
杨美应
来源:
美苑
年份:
198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体
主要基础课
造型能力
培养的
总体造型
训练关系
形体
基本功训练
雕塑
实践证明
-
描述:
“人体”是雕塑专业的主要基础课,作为基本功训练,它要求严密,内容集中,难度较大。多年实践证明(?)我们培养的学生基本功是否扎实,造型能力如何,创作水平高低,都与“人体”训练关系甚密。这个班进入高年级了,因此对一些基本方法略而不谈。对诸如比例、重心之类只要加以注意即不难解决的问题亦不作赘
-
浅析中国古代雕塑的形体处理特色——西安、龙门、双林寺的雕塑遗产考察
-
作者:
霍波洋
来源:
美苑
年份:
198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古代雕塑
遗产
考察
形体处理
雕刻
特色
西安
龙门
中国人民
我国古代
-
描述:
这次考察中国古代雕刻遗产,如同走进巨大的雕塑博物馆,数以万计的古代艺术珍品闪耀着璀璨的光辉,体现了中国人民的聪明才智。走入这浩瀚的中国古代雕塑之林,你将焕发出做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感。由于所学专业的关系,我总是愿从形体的角度看这一切。从对于形体的认识来说;以前只知道西方的雕刻重视形体的表现,而对于中国古代雕刻的形体处理,了解甚少。这次西安、龙门,双林寺之行,深刻体会到中国古代雕塑的形体处理,有着我们民族特有的手法和
-
元以前我国瓷器销行亚洲的考察
-
作者:
冯先铭
来源:
文物
年份:
198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元以前
青花瓷器
马来西亚
陶瓷器
长沙窑
越窑青瓷
青白瓷
贸易
菲律宾
出土
-
描述:
一.元以前我国瓷器外销的背景我国夙以盛产瓷器著称,在世界上享有"瓷国"之誉。早在一千七百多年前的东汉时期,成熟的青釉瓷器首先在浙江省出现,从而结束了原始瓷向瓷器的过渡。唐代越窑青瓷、邢窑白瓷、长沙窑釉下彩以及巩县窑三彩等名窑产品,各以独特的地方风格驰名于国内,出现在京城长安的市场上,使外国商人感到惊异。从此,我国陶瓷器一方面沿古代丝绸之路,另一方面由阿拉伯和我国海舶经海道运销到亚洲不少国家。当时亚洲各国还没有瓷器,中国瓷器是独一无二的。
-
元代青花牡丹塔盖瓷瓶
-
作者:
胡尧夫
来源:
文物
年份:
198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图版
青花瓷
瓷瓶
九江市
牡丹
江西省
元代
部分合成
出土
腹部
-
描述:
江西省九江市博物馆的藏品中有一件元代青花塔盖瓷瓶(图版玖:1),原系九江旧辖近邻出土,同墓出土之墓券记载,墓主人殁于延祐戊午年(1318年),葬于延祐己未年(1319年)。此瓶由瓶身和盖两部分
-
介绍西藏文管会库藏的一件青花藏文高足碗
-
作者:
石柱
冷健
来源:
文物
年份:
198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图案
足底
西藏自治区
花纹
藏文
自上而下
青花
弦纹
瓷器
梵文
-
描述:
西藏自治区文管会藏有一件青花藏文高足碗。碗通高11、口径16.5、足高5、足径4.9厘米。敞口,腹微内收,足细高,足底缘外侈(图一)。器壁内、外均饰青花釉彩。内壁自上而下饰有三层花纹:口沿下饰两道弦纹;腹部有一圈藏文;底部饰两道弦纹,其正中有一组梵文图样(图二)。外壁自上而
-
文物丛谈:景泰蓝
-
作者:
杨伯达
来源:
文物
年份:
198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制品
造办处
掐丝
景泰蓝
阿拉伯
明代
珐琅
乾隆朝
民族风格
工艺美术
-
描述:
景泰蓝是我国掐丝珐琅器的俗名。这一工艺美术之花在我国土地上植根、开放六七百年来,以它鲜明的民族风格和绚丽的艺术光采闻名中外。现在,提起北京的特种手工艺品景泰蓝,几乎没有什么人会感到陌生了。为什么把掐丝珐琅器称作景泰蓝,说法却不一而足。如说,因为这类制品始于明代景泰年间,色尚蓝;或说,因为大盛于景泰年间,故名。在工人中还流传一种说法:景泰年间内廷大库失火,大批金银珠宝在火中熔融,形成五彩缤纷的琼瑰,匠师仿而制成景泰蓝。今天看来,旧说有的不够确切,有的属于穿凿附会。景泰蓝指掐丝珐琅器,这种制品的出名与明代景泰年间相关,这两层
-
景泰蓝
-
作者:
杨伯达
来源:
文物
年份:
198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制品
造办处
掐丝
景泰蓝
阿拉伯
明代
珐琅
乾隆朝
民族风格
工艺美术
-
描述:
景泰蓝是我国掐丝珐琅器的俗名。这一工艺美术之花在我国土地上植根、开放六七百年来,以它鲜明的民族风格和绚丽的艺术光采闻名中外。现在,提起北京的特种手工艺品景泰蓝,几乎没有什么人会感到陌生了。为什么把掐丝珐琅器称作景泰蓝,说法却不一而足。如说,因为这类制品始于明代景泰年间,色尚蓝;或说,因为大盛于景泰年间,故名。在工人中还流传一种说法:景泰年间内廷大库失火,大批金银珠宝在火中熔融,形成五彩缤纷的琼瑰,匠师仿而制成景泰蓝。今天看来,旧说有的不够确切,有的属于穿凿附会。景泰蓝指掐丝珐琅器,这种制品的出名与明代景泰年间相关,这两层
-
记凉台东汉画像石上的“髡笞图”
-
作者:
黄展岳
来源:
文物
年份:
198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博物馆
随葬器物
墓主
东汉
题铭
画面
镇墓兽
画像石墓
汉画像石
凉台
-
描述:
1978年,山东诸城县博物馆在该县凉台村发现一座东汉晚期的画像石墓,由石刻题铭,知墓主叫孙琮,可称此墓为"孙琮画像石墓"。孙琮画像石墓早被盗毁,发现时,随葬器物仅存铜制獬豸一件(简报作"镇墓兽");画像石也有缺失。收集到的十三方画像石,七方嵌砌于墓门上,浮雕,画面为一般习见的朱雀、卧鹿、羽虎;余六方嵌砌于墓室过道上,阴线刻画,内容有庄园庭院、
<
1
2
3
...
13
14
15
...
94
95
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