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开启空间的另一扇门:从安东尼·葛姆雷大型个展《另-个奇异》谈起
作者: 冬月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催化剂   职业   水平   绘画方式   感性   业余   艺术家   作品   专业   快乐  
描述: "无处不在的窄间,无处不在的虚无",当我步入安东尼·葛姆雷的<另一个奇异>,我不知道对于展场而言,究竟我是侵入者,还是这些金属材质的作品.我丝毫感觉不到任何材料附加给我的沉重感,反而是在所谓具像与抽象的对抗中,迷醉于空间的召唤.
论雕塑的语言与精神
作者: 田晓冬   来源: 雕塑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科学知识   心灵感动   中国矿业大学   哲学观   语言与精神   司芬克斯   西方文明   艺术创作   艺术设计   雕塑艺术  
描述: 雕塑艺术的发展承前启后,打开西方文明的史册,首先令人注目的就是巨大的埃及金字塔,以及同这陵墓建筑群紧密结合的司芬克斯石像。它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后在雕塑领域创造的第一个里程碑。紧随其后的古希腊雕塑受到埃及雕塑艺术的影响,并结合宗教等方面的因素,诞生了全盛时期古希腊雕塑艺术的辉煌。究其原因,主要在于那时期新的哲学观已形成,城邦公民的健壮体格和完美的心灵感动了艺术家,他们能理智地运用科学知识,严格地按照比例、解剖进行艺术创作,也是当时文化普及、发达的结果。
当代美术家 十年绘事 徐福厚油画
作者: 贠冬鸣主编   来源: 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绘画(学科:   油画(地点:   年代:   中国   绘画   现代)   技法(美术))   油画   技法(美术)  
描述: 当代美术家 十年绘事 徐福厚油画
色彩风景写生
作者: 黎红波 李冬冬 徐从先主编   来源: 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风景画   水粉画   绘画技法  
描述: 本书主要介绍了色彩风景写生的相关知识,包括概论、观察方法和构图法则、色彩知识、元素训练以及水粉、水彩和油画风景写生等。
罗丹雕塑艺术研究
作者: 冉国强   何冬   来源: 大众文艺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罗丹   雕塑  
描述: 雕塑大师罗丹打破了传统雕塑领域所崇尚的形式、内容、材质与雕塑理念,将雕塑领域带入了一个新时代,从而建立起了现实主义的雕塑创作之法。罗丹独特的探索性与拓展性推动了当代雕塑艺术发展步伐,与此同时,罗丹本人也曾为了继米开朗基罗、菲狄阿斯之后的西方雕塑艺术发展史上的第三个高峰。
《“驯马”系列1》
作者: 崔雪冬   来源: 油画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驯马”系列1
从“树语”说起
作者: 张冬峰   来源: 中国油画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插图   松节油   人物造型   气味   树木   棕红色   团队精神   自然   作品   松树  
描述: ,甚至一起写生……自然是一件快乐的事儿了。更让我印象深的是,他说了一句让我感到十分欣慰的评语:"张峰是一个懂得树语的画家。"我也毫不犹豫地收下了这一份重礼。
画余拾零
作者: 张冬峰   来源: 中国油画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油画艺术   品立平   审美需求   蒙古族   民族气质   题材  
描述: 画余拾零
再论素描教学与观察方法
作者: 崔雪冬   来源: 美术大观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培养学生   自然物象   绘画作品   素描造型   审美意识   素描教学   造型意识   观察能力   引导学生   观察方法  
描述: 观察是人脑的一个主要的"输入系统".在绘画中它不只是简单的"观看",因为一切自然物象都具有多义性和模糊性,所以要求学生要用"绘画之眼"通过"去伪存真"最终"输出"一幅纯粹的绘画作品.这里的"绘画之眼"需要学生观察物象时是自觉的、积极的,且具有高度选择性的视觉活动,而不是简单的、照相式的记录.只有这样的"观察"才是艺术的,而不是平庸的、乏味的.
用艺术的方式把握时代
作者: 刘伟冬   来源: 美术杂志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活状态   行为方式   精神面貌   艺术家   现实题材   社会底层   专家小组   入选作品  
描述: 入选2008中国百家金陵画展(油画)的100幅作品与观众见面了。这次的入选作品是由专家小组从全国送选的1000多幅画作中经过几轮的评审最终遴选出来的。如果说这次展览的作品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的话,那就是现实题材的人物表现已成了所有入选作品的主旋律.艺术家们从不同的层面、不同的角度并以不同的手法对我们这个时代人们的精神面貌,行为方式以及生活状态进行了较为全面和深入的描绘和表现.更为值得关注的是许多艺术家对那些社会底层民众的关怀已经使我们的作品更具有一种人本品质。
< 1 2 3 ... 24 25 26 ... 50 51 5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