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来源分组
关键词
河南南召县杜窑台瓷窑遗址的初步调查
作者: 李桂阁   来源: 华夏考古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古瓷窑遗址   调查   杜窑台村   南召县  
描述: 2008年,南阳市博物馆对河南南召县杜窑台村古瓷窑遗址进行了初步调查,采集了一批古瓷器物及瓷片,确认了古瓷窑址的位置,为进一步了解南阳地区古陶瓷的相关问题,提供了十分重要的新资料。
河北抚宁县潘庄古瓷窑遗址调查简报
作者: 吴克贤   樊书海   孟繁峰   赵子英   徐永江   来源: 华夏考古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潘庄   调查   元代青瓷和白瓷   抚宁县   古瓷窑址  
描述: 经初步调查,潘庄窑址产品以元代日用的瓷碗、盏、盘、碟为主;釉色以仿官窑的青瓷和白瓷占大宗。在装饰及装烧方法上也反映出南北方技术交融的时代性。
许昌市南关宋代商业遗址的发现
作者: 安廷瑞   赵青云   来源: 华夏考古 年份: 199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矿产资源   护城河   宋代文化   汝瓷   许昌市   遗址   黑釉   商业   影青瓷   天目瓷  
描述: 许昌地处中原腹地,历史久远。而其西邻诸县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众多的古瓷窑址,加上便利的交通,使许昌发展成为一个地方性的商品集散中心。一、遗址概况一、遗址概况遗址位于许昌市南关桥以东的护城河北岸,距桥头百米余。自西端向东延伸80米至土桥,都有宋代文化层出露。我们在1977年5月至8月间共采集瓷片200余块,其中一片有“大观元年”的墨书题铭。另有62枚古钱币。
瓷器化妆土工艺的产生与发展
作者: 秦大树   来源: 华夏考古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装饰技法   化妆白瓷   化妆土   护胎釉   瓷器生产技术  
描述: 在瓷器上使用化妆土,三国时期首先在南方出现,目的是为了改善器表的粗糙,后期成为改进青瓷釉色的重要方法。而北方地区许多著名的窑场在最初生产白瓷时都采用了化妆土。晚唐到北宋初,始形成以定窑为代表的不施化妆土的精细白瓷,以及以磁州窑为代表的化妆白瓷。二者发展了富有自身特点的装饰。化妆白瓷成为制作日用瓷的主要方法,开创了一系列富有特色的装饰手法,特别强调了黑白反差,成为宋元时期瓷器中特点鲜明的装饰风格。明代以后,精细白瓷基本都来自景德镇,北方窑址几乎全部生产化妆白瓷。宋代先后在北方和南方出现了在青瓷器的露胎部分施护胎釉的工艺,护胎釉成为化妆土的一种新的发展形态。
明正德御窑彩瓷生产的阶段性及相关问题探讨——以2014年御窑遗址出土的新资料为中心
作者: 钟燕娣   秦大树   来源: 华夏考古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彩瓷生产   正德时期   阶段性   原因   景德镇御窑遗址  
描述: 依据发掘出土地层的叠压关系及对出土遗物的研究,将2014年度江西省景德镇市明清御窑厂遗址发现的正德遗存可分为前后两段,大致以正德七年为界。本文通过对比分析正德前后期御窑彩瓷的面貌和特点,认为正德彩瓷鲜明的时代特点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是在后期才逐渐成熟和完善的,其生产发生的阶段性变化与正德皇帝当政时期的政治政策,宫廷背景,时代背景,皇帝个人的品味、偏好等息息相关。
河南影青瓷的起源与发展
作者: 赵青云   来源: 华夏考古 年份: 198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原地区   河南地区   景德镇   北宋时期   青瓷器   地方风格   青白瓷   宋元时期   窑口   影青瓷  
描述: 影青瓷也叫青白瓷,是宋元时期一种釉色介于青白之间的薄胎瓷器。从它的器表看,几乎是白色。不过与牙白、乳白色不同,而是在素白釉中泛出一种青绿色,故称“影青”。根据以往文献记载:影青瓷是北宋时景德镇新创的具有地方风格的瓷器。当时已大量生产,广销全国。解放后,在江苏、湖南、湖北、广东、广西、浙江、安徽、四川、陕西、河南、河北、山东、北京、辽宁及吉林等地的考古发掘中都有发现,但大多出土于墓葬或古城遗址内。嗣后,通过对各地古窑址的调查与发掘证实:宋元时期,烧制青白瓷的产地,除景德镇外,尚有江西南丰白舍窑、吉安永和镇窑(吉州窑)、广东潮安窑、福建的德化窑、泉州碗窑乡窑、永春窑、安溪窑、同安窑、南安窑,还有安徽繁昌柯家冲窑及湖北武昌舍口窑等,这就进一步扩大了影青瓷的生产范围。然而上述窑口,大多地处江南或沿海地区。而在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的中原地区,对于出土和传世影青瓷的产地问题的见解至今仍不一致。笔者根据对河南各地窑口的考古调查与发掘获得的资料,对河南影青瓷的起源与发展,探讨如下,以就教于方家。
浅析景德镇兰田窑的刻划文字
作者: 李慧   李凯   来源: 华夏考古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兰田窑   刻划文字   窑具   晚唐五代  
描述: 本文对景德镇兰田窑出土的器物及其窑具上的文字进行分析,并与同时期其他窑址出土刻划文字进行比较,探究这些文字的含义及功能,从而进一步了解兰田窑的生产组织形式以及销售状况。
景德镇市兰田村柏树下窑址调查与试掘
作者: 江建新   秦大树   李凯   李军强   来源: 华夏考古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兰田窑   柏树下窑址   晚唐五代   景德镇早期制瓷业  
描述: 2012年12月,为了了解景德镇制瓷业创始时间的产品面貌的资料及早期制瓷业的生产面貌,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对景德镇市浮梁县兰田村柏树下窑址进行了调查试掘,发掘面积40平方米,局部清理窑炉一座。柏树下窑址的时代自晚唐到五代,是一处大量生产碗、盘、罐等日用瓷的民间窑场,产品种类主要是青绿釉、青灰釉和白釉瓷器,三类器物生产的时间不分早晚,再次证明了这三类器物是同时生产的,表明了景德镇早期窑业生产所受影响来源的多样性。
元代景德镇窑青白瓷佛像研究
作者: 尹曦娜   来源: 华夏考古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青白瓷塑   元代佛教艺术   景德镇窑   藏传佛教  
描述: 青白瓷佛像是元代景德镇窑制瓷业的一个重要进步。在当时蒙古人统治的历史及宗教之大背景下,元代大型瓷塑佛像突然且短暂出现的原因是本文所关注的,笔者认为这些令人惊叹的瓷塑佛像的生产直接受惠于蒙古人对藏传佛教的信仰和对景德镇窑厂的赞助,同时这些瓷佛像也在元代宫廷的藏传佛教的仪式和典礼中被使用。
南澳Ⅰ号沉船所见景德镇民窑青花瓷的生产年代
作者: 陈冲   来源: 华夏考古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万历早中期   青花瓷   景德镇   南澳Ⅰ号   考古学断代  
描述: 由于所据材料及研究方法的不足和不同,关于南澳Ⅰ号沉船所见景德镇民窑青花瓷的生产年代有不同的认识。本文在全面搜集嘉靖至万历时期景德镇民窑青花瓷材料的基础上,重点依据观音阁窑址出土资料,结合居址、窖藏、沉船出土青花瓷及纪年器,运用考古类型学方法,综合分析南澳Ⅰ号沉船所见景德镇民窑青花瓷的器形、纹饰和款识三个因素,认为其生产年代为万历早中期(16世纪晚期)。并进一步指出,景德镇民窑青花瓷同一时期存在精粗产品共存现象,且存在同类特征跨时期延续但工艺退化的特点。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