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磁州窑窑炉研究及北方地区瓷窑发展的相关问题
作者: 秦大树   来源: 考古学研究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馒头窑   磁州窑   窑床   匣钵   瓷窑遗址   探方   黄堡窑   窑室   考古工作   耀州窑  
描述: 窑炉是瓷器烧成过程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窑炉结构的变化。对窑内各部位的受热情况,窑室内的温度、气氛以及瓷器的装窑数量等,均能产生影响,从而决定瓷器的烧成质量,瓷器的釉色特点和瓷器的烧成成本。因此,窑炉研究是陶瓷考古中历来都受到重视的一个方面。1987年,北京大学考古学系等单位对河北省磁县观台窑址进行发掘,取得了重要的成果,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清理了一批遗迹,尤其重要的是我们有幸发现并清理了一批窑炉。发掘中,共计发现窑炉遗迹10座,其中全部清理的有6座,其余4座延伸至探方外
定窑遗址考古出土制釉原料的探析
作者: 康葆强   苗建民   秦大树   来源: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钙质原料   制釉原料   硅质原料   定窑  
描述: 定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是北方地区制作白瓷的重要窑口。2009-2010年的定窑考古发掘,除了出土大量各时期的瓷器和窑具以外,还在作坊区、灰坑等处出土了一系列制瓷原料。本文利用X射线荧光波谱法、X射线衍射法、Rietveld全谱拟合物相定量法分析了与制釉相关原料的元素组成及物相,并采用高温加热实验观察烧后样品的颜色和耐热性能。分析结果表明定窑考古出土的制釉原料有三种:硅质原料、钙质原料和高岭土原料,并根据化学成分得到了定瓷釉的理论配比。定窑配釉也使用了"釉灰加釉石"的方式,与文献记载的南宋景德镇和明代龙泉地区相近。定窑的此种配釉工艺可能在北宋晚期就已存在,从而把"釉灰加釉石"的配釉工艺提前到北宋晚期。
肯尼亚乌瓜纳遗址出土的中国瓷器
作者: 丁雨   秦大树   来源: 考古与文物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阶段性变化   乌瓜纳   统计   中国瓷器  
描述: 2010~2013年,北京大学考古队对肯尼亚31处古代遗址出土的中国瓷器进行了调研。乌瓜纳遗址是其中较为重要的一处。本文对乌瓜纳遗址出土的299件中国瓷器进行了整理和介绍。这些瓷片包括了从南宋至清代的产品,产地涉及浙江龙泉、江西景德镇、福建、广东等地。从统计数据来看,元代至明早期、明代晚期是中国瓷片输入东非的高潮阶段,代表瓷器种类分别为龙泉青瓷和景德镇青花瓷。从乌瓜纳遗址出土中国瓷片的个案出发,本文从政府政策、商人构成、流通环节等角度对东非输入中国瓷器的阶段性变化原因进行了分析。
论红绿彩瓷器
作者: 秦大树   马忠理   来源: 文物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博物馆   北方地区   磁州窑   中国古代   釉上彩   红绿彩   二次烧成   装饰艺术   装饰手法   瓷器  
描述: 红绿彩瓷器是中国古代北方地区众多窑场生产的一种低温釉上彩绘瓷器。它被认为是古代磁州窑中最具特色的产品之一,以丰富鲜艳的色彩、流畅生动的画风倍受人们的喜爱。红绿彩瓷器和白地黑花瓷器在磁州窑的装饰艺术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二者分属于釉上彩绘和釉下彩绘,是磁州窑在这两种早已创制的工艺技术的基础上继承、发展并加以创新的装饰手法。这两种装饰技术在磁州窑应用的成熟,在于其可以稳定地用来绘画图案,成为磁州窑自由潇洒画风和民间
瓷器化妆土工艺的产生与发展
作者: 秦大树   来源: 华夏考古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装饰技法   化妆白瓷   化妆土   护胎釉   瓷器生产技术  
描述: 在瓷器上使用化妆土,三国时期首先在南方出现,目的是为了改善器表的粗糙,后期成为改进青瓷釉色的重要方法。而北方地区许多著名的窑场在最初生产白瓷时都采用了化妆土。晚唐到北宋初,始形成以定窑为代表的不施化妆土的精细白瓷,以及以磁州窑为代表的化妆白瓷。二者发展了富有自身特点的装饰。化妆白瓷成为制作日用瓷的主要方法,开创了一系列富有特色的装饰手法,特别强调了黑白反差,成为宋元时期瓷器中特点鲜明的装饰风格。明代以后,精细白瓷基本都来自景德镇,北方窑址几乎全部生产化妆白瓷。宋代先后在北方和南方出现了在青瓷器的露胎部分施护胎釉的工艺,护胎釉成为化妆土的一种新的发展形态。
景德镇早期窑业的探索——兰田窑发掘的主要收获
作者: 秦大树   刘静   江小民   李颖翀   来源: 南方文物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龙窑遗迹   工艺影响   兰田窑遗址   景德镇早期窑业   考古发掘  
描述: 本文依据景德镇浮梁县兰田窑窑址考古发掘资料,探讨了9~10世纪景德镇窑业的生产状况。首先介绍了兰田窑的基本情况和发掘的概况,并根据兰田窑大金坞窑址的发掘简报和万窑坞窑址初步整理的成果,探讨了景德镇早期窑业的三个问题。第一,根据万窑坞窑址发掘清理的五代早期窑炉遗迹,结合乐平南窑清理的晚唐时期龙窑,浮梁盈田凤凰山窑址清理的北宋早期窑炉,初步总结了景德镇地区早期龙窑从长变短,坡度从缓到陡,建筑方式从土筑到砖砌的变化趋势。第二,根据兰田窑发掘的地层,将景德镇地区9~10世纪的窑业分为5个发展阶段,并根据初步的整理结果对5个发展阶段的时代进行推断,总结了各期的基本面貌和特点。第三,万窑坞窑址地层出土资料显示,9~10世纪景德镇生产的主要瓷器品种青绿釉、青灰釉、白釉等各类器物,在所有地层中均同时出土,表明这三类器物的生产不存在早晚相继的关系,而是同时生产的不同质量和特点的器物。同时,从这三类产物的胎釉特征制作工艺、器物造型及装烧方法等观察,其分别受到了江西洪州窑、浙江越窑和北方地区白瓷生产技术的影响,也有少量长沙窑的工艺特征。
景德镇市兰田村大金坞窑址调查与试掘
作者: 江建新   秦大树   江小民   邬书荣   刘静   李颖翀   郭战   刘静   王海东   上官敏   李军强   徐标   赵小东   胡清泉   崔鹏   俞宏强   李昭銮   来源: 南方文物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产中心   北宋初期   大金   中晚唐   绿釉   景德镇窑   兰田   制瓷业   浮梁县   考古调查  
描述: 将景德镇窑业的创始时间定为五代时期1,并未发现中晚唐时期的窑业遗存。近年来通过考古调查和发掘得知,景德镇浮梁县湘湖镇南河流域一带分布有60处以上的晚唐、五代至北宋初期(9~10世纪)的早期窑址,部分窑址的时代可早到
景德镇早期窑业的探索
作者: 秦大树   刘静   江小民   李颖翀   来源: 南方文物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瓷   御窑厂   作坊   文化景观   里弄  
描述: 本文依据景德镇浮梁县兰田窑窑址考古发掘资料,探讨了9~10世纪景德镇窑业的生产状况。首先介绍了兰田窑的基本情况和发掘的概况,并根据兰田窑大金坞窑址的发掘简报和万窑坞窑址初步整理的成果,探讨了景德镇早期窑业的三个问题。 第一,根据万窑坞窑址发掘清理的五代早期窑炉遗迹,结合乐平南窑清理的晚唐时期龙窑,浮梁盈田凤凰山窑址清理的北宋早期窑炉,初步总结了景德镇地区早期龙窑从长变短,坡度从缓到陡,建筑方式从土筑到砖砌的变化趋势。
埃及福斯塔特遗址中发现的中国陶瓷
作者: 秦大树   来源: 海交史研究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东地区   北方地区   伊斯兰世界   景德镇   中国陶瓷   发现   遗址   埃及   塔特   中国瓷器  
描述: 中国是东方的一个古老的文明国家,当其文明发展到足够与远方的民族进行直接交往后,其与异域殊方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往,就从来没有间断过.叙利亚帕尔米拉(Palmyra)境内出土的汉字纹锦和中国西汉时期的玻璃器,都表明中国与中东地区的交往可以上推到公元一世纪及其以前.同时,公元一世纪亚力山大(Alexandia)商人所著《红海回航记》一书中,也首次记载了中国和长安的有关情况.这些材料都表明了中
明正德御窑彩瓷生产的阶段性及相关问题探讨——以2014年御窑遗址出土的新资料为中心
作者: 钟燕娣   秦大树   来源: 华夏考古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彩瓷生产   正德时期   阶段性   原因   景德镇御窑遗址  
描述: 依据发掘出土地层的叠压关系及对出土遗物的研究,将2014年度江西省景德镇市明清御窑厂遗址发现的正德遗存可分为前后两段,大致以正德七年为界。本文通过对比分析正德前后期御窑彩瓷的面貌和特点,认为正德彩瓷鲜明的时代特点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是在后期才逐渐成熟和完善的,其生产发生的阶段性变化与正德皇帝当政时期的政治政策,宫廷背景,时代背景,皇帝个人的品味、偏好等息息相关。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