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按年份分组
关键词
感受世博园的“各美其美”绕过“千人下跪”的无奈
作者: 暂无 来源: 上海支部生活·党课专刊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影像资料   外墙   澳大利亚   特殊钢   自然景观  
描述: 怡然 簇新的上海世博园,仿佛缩微版、精华版的地球村。各国各民族的文化瑰宝在这里齐集闪亮,古往今来的文明之花在这里尽情绽放。无论徜徉于园区场馆之间,抑或走进各个场馆漫步浏览,时时都会有 种从未体验过的视觉冲击力扑面而来,文化元素举目皆是,触手可摸,尽可以感觉、感受、感悟、感念,并受之感染、为之感动! 在非洲联合馆,42个国家别样风情令人眼界大开,流连忘返;加勒比海国家馆浓郁的异域风光,多姿多彩;欧洲园区风格迥异,造型别致的建筑物:冰壶、青苹果、游戏棒、藤条篮子、种子圣殿、水晶杯、脑细胞……无不是文化创新、艺术创意的结晶;亚洲园区的几多古朴、典雅,几分神秘、高深,耐人寻味,引人入胜;中国国家馆以“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为主题, 幅巨型而动感十足的“清明上河图”使观众领略了当年村镇日常生活和文化活动的原生态,并得以窥见城市的滥觞及其雏形,而香港馆造型的通亮剔透、澳门馆的玉兔宫灯、台湾馆的“山水心灯”,各有千秋尽显风流;两万多场来自世界各地知名表演团体精彩纷呈的演艺活动,文化含量更是无与伦比……璀璨瑰丽的世界文化、延绵恒久的中华文明,交汇融合于此,舒缓地流淌在21世纪的浦江两岸。 那天,进入双曲面船形建筑的沙特阿拉伯馆,登上这艘“月亮船”,但见行道两旁棵棵枣椰树影婆娑,大漠风姿若隐若现,沿着“舷梯”盘旋而上,在顶楼步入条循环运行的“空中步道”, 个硕大无朋的环状银幕上映现着曼妙的中东风景,这就是堪称世界之最的三维电影院!突然,天幕开启,举目漫天星光闪烁,俯首则是旋转中的地球,让人恍若置身于浩瀚壮丽的宇宙之间,那份惊喜,那份震颤,那份激越,那份遐思……只怨自己辞穷无能,难以言表。 心弦蓦然间被拨动:地球村的村民,描绘和诠释我们同 个家园,手法千变万化,样式千姿百态,画卷五彩缤纷,图景五光十色,而同 个地球上的文化乃至人类文明,又是如此丰富多彩,千差万别。 直以为中国是风筝的故乡,孰料墨西哥的“风筝森林”在上海世博园大放异彩,观众不仅可以看到美洲的艺术风筝,还能在商店里购买或亲手制作、放飞风筝; 直以为剪纸乃中国独 无二的手艺,孰料波兰人带来了他们的剪纸杰作,甚至波兰展馆本身就仿佛是 个巨大的剪纸图案……这些,不正是“文明的多样性” “文化的多元化”的生动佐证么? 大自然气象万千,玫瑰花和紫罗兰芳香各异,翡翠和玛瑙自有光泽。人类社会的文化何尝不是如此?费孝通老先生曾经意味深长地道出句16字箴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上海世博会堪称这个“美”字的最佳实践区。去世博园看看吧,在那里,能对以文化多元、文明多样构建和谐社会、和谐地球的真谛,有个更真切更深刻的体认。 绕过“千人下跪”的无奈 汪长纬 辽宁省庄河市千人下跪求见市长反映村官腐败冷遭拒绝事,有了下文:据中新社报道,大连市委、市政府做出决定,责令对此事负有“处置失当,造成恶劣影响”的庄河市委副书记、市长孙明辞职,并要求对群众反映的有关问题加快调查解决,务必查清查实,做出严肃处理。这是令人欣喜的。但是,人们仍然可以透过这次千人给政府下跪的事件,看到诸多令人思考的问题。 首先是看到群众在利益诉求渠道不畅通时的无奈。常言道,男儿膝下有黄金。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上跪天,下跪地,中间跪父母。下跪是重大的礼仪,不可轻易为之。庄河上千老百姓之所以要在市政府、]前下跪,实在是种为了保障自身合法权利不受严重侵害的无奈之举。 其次是看到地方政府官员的冷漠和傲慢。庄河市长,区区县官,竟然对上千父老乡亲的下跪无动于衷,实在令人愤慨。封建时代的衙门,老百姓击鼓三遍还要升堂问事呢,身为现代的共产党干部,有什么资格忍看群众下跪?有什么权力拒绝群众求见?这就不能不表明,虽然从理论上讲政府官员是人民选举产生的,但老百姓并没有决定官员命运、约束官员行为的实际权力。如果孙明头上那顶市长帽子是拎在庄河90多万老百姓手里,让他戴上就能戴上,想给他摘下就能摘下,他还敢这么“牛”吗? 还有 条就是看到了有些地方人大代表的不作为。按照法律规定,各级人大作为地方国家权力机关,负有监督政府作为的重大责任,必要时可以弹劾和罢免政府主要工作人员。但是,在庄河千人下跪这样严重的事件中,没有看到这个市的人大代表有什么作为。当然,从庄河千人下跪事件中看到并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远不止这些。人们更加有理由期盼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不断完善,渴望依法治国和人民当家作主的真正实现。
上海人的“睡衣”习俗
作者: 暂无 来源: 上海支部生活·党课专刊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影像资料   外墙   澳大利亚   特殊钢   自然景观  
描述: 邹积隆 “穿衣戴帽,各有所好”。这句俗语,在上海的当下却面临着些许挑战世博会召开在即,关于上海人中有穿睡衣上街的现象,在网络等媒体上受到诸多热议。 人的着装打扮是一种服饰文化,具有很强的民族性、区域性和历史性,上海人对衣装还是很看重的,不光女性爱打扮、会打扮; “有些人宁可居斗室,喂臭虫,一条洋服裤子却每晚必须压在枕头下,使两条裤腿上的折痕天天有棱角。” (鲁迅:《上海的少女》)正所谓“身上绸披披,家无夜饭米”。 说到上海人穿的“睡衣”,有着明显的地域文化特征,应该是个“舶来品”。要知道,在中国的广大地区,“膀爷”、 “裸睡”者还为数不少呢!它是由于上海开埠以来最早受西方文化的影响,源于对西式生活方式推崇和模仿的产物。这在当时,兴许还是作为一种时尚,是一件“时髦”的事情,带有明显的“十里洋场”的印记。 至于上海人的穿睡衣上街,细分析起来,缘由却是多种多样,有经济和社会生活等多方面的原因—— 是弄堂环境。 “弄堂”,相当于北方的“胡同”,是上海等南方城市最小的居民社区。它与现今小规模的居民小区差不多。日上海的弄堂,除“上等人”居住的租界和中心城区的比较干净、幽静,其他社区大多不尽如人意:“倘若走进住家的弄堂里去,就看见便溺器,吃食担,苍蝇成群的在飞,孩子成队的在闹,有剧烈的捣乱,有发达的骂詈,真是一个乱哄哄的小世界。”(鲁迅: 《上海的儿童》)这样的环境,下了班在家进出,还值得再换上相对体面外出服或礼服吗? 二.是弄堂经济。《俗话图说> 书写道: “弄堂里人口密集,对于生产上必需的应用物品,其消费量亦足惊人、于是有般投机小贩,在弄堂呈叫卖日用品或食物,总名都叫做‘跑弄堂’.因为他们的主顾几乎全是弄堂住户”。这“叫卖”也会延伸到弄堂外的街上,或是从街上蔓延进来。我还要举这个例子: “张爱玲在美国,念起上海,亦是从上海叫卖开始的。比如家门前布店的甩卖声,楼下有人挑了担子,用上海腔调喊: ‘卖臭干!’”听到了叫卖声,想买什么小吃等东西,还会等换_,衣服弓出去吗?另外,有的弄堂里还会开办小企业,离自己一些工人的住家不远。工人就在下班后有什么事再跑到单位去也很近,有时,也不会再去换什么工作服。 三是住房状况。 “睡衣”出门,和上海中下层市民的“蜗居”状况也不无关系,由于大多居住空、司狭小、局促。一些家务如洗涮、晾晒以及游乐甚至烹饪、睡眠等,就自然而然、不知不觉地转移到或“扩张”到弄堂中去做了.比如: “时在夏季。到了晚上,弄堂早的居民,三五成群地坐在门口乘凉,那时就有一对对的老枪男女,拉着胡琴,唱着小调,来慰藉弄堂居民的疲劳精神……”在这些情形下,人们自然也不会换正装、外服。 四是生活习俗。除少数“摩登女郎”和“追求品位”、坐写字楼的女“白领”,近代,直至如今,上海的大多数成家中年以上女性每天的基本“作业”还是少不了买菜、洗衣、烧饭。抓紧时间的她们,也许正在一边自己烫头发、一边洗衣、烧饭。如洗衣、炒菜时发现缺了肥皂或油盐酱醋,要去附近的烟纸店去买,难道说她们还会卸下发卷、换好衣服再去不成? 由上可见,讲究经济实惠、自由方便的上海人穿“睡衣”出门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可以理解的,而上海人的“睡衣”,也实际上已经“异化”为一种居家休闲服,并非仅仅是睡觉的时候才穿的。特别是现在,有些上海人白天所穿的所谓“睡衣”在夜里睡觉时倒是脱下来的,真正睡觉所穿的却是贴身的内衣裤。 每个国家、民族和地区,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需要得到理解和尊重。因为这是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和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即使有不合理之处,一时也难以扭转。所谓“文明”、 “不文明”,不能只以一个标准、脱离时间和地点去看。社会文明的目标确实是以“社会发展到较高阶段和具有较高文化”为标志的,但社会文明又是丰富多彩和五彩缤纷的,这是文化的差异。况且,对“文明”标准的认识也是随着情况的变化而改变的,也是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看的。如以往“乱晾晒”也是被视作“陋习”的,然而近年来的能源危机和环保潮流,使争取“户外晒衣权”运动在美国悄然兴起。因为如果省了机器烘干,则不仅省了钱,而且对减缓全球气候变暖、保护环境也是贡献非凡。最先锋的人士已开始向户外发展,并要求当地立法支持居民的晾衣权。 故笔者并不认为穿“睡衣裤”上街是“有伤大雅”、有碍观瞻。我倒认为,虽不如“野老念牧童,倚仗候荆扉”;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的田园风光那般恬静,那种男女穿着条纹或花格“睡衣裤”,或是摇着蒲扇下楼买一份《晚报》,或是顶着满头发卷在街边遛狗,却也熙攘得可爱,颇具亲和力,不失为一幅安宁祥和、其乐融融的市井生活画卷,已经成为了上海的一个独特景观。反之,如果说在社会生活中,大家任何时候都是人人衣冠楚楚、西装笔挺,那倒有些滑稽和不正常了! 至于在世博会期间,上海人民作为东道主,理应在世界面前展现出自己崭新的风貌,当然也包括文明礼仪,但文明礼仪在正式场合和市井生活中的要求是不同的。我们应革除陋习,但关键在于应把一般的风俗习惯和陈规陋习区分开来。什么是陋习?是指“不文明、不合理”。 “睡衣文化”既非有伤风化,又非伤风败俗,更没有伤害他人。这是衡量一种风俗是否是陋习的一条根本原则。笔者认为,从市容环境方面来说,可能影响世博会举行和城市文明程度最大的陋习仍然是市政府前些年所提出的“七不”中的随地吐痰、乱扔垃圾(包括“高空抛物”)和乱穿马路等。随地吐痰散播病菌、污染环境; “高空抛物”既破坏环境,又会造成人身伤害;乱穿马路扰乱公共秩序,又可能造成交通事故。 “睡衣上街”又怎能与这些“陋习”混为一谈、同日而语呢?我们应当把力量集中到以上真正陋习的整治。 我们还要想一想,世博会是“万国博览会”, “万国”,这该有多么大的包容性呵! “万国”,能够不承认差别、强求整齐划一吗?其实,世博会的主题就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而“写在2010上海世博会倒计时100天之际”的《人民日报》社论也写道: “我们期样着世界各国各地区以上海世博会为平台,充分展示城市文明成果、交流城市建设经验、传播城市发展理念、探讨城市互动发展,探索更好的人居模式”。可见,好的人居模式和美好生活正是上海世博会的追求,它是与有其合理成份的城市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不相矛盾的,而这也正是构建和谐社会、争取世界和谐的题中应有之义。 当然,具体到我们讨论的这个问题上来,凡事都有个度:你起码不能穿着“睡衣”去参观世博会吧?即使在市区其它地方,你也不能穿得“衣冠不整”、邋里邋塌、脏兮兮地,趿拉着个拖鞋吧?同样,晾晒衣被也要晾在自家阳台或社区指定的晾晒场所,而不应晾晒在马路特别是主要交通干道两旁的栏杆或行道树上,等等。总之,不应为图自己方便而影响市容。如果那样,可真的是给上海人“丢脸”了! 重要的是,在这场讨论中,令人欣慰的是:人们看到了在我们社会生活中发生的可喜变化,即有了一个宽松的环境——市政府对此没有下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杨雄副市长虽然谈了自己的看法,但也说,上海市民习惯穿睡衣上街,有其历史的客观原因,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现象。随着文明程度的发展,大家会逐步改变这种生活习惯。这就是以探讨和商量的口吻,引导市民参与讨论,让市民自己从中辨别是非和合适与否。
“东方之冠”——灵动的中华元素
作者: 暂无 来源: 上海支部生活·党课专刊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影像资料   外墙   澳大利亚   特殊钢   自然景观  
描述: 绿色的生物外墙。北部外墙使用以淀粉和废弃食物为原料的生物分解性塑料,在世博会结束后,只需经堆肥处理,1-4周时间便能发生微生物分解,墙体便重归土壤。地面铺设的红砖也能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与土壤同化
新外滩,展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理念
作者: 暂无 来源: 上海支部生活·党课专刊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影像资料   外墙   澳大利亚   特殊钢   自然景观  
描述: 陆文军 “浪奔、浪流,万里滔滔江水永不休……”。一首唱遍华人世界的《上海滩》显示出了外滩于上海这座城市的地标意义。随着2010年上海世博会举办日期的临近,历时10余年研究论证、两年多时间综合改造完毕的崭新外滩滨江观光带3月28日开放迎客,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前来观光。 这里,不仅有璀璨夺目的华丽江景,有水清岸绿、万国建筑环抱的亲民休闲观光平台,而且还将成为上海的交通、金融、商业和文化的重要设施,连接外滩金融聚集带、北外滩航运服务带、打通浦东小陆家嘴金融聚集区,全面提升上海CBD(中心商务区)核心区功能。 阅尽百年沧桑、重新闪亮登场的外滩,不仅是上海的格调和记忆,更是上海的一颗“年轻的心脏”,它将用强劲的脉动推动上海迈向美好明天。 百年外滩,端庄新亮相 2008年初,随着被誉为“亚洲第一弯”的上海延安路高架外滩下匝道开始拆除,被几代上海人引以为豪的百年外白渡桥整体迁移大修,外滩综合改造工程的大幕在举世瞩目中徐徐拉开。 如今,两年过去。外滩百年历史上最宏大的改建工程已圆满完工。那么,华丽转身的新外滩,风景又如何? “外滩是开放的,是属于上海老百姓的,也是属于每一位中外游客的。这次外滩改造工程以高起点的规划,保证了百年外滩更具魅力和开放性,风光更加旖旎。”上海黄浦区区长周伟表示。 外滩改造的核心工程是在外滩地下建设一条六车道快速通道,将外滩从繁忙的交通功能中解脱出来,充分发挥金融中心、旅游地标、休闲空间的功能。而地面从原先11车道的交通主轴,改为仅4车道, “省下”的宽达十多米的黄金地带,全部建成供市民、游客休闲的宜人公共空间。 周伟介绍,新外滩滨水区向全球征集设计方案,选择了德国GMP公司方案和美国哈佛大学CKS方案,体现了先进的、国际化的规划理念,有很多亮点。 从北至南的“四大广场”是新外滩的特色之一。拆除了大门、围墙的“黄浦公园”,与外滩源绿地连接成了一片春意盎然的外滩花园。陈毅广场成为观赏外滩历史建筑和举办节庆活动的新场所。而面积达4600平方米的外滩金融广场,设置由纽约华尔街铜牛设计者“操刀”的一座更年轻、更有活力的“上海金融牛”标志性雕塑。外滩信号台广场展示了城市历史记忆和文化变迁,昔日上海著名的“情侣墙”重新艺术化地展示在世人面前。 “通过综合改造,外滩供市民休闲观景的空间大大增加,而且增加了许多新景观,令人眼前亮。”外滩综合改造工程负责人、上海城投副总经理韩金华说,“上海外滩改造是世博会前最后竣工的重大工程之一。作为上海的标志、她的全新亮相,也告诉全世界的朋友——世博会,上海准备好了!”外滩改造后,公共空间增加40%,预计游客接待量高峰可达180万人次,将成为世博期间中外游客游览上海时最有魅力的景观之一。 城市功能新提升 随着上海外滩综合改造的完成,一系列令人叹为观止的变化将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发生。外滩综合改造工程,是给“上海完成了心脏搭桥,全面提升了外滩功能”,将给上海的“四个中心”建设提供最佳的配套设施环境。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总院副总工程师俞明健说,外滩通道建成后, 条6车道的地下快速交通通道,将把百年外滩从纷杂干扰的城市交通中解脱出来。外滩地面过境交通流量将有75%至80%转移至地下通道,人行空间更为舒适,将还市民和游客一个江景、绿化和老建筑相映成趣的魅力外滩。 而且,随着与外滩地下通道配套的新建路隧道和人民路隧道同时建成,将把外滩金融聚集带、北外滩航运服务聚集区与浦东陆家嘴金融核心区紧密相连。并且,全球先进的快速过境交通与CBD功能核心区“到发交通分离”的全新布局,将使浦江两岸的金融、航运核心聚集区有机地联成体,使上海城市经济功能全面升级。 上海外滩综合改造工程,对上海金融服务核心区和航运服务核心区的交通布局和功能规划进行改造,为上海建设金融、航运中心提供基础设施支撑。 “整个2.6平方公里的外滩金融聚集带,将是上海加快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核心功能区。今后,这里将重点集聚以金融为主的现代服务业”。上海黄浦区区长周伟说,金融业的发展需要良好的金融生态,这次的外滩综合改造始终注重金融、商业、文化、旅游等各种功能的融合,对外滩的功能实现了全方位的提升。 事实上,外滩已经有了3号、18号、半岛酒店这样的高端消费场所,聚集了香奈尔等众多奢侈品牌。在外滩综合改造过程中,一批高端“金融文化”项目也纷纷落户。 上海社科院经济学者郁鸿胜说,借世博会举办契机,上海一系列重大工程建成,实际上是对城市经济的功能性建设的提升,是围绕加快金融、航运、贸易等多中心建设的重新布局,而非简单产业性建设,这些基础设施的启用,将有效帮助上海在转变发展方式中取得突破。 折射“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理念 重新亮相的上海外滩,不仅为即将开幕的上海世博会“锦上添花”,而外滩综合改造项目本身也充分折射出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理念。 外滩地下通道工程,需要在滨江核心区从地下穿越33幢著名历史建筑,其难度堪比“心脏搭桥”,上海隧道股份采用国内最大土压平衡盾构,一举完成被称为“奇迹”的穿越。 而除外滩通道之外还囊括了六大项目的外滩综合改造工程,已郑重承诺“所有开挖工程 次性完成,工程竣工后50年不大修”。 “未来城市规划应进 步强调系统建设、统筹规划。各部门各自为政,只能导致投资浪费和反复开挖,给公众带来不便,所以上海就提出了将外滩改造工程做成标志性工程,统一规划建设,承诺50年不大修大建,决不允许出现‘马路拉链’。”韩金华说。 外滩改造的六大衍生工程,分别是外滩滨水区改造、外滩防汛截渗墙加固、外滩排水系统改造、十六铺地下空间开发、外滩公交枢纽和北外滩150地块开发,涉及众多部门。 “50年不大修”的承诺看似容易,其实却对上海城市建设的理念、统筹协调能力和智能化水平提出了空前的挑战。 为此,外滩综合改造项目形成了国内城市建设的一种创新机制:最终将7项独立的工程项目,统筹到了一根“指挥棒”下,由外滩地区交通综合改造工程建设指挥部统筹协调工程进展。 “这7个工程,分属市级、区级、社会招商、施工公司、政府部门等各类投资主体、多个不同单位,按以前惯例,都是各自为政,这样就难免‘你方唱罢我登场’”。上海市建设委员会主任黄融说, “通过创新机制,就可以有效地反对本位主义,不仅节约投资、减少工期,不仅得到了各方多赢的结果,最终体现了城市建设的公益性原则。” 经过精心设计,原先外滩三座老泵站被“三泵合一”,由新建的外滩新延东排水系统取而代之,全地下结构的新泵站绿茵环绕,不仅为市民增加了绿化,而且原先新开河泵站所在地,巧妙变身成了外滩通道的风井;全长1.8公里的外滩防汛墙从原先的8米宽,加固至了10.5米宽,不仅彻底解决了外滩地区的防汛问题,而且巧妙地扩大了外滩地下停车场,缓解了停车难这个外滩金融核心区最大的瓶颈之 。 “系统化、集约化、精细化的城市规划建设新理念,在外滩综合改造中随处可见。”上海市建设交通委主任黄融认为,这是中国城市建设未来的发展方向。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