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外滩,展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理念

日期:2010.01.01 点击数:15

【类型】期刊

【刊名】上海支部生活·党课专刊

【关键词】 影像资料 外墙 澳大利亚 特殊钢 自然景观

【摘要】陆文军 “浪奔、浪流,万里滔滔江水永不休……”。一首唱遍华人世界的《上海滩》显示出了外滩于上海这座城市的地标意义。随着2010年上海世博会举办日期的临近,历时10余年研究论证、两年多时间综合改造完毕的崭新外滩滨江观光带3月28日开放迎客,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前来观光。 这里,不仅有璀璨夺目的华丽江景,有水清岸绿、万国建筑环抱的亲民休闲观光平台,而且还将成为上海的交通、金融、商业和文化的重要设施,连接外滩金融聚集带、北外滩航运服务带、打通浦东小陆家嘴金融聚集区,全面提升上海CBD(中心商务区)核心区功能。 阅尽百年沧桑、重新闪亮登场的外滩,不仅是上海的格调和记忆,更是上海的一颗“年轻的心脏”,它将用强劲的脉动推动上海迈向美好明天。 百年外滩,端庄新亮相 2008年初,随着被誉为“亚洲第一弯”的上海延安路高架外滩下匝道开始拆除,被几代上海人引以为豪的百年外白渡桥整体迁移大修,外滩综合改造工程的大幕在举世瞩目中徐徐拉开。 如今,两年过去。外滩百年历史上最宏大的改建工程已圆满完工。那么,华丽转身的新外滩,风景又如何? “外滩是开放的,是属于上海老百姓的,也是属于每一位中外游客的。这次外滩改造工程以高起点的规划,保证了百年外滩更具魅力和开放性,风光更加旖旎。”上海黄浦区区长周伟表示。 外滩改造的核心工程是在外滩地下建设一条六车道快速通道,将外滩从繁忙的交通功能中解脱出来,充分发挥金融中心、旅游地标、休闲空间的功能。而地面从原先11车道的交通主轴,改为仅4车道, “省下”的宽达十多米的黄金地带,全部建成供市民、游客休闲的宜人公共空间。 周伟介绍,新外滩滨水区向全球征集设计方案,选择了德国GMP公司方案和美国哈佛大学CKS方案,体现了先进的、国际化的规划理念,有很多亮点。 从北至南的“四大广场”是新外滩的特色之一。拆除了大门、围墙的“黄浦公园”,与外滩源绿地连接成了一片春意盎然的外滩花园。陈毅广场成为观赏外滩历史建筑和举办节庆活动的新场所。而面积达4600平方米的外滩金融广场,设置由纽约华尔街铜牛设计者“操刀”的一座更年轻、更有活力的“上海金融牛”标志性雕塑。外滩信号台广场展示了城市历史记忆和文化变迁,昔日上海著名的“情侣墙”重新艺术化地展示在世人面前。 “通过综合改造,外滩供市民休闲观景的空间大大增加,而且增加了许多新景观,令人眼前亮。”外滩综合改造工程负责人、上海城投副总经理韩金华说,“上海外滩改造是世博会前最后竣工的重大工程之一。作为上海的标志、她的全新亮相,也告诉全世界的朋友——世博会,上海准备好了!”外滩改造后,公共空间增加40%,预计游客接待量高峰可达180万人次,将成为世博期间中外游客游览上海时最有魅力的景观之一。 城市功能新提升 随着上海外滩综合改造的完成,一系列令人叹为观止的变化将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发生。外滩综合改造工程,是给“上海完成了心脏搭桥,全面提升了外滩功能”,将给上海的“四个中心”建设提供最佳的配套设施环境。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总院副总工程师俞明健说,外滩通道建成后, 条6车道的地下快速交通通道,将把百年外滩从纷杂干扰的城市交通中解脱出来。外滩地面过境交通流量将有75%至80%转移至地下通道,人行空间更为舒适,将还市民和游客一个江景、绿化和老建筑相映成趣的魅力外滩。 而且,随着与外滩地下通道配套的新建路隧道和人民路隧道同时建成,将把外滩金融聚集带、北外滩航运服务聚集区与浦东陆家嘴金融核心区紧密相连。并且,全球先进的快速过境交通与CBD功能核心区“到发交通分离”的全新布局,将使浦江两岸的金融、航运核心聚集区有机地联成体,使上海城市经济功能全面升级。 上海外滩综合改造工程,对上海金融服务核心区和航运服务核心区的交通布局和功能规划进行改造,为上海建设金融、航运中心提供基础设施支撑。 “整个2.6平方公里的外滩金融聚集带,将是上海加快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核心功能区。今后,这里将重点集聚以金融为主的现代服务业”。上海黄浦区区长周伟说,金融业的发展需要良好的金融生态,这次的外滩综合改造始终注重金融、商业、文化、旅游等各种功能的融合,对外滩的功能实现了全方位的提升。 事实上,外滩已经有了3号、18号、半岛酒店这样的高端消费场所,聚集了香奈尔等众多奢侈品牌。在外滩综合改造过程中,一批高端“金融文化”项目也纷纷落户。 上海社科院经济学者郁鸿胜说,借世博会举办契机,上海一系列重大工程建成,实际上是对城市经济的功能性建设的提升,是围绕加快金融、航运、贸易等多中心建设的重新布局,而非简单产业性建设,这些基础设施的启用,将有效帮助上海在转变发展方式中取得突破。 折射“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理念 重新亮相的上海外滩,不仅为即将开幕的上海世博会“锦上添花”,而外滩综合改造项目本身也充分折射出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理念。 外滩地下通道工程,需要在滨江核心区从地下穿越33幢著名历史建筑,其难度堪比“心脏搭桥”,上海隧道股份采用国内最大土压平衡盾构,一举完成被称为“奇迹”的穿越。 而除外滩通道之外还囊括了六大项目的外滩综合改造工程,已郑重承诺“所有开挖工程 次性完成,工程竣工后50年不大修”。 “未来城市规划应进 步强调系统建设、统筹规划。各部门各自为政,只能导致投资浪费和反复开挖,给公众带来不便,所以上海就提出了将外滩改造工程做成标志性工程,统一规划建设,承诺50年不大修大建,决不允许出现‘马路拉链’。”韩金华说。 外滩改造的六大衍生工程,分别是外滩滨水区改造、外滩防汛截渗墙加固、外滩排水系统改造、十六铺地下空间开发、外滩公交枢纽和北外滩150地块开发,涉及众多部门。 “50年不大修”的承诺看似容易,其实却对上海城市建设的理念、统筹协调能力和智能化水平提出了空前的挑战。 为此,外滩综合改造项目形成了国内城市建设的一种创新机制:最终将7项独立的工程项目,统筹到了一根“指挥棒”下,由外滩地区交通综合改造工程建设指挥部统筹协调工程进展。 “这7个工程,分属市级、区级、社会招商、施工公司、政府部门等各类投资主体、多个不同单位,按以前惯例,都是各自为政,这样就难免‘你方唱罢我登场’”。上海市建设委员会主任黄融说, “通过创新机制,就可以有效地反对本位主义,不仅节约投资、减少工期,不仅得到了各方多赢的结果,最终体现了城市建设的公益性原则。” 经过精心设计,原先外滩三座老泵站被“三泵合一”,由新建的外滩新延东排水系统取而代之,全地下结构的新泵站绿茵环绕,不仅为市民增加了绿化,而且原先新开河泵站所在地,巧妙变身成了外滩通道的风井;全长1.8公里的外滩防汛墙从原先的8米宽,加固至了10.5米宽,不仅彻底解决了外滩地区的防汛问题,而且巧妙地扩大了外滩地下停车场,缓解了停车难这个外滩金融核心区最大的瓶颈之 。 “系统化、集约化、精细化的城市规划建设新理念,在外滩综合改造中随处可见。”上海市建设交通委主任黄融认为,这是中国城市建设未来的发展方向。

【年份】2010

【期号】第4期

【全文挂接】获取全文

3 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