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宁夏灵武县磁窑堡瓷窑址发掘简报
作者: 张连喜   杨国忠   马文宽   来源: 考古 年份: 198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窑址   西夏   博物馆   西北地区   宋代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化妆土   宁夏回族自治区   发掘   灵武  
描述: 1983年11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队会同宁夏回族自治区博物馆对灵武县磁窑堡瓷窑址进行了调查。1984——198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在此进行了三次发掘,共开探方14个,发掘面积700平方米,发掘窑炉4座,作坊遗迹7处。出土器物有日常生活用具、雕塑品、娱乐用品、建
试论邛窑低温釉瓷器的几个问题
作者: 易立   来源: 边疆考古研究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底径   黄釉   出土资料   邛窑   低温釉   高温釉   地域性特色   化妆土   窑山   十方堂  
描述: 邛窑位于四川省邛崃市境内,是成都平原著名的古瓷窑址之一,主要由南河和西河流域的十方堂、瓦窑山、大渔村、尖山子、柴冲等几处规模较大的窑址组成。它们之间在制作工艺、装烧方式及装饰技术方面前后承袭,相互影响,联系紧密,时代连续性较为清晰,其产品的釉色、类型、装饰风格亦丰富多样,呈现出极强的地域性特色。邛窑各时期的产品以高温釉瓷器居多,低温釉瓷器只有少量发现,且出土资料零
江西赣州窑址调查
作者: 张嗣介   来源: 考古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调查报告   窑址   堆积   江西赣州   黑釉瓷   口径   釉色   化妆土   出土   郭家岭  
描述: 赣州窑位于赣州市东郊的七里镇,俗称七里窑,是唐宋时期江西的四大名窑之一,也是赣南最大的一处古瓷窑址。它十几处堆积延绵数公里,瓷片、匣钵俯首可拾,有的堆积深达地下七、八米。1984年我馆曾对赣州窑址作了一次简单的调查报告,但报告中仅介绍了该窑的青白釉瓷、白釉瓷、黑釉瓷和褐釉
瓷器化妆土工艺的产生与发展
作者: 秦大树   来源: 华夏考古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装饰技法   化妆白瓷   化妆土   护胎釉   瓷器生产技术  
描述: 在瓷器上使用化妆土,三国时期首先在南方出现,目的是为了改善器表的粗糙,后期成为改进青瓷釉色的重要方法。而北方地区许多著名的窑场在最初生产白瓷时都采用了化妆土。晚唐到北宋初,始形成以定窑为代表的不施化妆土的精细白瓷,以及以磁州窑为代表的化妆白瓷。二者发展了富有自身特点的装饰。化妆白瓷成为制作日用瓷的主要方法,开创了一系列富有特色的装饰手法,特别强调了黑白反差,成为宋元时期瓷器中特点鲜明的装饰风格。明代以后,精细白瓷基本都来自景德镇,北方窑址几乎全部生产化妆白瓷。宋代先后在北方和南方出现了在青瓷器的露胎部分施护胎釉的工艺,护胎釉成为化妆土的一种新的发展形态。
明代御窑遗址出土孔雀绿釉、洒蓝釉、瓜皮绿釉瓷器分析
作者: 张红燕   胡东波   来源: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瓜皮绿釉   高碱釉   洒蓝釉   化妆土   瓷器腐蚀   剥釉   孔雀绿釉  
描述: 以往由于实物资料的匮乏,孔雀绿釉、洒蓝釉、瓜皮绿釉瓷器很少有从科学技术方面进行的研究,近年由于景德镇明代御窑遗址几次较大规模的考古发掘,极大丰富了这方面的资料。为了从科技方面更深入了解这类瓷釉的性质
2007年玉堂窑遗址调查报告
作者: 黄晓枫   樊拓宇   易立   李平   高志春   王志勇   杨丽   曹桂梅   卢引科   来源: 成都考古发现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外壁   调查报告   施釉   足径   考古发现   乳浊釉   标本   口径   化妆土   采集  
描述: 。由于环青城山旅游路线规划修建在即,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与都江堰市文物局组成联合考古工作队,对玉堂窑遗址进行一次全面的考古调查和小范围的试掘,主要目的在于明确目前玉堂窑遗址的保存状况和遗迹分布现状,对现存窑包
安岳卧佛院北岩宋代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浮雕图像辨识
作者: 张雪芬   来源: 成都考古研究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外壁   调查报告   施釉   足径   考古发现   乳浊釉   标本   口径   化妆土   采集  
描述: 安岳卧佛院位于(安岳)县城北40千米的八庙乡,2007年我们曾对卧佛院进行过考古调查,并发表了调查简报[1]。在其北岩第3号龛唐代大卧佛下有一幅巨型浮雕,以第24号龛为中心,左右包括第58、1016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