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游天阶山
作者:
罗唐生
来源:
福建乡土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将乐
孤独感
摩崖石刻
玉华洞
诗赋
生态旅游
洞内
徐霞客
盆景园
游人
描述:
将乐玉华洞以其景观奇特、景多洞长,被誉为"中国四大名洞之一"、"闽中第一洞"之称;洞内"炫巧争奇,遍布幽奥"而驰名天下。故古往今来的游人墨客留下的游记、诗赋 和摩崖石刻数以千计,而其洞顶的天阶山却鲜
传统工笔人物画色彩研究
作者:
王骁勇
来源: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五彩彰施
传统工笔人物画
中国画
色彩配置
随类赋彩
描述:
基于中国古代哲学的五行观念而有青、黄、赤、白、黑五行之说,形成了“五彩彰施”、“随类赋 彩”的设色准则和要求。学习研究中国古代传统工笔人物画的色彩结构,对发展现代工笔人物画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试论“六法”与雕塑
作者:
沈琍
来源:
美术研究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气韵生动”
“随类赋彩”
“应物象形”
“传移模写”
“骨法用笔”
“经营位置”
艺术创作
造型艺术
雕塑艺术
“六法”
描述:
“六法”的提出,为我国造型艺术领域的创作和评论开创了一个精密而具有普遍艺术规律的理论体系。本文作者在学习前人研究“六法”的基础上,根据雕塑创作实践,从雕塑造型艺术的角度出发,对“六法”作出了新的阐释。
现代工笔画色彩拓展刍议
作者:
徐邠
来源:
美术界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六法
中国工笔画
色彩
谢赫
绘画艺术
程式
拓展
严格
赋彩
画作
描述:
中国工笔画作为绘画艺术中的一种,必然同样具备这么几个视觉特征:形象、色彩、构图等。传统的工笔画在色彩的运用上,一直沿袭了南朝齐谢赫的“六法”论中的“随类赋 彩”的基本理论,工笔画的设色形成一套严格
中国水墨画的五墨六彩
作者:
何兰坐
来源:
辽宁经济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画缋之事
水晕墨章
中国书画艺术
墨山
荆浩
中国古代绘画
六彩
中国水墨画
墨彩
随类赋彩
描述:
中国画是以“丹青”(赋 彩)与水墨两大体系构筑起来的。中国古代绘画,在战国、秦汉、魏晋时以壁画为主要形式,丹青矿物色为中国画的主要用色。画缋之事,有“五墨、六彩”之说,绘事还是以墨彩为宗。魏、晋、唐初
怀旧季节
作者:
边珂
来源:
旅游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明末
书法家
诗作
江南
中华文明
唐朝
明史
怀旧
游览胜地
赋诗
描述:
江南的名山大川,气势浩渺的有太湖,秀丽瓢逸的有西湖,玲珑剔透的有虎丘,奇峰突兀的有雁荡,而惟有嘉兴以其潮、湖、河、海的并存,在一派烟雨迷蒙的“真山水”中留住了她自己的倩影。
澳门港与海上丝路澳门《文化杂志》反映的研究成果
作者:
黄晓峰
来源:
文化杂志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漂流
国际
汉诗
马来西亚
诗教
中国香港
研讨会
涛声
庐山
词赋
描述:
文化交流,探讨澳门独特个性及葡萄牙人远航东方的历史影响,进而加强两国之间的密切往来”(1 )。为了面向国际学术界,这份季刊一开始就分别以葡、中、英三种文本出版。《文化杂志》的面世,见证了澳门回归祖国过渡期所蕴涵的极其深刻的中华民族振兴的重要历史进程,可以说,亦相当适时地翻开了澳门历史文化研究领域的新篇章。
封面说明 (44期)
作者:
暂无
来源:
文化杂志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漂流
国际
汉诗
马来西亚
诗教
中国香港
研讨会
涛声
庐山
词赋
描述:
本期封面由马伟达(Victor Hugo Marreiros)设计 本刊今年新出版的外文版(葡英双语合刊)第一期收进了好几幅香山嶴及珠江口海域的中外古地图作插页。设计者用了点儿或称“后现代”的填色点染工夫,有些还做出了玉白底色青花图案的釉彩效果,竟也能熔古今中外的历史残迹和时髦艺术于一炉,聊供不屑于一顾澳门街往事的“新新人类”猎奇者明白些儿用电脑复制二度空间文物图象玩艺儿也能拼凑出“后现代”的新奇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