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象】搜索到相关结果 1020 条
-
有意味的造型
-
作者:
尚辉
来源:
中国油画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黑暗时期
欧洲文艺复兴
里维拉
立体主义
视觉经验
勃拉克
古罗马时代
奥罗斯科
中国绘画
人物形象
-
描述:
特征的辨识,而中国绘画本就不是造型的艺术,而是意象的书写艺术,造型的意味对中国人来说往往是不能用视觉来认知和判断的。古希腊古罗马时代的雕刻,从欧洲文艺复兴以来建立的在平面上虚拟的空间造型或在石头、青
-
苏醒
-
作者:
韩伟
来源:
中国油画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黑暗时期
欧洲文艺复兴
里维拉
立体主义
视觉经验
勃拉克
古罗马时代
奥罗斯科
中国绘画
人物形象
-
描述:
苏醒
-
书法与中华视觉审美文化的构建
-
作者:
郑晓华
来源:
中国书法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视觉审美
人类认识活动
特定材料
美学理想
术艺
艺术作品
书学
美学精神
艺术形象
特定空间
-
描述:
艺术是人类认识活动的一种特殊方式,它通过艺术作品和艺术形象的媒介作用,表现人类对自然及社会的探索和认知,同时表现艺术家的思想和情感。所有的艺术,作为一种视觉文化,一种文明的视觉展示样式,都是一个国家
-
以图证史 接力前行—记文化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美术作品展”
-
作者:
崔漫
来源:
中国书画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出击之前
古典形态
历史叙事
普通生活
刘大为
大庆精神
美术作品展
历史时期
人物形象
中国美术馆
-
描述:
2016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的纪念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主办、中国美术馆承办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美术作品展览"于2016年7月1日-7月19日在中国美术馆一层展厅隆重
-
疏密相济与工写兼该—略谈牛鹏飞绘画
-
作者:
谷卿
来源:
中国书画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书画艺术
刘知幾
饶宗颐先生
绝相
张彦远
质实
认识对象
画史
鹏飞
二分时
-
描述:
:“若知画有疏、密二体,方可议乎画。”二分是为了便于理解、认知、比较和探讨,倘以为二者绝相抵牾、不可兼容,则容易堕入简单粗暴认识对象的危险之中,然而危险并不一定因为担忧和防范而变得更少,当前一些基于“工笔
-
物以载道——雕塑创作随笔
-
作者:
张松涛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身发展规律
观法于地
形而下
载道
心灵感悟
艺术探索
雕塑创作
观象于天
作品形式
形而上者谓之道
-
描述:
雕塑创作是一个劳作的过程。灵感的显现是一件作品的开端,而在漫长、辛劳的制作过程中,最初的激情渐渐消失,过程中又会有新的感知,发现、产生新的灵感,与作品自身发展规律相契合,从而推动作品形式的发展与完成。所谓灵感,就是艺术探索中恰到好处的融会贯通。是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的过程。“是故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错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在三维空间中制作一个形体的过程是手的技巧与心灵感悟相呼应的过程,
-
历史·文化·时尚·娱乐——论公共雕塑的“四驾马车”
-
作者:
余景学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体验
历史底蕴
欣赏对象
公共雕塑
大元
中国艺术史
公共空间
时尚元素
城市雕塑
纪念性雕塑
-
描述:
关于公共雕塑的讨论绵延不绝。在中国艺术史中,“雕塑”在很大程度上被限定在手艺的范畴,是宗教、建筑的附属。正因为如此,纯雕塑很难像绘画那样深入民间,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欣赏对象。但也正因如此,公共雕塑
-
论公共雕塑的受众心理取向
-
作者:
陈钢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基本审美
公共雕塑
审美判断
作者意图
欣赏过程
现场氛围
人物形象
心理定势
传播体系
心理环境
-
描述:
雕塑家、作品和观众组成的是一个完整的传播体系。作品传递出作者意图以感染观众,观众以其个人化的视角、阅历、体验乃至情感对作品做出相应的解读。由此,作品在艺术家、雕塑和受众之间就形成了一系列思想、情感的互动;观众通过对作品的响应做出个人的审美判断,肯定或否定作品的思想或形式,从而对艺术家的创作得出相关结论。那么,公共雕塑的受众在建立对作品认知的过程中,究竟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和左右呢?我认为,这就是我们应该去深入研究的问题。
-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雕塑院建院九周年雕塑展在京开幕
-
作者:
王俊远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创作中心
重大历史题材
钱绍武
艺术委员会
美术馆馆长
美术创作
中国艺术研究院
雕刻艺术
吴为山
李象
-
描述:
2016年5月29日上午,由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雕塑院主办。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艺术委员会协办的“匠与意——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雕塑院建院九周年雕塑展暨同曦·中国青年雕塑邀请展
-
收藏,一种知识服务
-
作者:
冀少峰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令
当代雕塑
张祖武
雕塑作品
生存现实
总件数
艺术主张
学术眼光
知识系统
具象雕塑
-
描述:
藏品是一个美术馆永久的核心.有了藏品能够针对藏品展开研究并提供知识服务,则体现了一个美术馆的研究能力。而对于当代雕塑的系统收藏。则体现了湖北美术馆在雕塑收藏方面的研究与服务呈现,及其对于当代雕塑发展史的建构。而敏锐的判断力、前瞻性的学术眼光、有效的沟通方式,共同促成了湖北美术馆当代雕塑知识系统的建构。从雕塑作品的收藏看。虽然收藏总件数仅为186件.作品主体也主要是指上个世纪80年代后的,但其收藏的线索显然是和新中国的成立到发展并逐渐走向改革开放的发展历程有着密切的关联。这些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