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仇晓飞绘画:空缺与幻相
作者: 鲍栋   仇晓飞   来源: 艺术与投资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视错觉   艺术实践   复制   镜像阶段   同一性   幻相   物质实践   表面   绘画   空缺  
描述: <正>现实的领域起作用,直到被幻相的屏幕阻挡为止——拉康从2003年的《照相纸》、《看图识字》、《空相册》等绘画开始,一直到不久前介于绘画与雕塑之间的《弃物之塔》为止,这期间仇晓飞一系列的艺术实践看起来都与复制有关。但他并不是简单地拷贝(copy)出图像与物品,他复制的只是图像及物品的表面,更确切地说,他把事物当成一种切实
绘画:空缺与幻相
作者: 鲍栋   来源: 艺术与投资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看图识字   艺术实践   复制   拉康   同一性   幻相   物质实践   绘画   空缺   照相纸  
描述: 现实的领域起作用,直到被幻相的屏幕阻挡为止①——拉康一、从2003年的《照相纸》、《看图识字》、《空相册》等绘画开始,一直到不久前介于绘画与雕塑之间的《弃物之塔》为止,这期间仇晓飞一系列的艺术实践看起来都与复制有关。但他并不
一次可收集多瓶气体的实验装置设计
作者: 王成有   来源: 实验教学与仪器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收集装置   氧气   教学任务   气体   操作时间   演示实验   化学性质   化学课   性质实验   教学时间  
描述: 教师遇到有演示实验的化学课,往往对教学时问把握不准,而难以完成课堂教学任务。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有些演示实验的操作时间较长。例如,讲解初中《化学》第一章第二节《氧气的化学性质》时,实验要求课前制好氧气,但由于气体的逸散,演示氧气的化学性质实验时,现象不明显,若在课堂上现制现用,现象虽明显,但收集多瓶氧气耗时长,难以完成一课时的教学任务,教学效果也不好。
图说纪念性雕像
作者: 付玉竹   贾思睿   来源: 公共艺术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具象   主题范围   牛久大佛   战斗场面   物质实体   历史事件   马耳叙阿斯   贝尔尼尼   泰坦尼克号   加莱义民  
描述: 雕像是一个独立的三维物质实体,可以把纪念性雕像看作是具象艺术。一座纪念性雕像是能够从各方面被观看的,因此一座雕像比一座浮雕作品在主题范围的选择上有更多的限制。雕像倾向于描绘个体和有限的群体,而浮雕则可以更自由地描绘人群、战斗场面、历史事件、建筑背景等复杂内容。
校园文化核心性因素对高校景观雕塑设计的影响
作者: 李铭超   来源: 美术大观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行为方式   校园文化   内在生命   景观雕塑   设计师   校园环境   物质实体   人类群体   价值与意义   校园人  
描述: 文化是一个群体或者社会所共有的价值与意义体系,包括使这些价值观和意义体系具体化的物质实体。文化是根植于人的内在生命的人类群体和相对稳定的行为方式。而
摧毁:都市雕塑及其内部空间外翻的视觉冲击文化
作者: 杨乃乔   来源: 美与时代(下半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艺术家   后工业文明   艺术批评家   艺术创造   后现代   物质实体   视觉冲击   当代艺术家   艺术形式   特里  
描述: 怀特里德的作品《房子》是对都市物质性的一次摧枯拉朽的反思。怀特里德通过对都市物质实体的反思,表达了她对房屋内部空间永恒记忆的深刻性。
老九简历
作者: 暂无 来源: 美与时代(下半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艺术家   后工业文明   艺术批评家   艺术创造   后现代   物质实体   视觉冲击   当代艺术家   艺术形式   特里  
描述: (北京环铁国际艺术城) 反向运动艺术展(北京环铁国际艺术城) 重启索家村国际艺术营展(北京索家村国际艺术营) 浑搭--十二人作品联展(北京纽约艺术空间) +1艺术联展<北京纽约艺术空间
纪念诗歌的无用之用——《六指头诗集》序
作者: 褚兢   来源: 创作评谭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边缘人   快餐文化   吟诗作赋   主流观念   艾青   无用之用   破茧化蝶   荒腔走板   物质实体   无远不届  
描述: 在这个人人都为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实体而奔忙,人人都做着宝马香车、高楼广厦的土豪梦的年代,诗歌似乎成为一帮边缘人的独自呓语。他们的呓语,在社会主流观念看来,早已不合时宜;他们的行径,也荒腔走板,不与流俗,迹近荒诞。随着对新兴媒体的崇尚和对快餐文化的膜拜,对诗歌的鄙夷自然而然成为某种时代潜意识。如果说我们的时代已经破茧化蝶,那只翩翩起舞的蝴蝶,恰好是我们面前五彩缤纷炫丽夺目如黄金般耀眼的花花
“2014国际公共艺术奖”参评作品选(三)
作者: 冯正龙   李柯臻   来源: 公共艺术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感受   空间环境   艺术体验   装置艺术   推荐人   后现代主义哲学   installation   艺术奖   美学思潮   物质实体  
描述: 装置艺术是后现代主义哲学与美学思潮笼罩下的新兴艺术门类,指的是艺术家在特定的空间环境里,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物质实体进行艺术性地有效选择、利用、改造、组合,令其演绎出新的展示丰富精神文化意蕴的艺术形态。它综合利用绘画、雕塑、建筑、音乐、戏剧、诗歌、散文、电影、电视、录音、录像、摄影等任何能使用的手段,将艺术家的感悟与心声表现出来,给人们带来震撼的艺术感受和真实的艺术体验。装置艺术是
艺术想象奏鸣曲
作者: 王耕夫   来源: 上海艺术家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静静的顿河》   艺术符号   艺术作品   非现实性   艺术家   接受主体   物质实体   艺术想象   第二现实   艺术幻觉  
描述: 艺术作品是一种观念形态,而不是表现对象的物质实体,它作为审美的刺激物——实质上是一种艺术幻觉。它所创造的“第二现实”,也就是一种“幻觉”的现实。因此,各种艺术符号的非现实性的假定性,决定了人们对艺术的感知方式:音乐家能够从各种感觉中捕捉到美妙动人的旋律,摄影家仿佛总是戴着取景框在观察世界,舞蹈家总是长于用言外的符号来表达心声,版画家眼里总有黑白灰三个调子,油画家做着五彩的梦,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