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宏伟画卷 民族史诗——评《美国》三部曲
作者: 邹颖萍   何群立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卢卡契   画卷   隐密   短片   美国作家   三部曲   何群   民族史诗   《美国》   小说  
描述: “绘声绘色地描写了廿世纪头三十年间美国社会的真实情况”。众多的人物、广阔的背景、宏大的规模和丰富的内容,为美国文学史上所罕见。亨利·詹姆斯:“在好小说与坏小说之间有着重大的差别:坏小说同画匠的拙劣图画
淺談四川漢代画像磚藝術
作者: 高文   来源: 四川文物 年份: 198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神话传说   汉画像砖   艺术技巧   汉代画像砖   汉代社会   建筑艺术   四川   题材   画像石   出土  
描述: 四川汉代画像砖与画像石同为汉代贵族墓室之建筑材料。它们同源异流,斗彩争艳,在中国考古史、美术史上留下了灿烂的篇章。四川汉代画像砖的收集、研究、著录工作,开始于十七世纪末。鲁迅先生生前虽收集
龙脑桥的传说
作者: 程思远   来源: 四川文物 年份: 198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神话故事   九曲溪   桥墩   雕凿   公路   明代   造型   龙脑   石雕   传说  
描述: 龙脑桥位于泸县西北面,泸隆公路四十五公里右侧的九曲溪河上。造型雄伟,雕凿精细,形态逼真。建造距今已有约六百年的历史,尚保存完好,是四川罕见的明代大型石雕龙桥。龙脑桥的石雕,玲珑壮丽,剔透多姿。两个麒麟口衔绶带,张口怒目,两只火焰纹腿匍甸桥墩,牛蹄形脚,一只踏“兵书”,一只踏“宝剑”,雄姿勃勃。青狮,脚踩“绣球”、“玉圭”,笑容可鞠。白象,大鼻垂胸,和霭可亲。四条巨龙尤为英姿异彩,生动传神。每条巨龙鳞甲凯凯,头长利角,颈下龙须飘逸,张着大口露出尖齿牙;利口含宝珠重约三、四十公斤,能在口中滚动不会脱出;鼻孔高翘,
论先秦青铜器纹饰对汉代石刻的影响
作者: 李卫星   来源: 四川文物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表现手法   汉画像石基   青铜器   石刻   艺术风格   鸟图腾崇拜   题材内容   铜器纹饰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说文》  
描述: 论先秦青铜器纹饰对汉代石刻的影响李卫星我国古代辉煌灿烂的文化成就表现在诸多方面,先秦青铜器就是其中之一。先秦青铜器无论是在造型艺术上还是在工艺制作花纹图案的装饰上,都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它在题材内容、艺术风格上对后世的雕塑、绘画产生极深的影响。本文...
雅安石雕础座略说
作者: 袁曙光   来源: 四川文物 年份: 198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武库   略说   石兽   建鼓   底座   石棺   石辟邪   石雕艺术   画像石   蟾蜍  
描述: 献记载说明,当时陵墓、苑囿、桥梁建筑上都有各种题材的石雕陈设,只是经过两千多年的雨露风霜的浸蚀,人为的破坏,这些艺术作品大部分见不到了。四川是当时我国石刻艺术发达的地区之一,除保留下为数众多的画像石(包括石棺、石
谈谈对鲁迅小说中劳动者形象的评价
作者: 孙凌海   来源: 四平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8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劳动者   鲁迅小说   革命现实主义   鲁迅作品   祥林嫂   人力车夫   茅盾   闰土   《阿Q正传》   农民  
描述:小说集《呐喊》《仿徨》中,鲁迅从各个不同阶层,不同角度塑造了众多的生动感人的典型形象,透过这些喜怒悲欢跃然纸上的男男女女,让我们窥见了本世纪初中国社会的日益衰败破产的景象和它那千疮百孔的面貌。在他
虞美人别前(宴会)
作者: 玲珑   来源: 四师学生 年份: 193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劳动者   鲁迅小说   革命现实主义   鲁迅作品   祥林嫂   人力车夫   茅盾   闰土   《阿Q正传》   农民  
描述: 虞美人别前(宴会)
民族化 现代化--中国现代文艺史的一瞥
作者: 杨曾宪   来源: 松辽学刊(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鲁迅小说   评剧   民族   国画   两化   中国新诗   现代话剧   现代文艺   油画   戏曲  
描述: 民族化与现代化,作为一对理论口号在文学界提出并被接受,这还是近几年的事情。但作为实际的艺术运动方向,却是在近现代中国社会及艺术系统处开放的情况下,必然发生的历史现象。中国的现当代文学、艺术只有坚持民族化、现代化方向,才能既与世界文艺声息相通,又与传统文化血脉相连,才能真正获得勃勃生机,自立于当代世界艺术之林。关于这一点,笔者已有文章论述,学术界也有不少精辟之见,似乎可成定论。因此,在这里我不想再局限于抽象必要性的理论思辩,而是求诸“实证”,让“历史”来参与讨论。这就是从“两化”的视点去考察现代文学、艺术发展史,论证民族化现代化相提并举的现实必要性。
金东方
作者: 暂无 来源: 华商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香港中文大学   文学作品   画展   东方   美术学院   香港历史   广西   林风眠   历史小说   艺术学院  
描述: 香港大型画展。1974年为生活弃画从文,任电视台编剧与大报副刊主编多年。剧作《宝金花》由香港话剧团盛大公演。已出版之小说、散文二十余本,尤擅历史小说,任香港历史小说学会会长。文学作品往往一书多版:香港、大陆、台湾版。1991
小三弦的传说
作者: 毛佑全   来源: 华夏地理 年份: 198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弦乐器   青年   凤尾竹   哈尼族   小窗口   土司   背带   音色   传说   小三弦  
描述: 哈尼族称小三弦为“拉厚厚然”。它用梨木制成,是哈尼族男青年最喜爱的一种弦乐器。小三弦的形状与普通三弦近似,只是琴身较短,长不过五十厘米;弦柄的顶端,有的镶嵌着一面闪闪发光的小圆镜,有的雕刻成引颈长鸣的雄鸡,有的镂作奔突回首的多角鹿或怒目而视的蛟龙;琴筒用笋叶蒙面,音色极为清脆。小三弦的背带,哈尼人把它称作“帕阿”,它是用五彩丝线编织而成;背带与琴身相接的地方,缀有飘荡的彩色缨穗。每当夜幕降临,微风轻轻拂动着村边的凤尾竹,清脆深情的小三弦琴声,就会穿过“封火房”的墙洞,越过“公房”的小窗口,声声扣动着姑娘们的心。多少年来,不知有多少哈尼族青年男女,在小三弦优美
< 1 2 3 ... 331 332 333 ... 342 343 344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