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画性】搜索到相关结果 19 条
-
中国传统雕塑技法保护的紧迫性研究
-
作者:
梁倩
来源:
中国集体经济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主流艺术
轻松随意
师承关系
中央美术学院
雕塑技法
表现自我
拜师学艺
艺术形式
佛教造像
绘画性
-
描述:
一、中国传统雕塑技法概述中国传统佛教雕塑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佛教自西汉末传入中国以来,逐渐成为我国最重要的宗教之一,而佛教造像自然也成为最为兴盛的艺术形式.传统雕塑技法大多都是靠师傅带徒弟的古老形式一代一代流传下来的,而有很多技法业已失传,只能靠残存的作品对当时的制作方法加以分...
-
陈伊擘
-
作者:
暂无
来源:
东方艺术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素描
学习
学生
绘画作品
可塑性
悟性
中央美术学院
基本功
绘画性
研究生
-
描述:
学院中国画系人物专业,并获文学学士学位;2007年~2010年,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攻读硕士学位,师从院长唐勇力教授;获奖与发表1999年~2003年,连续三年获得上海市工艺美术学校校一等奖
-
乔宜男中国画作品赏析
-
作者:
汪为胜
来源:
报刊荟萃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统绘画
工笔画
作品赏析
书法性
中国画
绘画性
乔宜男
文人画
-
描述:
工笔画是中国画重要的一脉,其传统从秦汉直至两宋,是中国绘画性绘画的代表,工笔画和以文人画为代表的书法性绘画共同构成了传统绘画的两支,其双源并流共同发展至今。乔宜男在当代水墨画和工笔画上的探索都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果。
-
郭北平油画艺术集评
-
作者:
暂无
来源:
荣宝斋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油画艺术
中国艺术
北平
中央美术学院
中西绘画
当代中国油画
作品
油画创作
本土化
绘画性
-
描述:
邵大箴(中国国家画院理论研究院院长):郭北平一直在探讨中西艺术的创造原理,他似乎更多地看到了中西绘画原理的相通之处,看到了写实油画现代发展的空间在于强化中国绘画本来具有的,以及西方现代艺术追求的表现性、写意性、象征性和抽象性。他把中国的写意精神,包括写意技巧用在油画创作里。这种艺术追求既保持了油画的特色,同时又把中国的艺
-
甘园瓷话·元青花“鱼藻图”析论
-
作者:
曹淦源
来源:
收藏界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元青花
用笔
景德镇
装饰画
形态特征
水草
装饰性
艺术特征
艺术品位
绘画性
-
描述:
,盖上绘荷叶叶脉。但景德镇元代窑址出土的罐盖残片(图1,景德镇陶瓷考古所藏)上绘有鱼和水藻,从局部的形态特征可推断完整的盖面应是满绘“鱼藻图”,与罐上的画风统一。 (二)布局的特点——横平形式,带状通
-
从“革命”的叙事到“生命”的思考:林岗绘画的发展脉络
-
作者:
水天中
来源:
美术研究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命
群英会
油画艺术
艺术家
前苏联
列宾美术学院
思考
革命历史
作品
绘画性
-
描述:
20世纪中期中国油画艺术的主流是写实主义。从50年代开始,一批青年画家登上画坛,他们以坚实的写实技法、对历史环境巨变的敏
-
都市的风景:油画的绘画性与表现性
-
作者:
吴敏
来源:
文艺争鸣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表现性
图像
都市风景油画
绘画性
-
描述:
绘画性是造型艺术的共性和对艺术传统价值认可的前提,表现性是个性的创造与表达。在数字图像制作普泛化的今天,传统的绘画形态渐成危机,正在将人与绘画剥离;与此同时,在生态环境的日益加剧恶化的语境下,探讨当代中国都市风景油画的绘画性与表现性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
闫振铎的艺术格调
-
作者:
水天中
来源:
中国油画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然与人文
绘画作品
绘画风格
九寨沟
艺术格调
绘画形式
精神境界
绘画性
漓江山水
中国油画
-
描述:
观察和评价近三十年中国油画,闫振铎和他的作品是不容忽略的。他的作品和他的艺术活动具有独特风采,并已成为中国现代绘画不可忽视的部分。闫振铎从小就不是安分守己的孩子,但20世纪50年代以后一段时间的中国教育体系,最"成功"的一点就是对受教育者个性的消除,这使早期的闫振铎在艺术上与他的同学没有多少差别。在他当年的习作中有一种对整体构成的重视,他对大的块面和大的色彩关系十分敏感,在下笔时常带有一种不经意的自由松动。可惜这些感觉被强调集体意志的框框所抑制,没有能够尽早发挥出来。1977年,刚刚从"文革"阴影中脱身的油画家,急不可耐地走向开阔的天地。闫振铎和他的同伴们离开政治气氛浓重的北京,去寻找禁锢中无从
-
自然之侧
-
作者:
杜志刚
来源:
中国油画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药厂
艺术家
艺术形态
心境
写生
兴奋
试管
绘画性
青绿
废弃
-
描述:
那天,去天津美院看邓国源的新装置——枯树、插在枯树上的药厂废弃的试管及试管里活着的青绿,意图散出去,射得很远,追过去,踪影全无,有意味。常在绘画地界里工作,又不时跳到界外折腾,对一个搞艺术的人意味着什么?下楼梯时我想。后来去老邓研究生画室看画儿。尽管睥睨绘画性,印象中一些学生们却都在现代般画或者做"问题",想法放开,挺哲学。孩子们不简单。
-
浅析传统雕塑技法的独特性及保护
-
作者:
梁倩
来源:
艺术教育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主流艺术
师承关系
精神享受
雕塑技法
制作材料
表现自我
艺术形式
雕塑艺术
佛教造像
绘画性
-
描述:
一、中国传统雕塑技法概述中国传统佛教雕塑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佛教自西汉末传入中国以来,逐渐成为我国最重要的宗教之一,而佛教造像自然也成为最为兴盛的艺术形式。雕塑艺术的具体制作过程带有某种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