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画性】搜索到相关结果 17 条
-
绘画性抽象
-
作者:
潘公凯
来源:
当代油画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形式语言
印象派绘画
蒙德里安
波洛克
纯粹性
中央美术学院
审美趣味
康定斯基
绘画性
抽象表现
-
描述:
从谭平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他的内心有一种素质,一种自然的禀赋。这种自然的禀赋所标示出的是每个艺术家不同的思维习惯、知识结构、审美趣味,以及对艺术的志向和追求。谭平作品中那种一以贯之的艺术素养,从初学绘画开始,就显示出他在艺术趣味方面高格调的追求。文化与艺术发展到现代主义之后的今天,似乎不再有一个共同的评价标准,也不再有清晰明确的发展脉络,而呈现
-
追求绘画性的“纯粹”:张利油画作品印象
-
作者:
顾征宇
来源:
美术大观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利
油画家
客观再现
美术作品展览
解放军艺术学院
写实绘画
伦勃朗
中国美术家协会
绘画性
中国油画
-
描述:
张利1958年生于北京。1976年参军。1979年考入解放军艺术学院,1983年毕业并留校任教。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教授。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及国际大型展览,并有作品获奖及被国内外美术馆、画廊和收藏家收藏。1981年、1982年、1987年参加“全国美术作品展览”;1988年参
-
艺术不是生产——对话傅中望
-
作者:
本刊
来源:
画刊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木工活
布朗库
榫卯结构
学术主持
语言方式
西方现代艺术
空间关系
孙振华
农业生产工具
绘画性
-
描述:
《画刊》:首先祝贺你在武汉合美术馆的手稿作品展成功举办!国内很少有艺术家做纯手稿作品的展览,你选择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傅中望:展出手稿主要是出于策划人孙振华和学术主持鲁虹的提议。手稿基本上反映的是我创作的一些思考,但从平面绘画的角度而言,它其实不具备绘画性和完整性,比较零碎,所以我开始没有想到要做手稿的展览。不过他们觉得手稿对一个雕塑家来说非常有
-
从『塑』到『绘』:敦煌彩塑的空间营造方式
-
作者:
吴灿
来源:
创作与评论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梁思成
古典绘画
敦煌彩塑
绘画技法
艺术风格
十六罗汉
天地人
绘画性
左彻
段文杰
-
描述:
中国雕塑史也许不是从“雕”而是从“塑”开始的。在梁思成的《中国雕塑史》中,提到的第一件雕塑作品是“黄帝采首山之铜,铸鼎于荆山之下三,以象天地人”。黄帝死后,他的大臣左彻削木为像,率领诸侯一起祭拜他。这件木头雕刻而成的黄帝像是中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第二件雕塑作品。当然,也许整个这件事确实是“后世道家之言,不足凭也”,但是它的象征性对于雕塑史的意义却是不言而喻的,它至少说
-
高职学生在绘画性动画创作实践中的方法与途径研究
-
作者:
周龙
来源:
鸭绿江(下半月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绘画性动画
制作方法
美学元素
-
描述:
影视动画的制作从单线平涂到水墨、油画绘制动画,从手绘到剪纸动画、皮影动画再到电脑技术制作,从二维到三维,国内国外出现过许多重要影响力的作品。在近年的网络和电脑虚拟技术的推动下,各种艺术动画创作如雨后春笋呈现出各种新的面貌。现代的电脑技术发展除了产生新的动画形式外甚至还可以模拟如传统的水墨、油画等效果的动画,解放了人手提高了效率,使动画的绘画性呈现出新的面貌。动画的发展很大程度是继承融合传统艺术的精髓和新的动画技术产生形成的美学价值上,高职学生在学习动画制作是把继承融合传统艺术的精髓和新的动画技术结合是有益的尝试。
-
画布上流淌的青春与生命
-
作者:
冯燕
来源:
中华文化画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油画家
油画艺术
写意精神
油画作品展
学术展览
当代中国油画
图像时代
中国油画学会
绘画性
中国美术馆
-
描述:
北京的夏日,中国油画学会举办的“最绘画——第二届中国青年油画作品展”却吸引了众多不顾炎热来到中国美术馆的参观者。展览展出的一百六十多幅油画作品,呈现出青年油画家多彩而充满青春活力的生命体验。“最绘画”是中国油画学会着力推出的、针对青年人的品牌性的学术展览,旨在推动青年油画家的创作,为青年油画家搭建一个良好的学术平台。在图像时代,技术性正在弱化绘画性,提出“最绘画”,是在读图时代重新唤起对因为“图像化”而被日益减弱的画家
-
油画笔法之探究
-
作者:
杨浩石
来源:
中国油画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方油画
油画家
油画笔
书写性
当代中国油画
写实油画
写意画
艺术语言
油画创作
绘画性
-
描述:
纵观当代中国油画,从其艺术语言的层面看,对表现性风格的追求与探索、对绘画性的强调与重视,是许多中国油画家的艺术选择和共识,它已对我国油画的发展与艺术品质的提升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作为从欧洲引进中国的油画,如何定位自身的文化语境和发展方向,如何找寻一条既有别于西方油画又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和特质的中国油画之路,是百年来我国几代油画家所共同努力追求的理想与目标。21世纪以来,“写意油画”在中国的兴起,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