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十六罗汉】搜索到相关结果 13 条
-
杭州飞来峰玉乳洞罗汉组像探讨
-
作者:
董妍哲
唐卫萍
来源:
美育学刊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龙泓洞
飞来峰
十八罗汉
十六罗汉
玉乳洞
-
描述:
在飞来峰玉乳洞的现存造像中,除去位于玉乳洞东侧、一般并无争议的第27龛明代阿弥陀佛坐像和第28龛宋代六祖像外,还有20尊主要造像(不包含胁侍和衬饰浮雕)。由于洞形结构的不规则性,这些罗汉像也并未呈明显的十六罗汉或者十八罗汉样式分布,所以学界对玉乳洞罗汉组像存在着是"十六罗汉"还是"十八罗汉"的争议。经实地考察,并结合历史文献记载和相关的图像分析及民间佛教观念分析,可以初步判断:由于玉乳洞第25龛为僧伽大师像,第26龛及第24龛18号像亦不在十六罗汉组像之列,而第24龛10、11号像则由于其题材内容的高度同一性而很可能是辩经说法罗汉迦诺迦伐蹉尊者"一尊两身"的创造性发挥,那么,玉乳洞罗汉组像,总体上与肇自《淳佑临安志》的"就洞两畔凿住世罗汉十六尊"说法是相吻合的,所以应为"十六罗汉"组合。
-
颐和园赅春园十八罗汉摩崖石刻辨析
-
作者:
张龙
许若木
谷媛
来源:
文物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尊者
摩崖石刻
春园
佛日楼
十六罗汉
丁观鹏
万寿山
唐卡
台北故宫博物院
乾隆朝
-
描述:
赅春园十八罗汉摩崖石刻位于颐和园万寿山后山西部、赅春园遗址的西南侧(图一),是乾隆十七年(1752年)前后雕刻的一组深浮雕造像(图二),这组造像右上角有一处明显的缺失,现存18身,每身高约30厘米,仅一身造像残存佛头,余存细节也多风化,但手印、法
-
儒家与道家思想对早期工笔画的影响
-
作者:
顾衡轩
来源:
美与时代(下)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类意识
天地万物
古代社会
儒家思想
逸格
工笔重彩画
十六罗汉
二祖调心图
艺术审美
写意性
-
描述:
随着儒学在汉代以及道家在魏晋时期被普遍接受,两派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审美观发生了深刻的影响。工笔画是当时的主要绘画方式,体现了那段时期的美学观点。这篇文章考察了儒学和道家对工笔的美学影响,描写了两种主要的早期风格趋向:工笔性和写意性。工笔性试图包含世界万物,与儒家原则相呼应。而写意性寻求表达事物的未分化的本质,遵循道家思想。本文介绍了一个描述这两种趋向与人类意识状态关系的现代形而上学模型。
-
略谈罗汉造型特征与艺术传承
-
作者:
黄文智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大弟子
粪扫衣
佛教史
坚守者
十六罗汉
成佛
艺术传承
拘尸那迦
鸡足山
释迦
-
描述:
坚守是一种人生态度,也是文化艺术得以传承的内在动因。之所以要坚守,不仅是因为被坚守者值得为之付出,更因为坚守者自身的那份执著与坦然。当年释迦佛于拘尸那迦城涅槃后,大弟子迦叶主持了佛教史上的第一次法会集结,然后以神通力入鸡足山,自延寿命,直至弥勒下世成佛而出,因说偈言:我以神通力,当知于此身,以粪扫衣覆,至弥勒出世,时我为弥勒,
-
李宝龙
-
作者:
暂无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大弟子
粪扫衣
佛教史
坚守者
十六罗汉
成佛
艺术传承
拘尸那迦
鸡足山
释迦
-
描述:
李宝龙
-
赵勇
-
作者:
暂无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大弟子
粪扫衣
佛教史
坚守者
十六罗汉
成佛
艺术传承
拘尸那迦
鸡足山
释迦
-
描述:
赵勇
-
王敬东
-
作者:
暂无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大弟子
粪扫衣
佛教史
坚守者
十六罗汉
成佛
艺术传承
拘尸那迦
鸡足山
释迦
-
描述:
王敬东
-
梁大秋
-
作者:
暂无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大弟子
粪扫衣
佛教史
坚守者
十六罗汉
成佛
艺术传承
拘尸那迦
鸡足山
释迦
-
描述:
梁大秋
-
安徽工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
作者:
暂无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大弟子
粪扫衣
佛教史
坚守者
十六罗汉
成佛
艺术传承
拘尸那迦
鸡足山
释迦
-
描述:
安徽工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
谭云
-
作者:
暂无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大弟子
粪扫衣
佛教史
坚守者
十六罗汉
成佛
艺术传承
拘尸那迦
鸡足山
释迦
-
描述:
谭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