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永】搜索到相关结果 129 条
-
对永固陶瓷可行性研究的初探
-
作者:
马光华
胡钧鼎
来源:
陶瓷研究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结构组分再造重组
永固瓷
抗裂不破
-
描述:
所谓“永固陶瓷”是指陶瓷材料结构,单元陶瓷制作工艺序化量化过程和理化性能,如,力学、热学、声学、光学、电学和磁学性能有别于普通传统陶瓷。宏观广义,抗裂不破瓷;微观狭义,结构组分再造重组瓷。或称厄危拉丝汀什砬米克(EverlastingCeramic)。简称“永固瓷”。
-
明清青花釉里红鉴定要诀:兼谈拍卖会几件雍乾拍品
-
作者:
萱草园主人
来源:
艺术市场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景德镇
絮状凝聚物
御窑厂
永乐
乾隆前期
釉里红
釉下彩
成化
明清
青花
-
描述:
康熙末期与雍正、乾隆前期制品存在一定共性,用放大镜观察,一般会发现釉里红内部有团絮状凝聚物,此特征是康熙末期及雍正、乾隆早期制品所独有的,雍正制品尤为明显,熟悉掌握此特征后,对雍乾制品的断代极其有利,可以瞬间鉴别相关制品。
-
近看永宣如意耳扁瓶的时代特征
-
作者:
萱草园主人
来源:
艺术市场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图案
制作年代
制作时间
官窑
景德镇
永乐时期
阿拉伯
海外贸易
青花
瓷器
-
描述:
本文选择永宣如意耳扁瓶为主题,分别以器足造型变化、内部上釉、纹饰变化为论述重点,并简单涉及青花发色、釉面处理等若干细节。关于断代鉴别的要诀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也希望本文能引发众收藏爱好者对相关话题的深入探讨。
-
明清青花釉里红鉴定要诀
-
作者:
萱草园主人
来源:
艺术市场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景德镇
絮状凝聚物
御窑厂
永乐
乾隆前期
釉里红
釉下彩
成化
明清
青花
-
描述:
康熙末期与雍正、乾隆前期制品存在一定共性,用放大镜观察,一般会发现釉里红内部有团絮状凝聚物,此特征是康熙末期及雍正、乾隆早期制品所独有的,雍正制品尤为明显,熟悉掌握此特征后,对雍乾制品的断代极其有利,可以瞬间鉴别相关制品。
-
明代瓷器史上若干問題的研究
-
作者:
童书业
来源: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6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官窑
景德镇
式样
永乐
要览
压手杯
成化
明代瓷器
青花
于洪武
-
描述:
(一)“永乐窑”研究“浮梁县志”说: “明洪武初,鎮如归属饒州府浮梁县,始烧造岁解。有御厂一所,官窑二十座”(卷八) 这里说明代景德鎮官窰厂设立于洪武初年,但沒有说洪武那一年。“景德鎮陶录”说
-
瑰丽恢弘的永宣青花瓷
-
作者:
王健华
来源:
收藏界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华民族
审美风尚
官窑
青花瓷器
景德镇
永乐
中国瓷
元末明初
故宫博物院
海外市场
-
描述:
创烧于我国唐代的青花瓷器,清新雅丽,质朴纯真,最能代表中华民族含蓄内敛的审美风尚而素有"国瓷"之誉。元末明初,随着大明帝国海外市场的开拓,深受西域国家和人民喜爱的青花瓷器一跃而起,成为景德镇官窑彩瓷生产的主流,就此开创了中国瓷业史上产量最高、流传最
-
秘藏百年重现于世的明永乐内府梅瓶
-
作者:
陈为政
来源:
收藏家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景德镇
永乐时期
社会稳定
元末明初
海外贸易
制瓷业
长足发展
梅瓶
瓷器
制作工艺
-
描述:
明朝永乐时期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海外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活动极为繁荣。景德镇制瓷业也比元末明初有了长足发展,所制器物造型优美,图案绚丽鲜艳,釉色肥润光洁,对明清两代的瓷器制作工艺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
永久起博器植入术后对卧床时间与体位的影响
-
作者:
袁娟
邹锋
洪海燕
来源:
当代医学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体位
卧床时间
永久起博器
-
描述:
目的 探讨永久起博器植入术后对卧床时间与体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7年4月本院收治的永久起博器植入患者1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
-
永乐帝与压手杯
-
作者:
王振
来源:
中国收藏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博物馆
景德镇
御窑厂
北京故宫博物院
永乐时期
永乐帝
官窑瓷器
青花
-
描述:
青花缠枝莲纹压手杯作为明永乐时期存世罕见的官窑瓷器,颇具特色。明朝开国之初就在江西景德镇珠山,亦即元代原浮梁瓷局的基础上设立御窑厂,世称“官窑”。目前仅见北京故宫博物院庋藏的永乐时期青花压手杯存4件外,苏州博物馆也珍藏有一件。
-
论伊斯兰文化对明永乐、宣德青花瓷的影响
-
作者:
张欢
来源:
大众文艺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永宣青花瓷
影响
伊斯兰文化
-
描述:
。本文通过对永乐、宣德时期青花瓷用料、造型、纹饰等方面的具体分析来研究伊斯兰文化与汉民族文化的相互渗透,并说明伊斯兰文化对明代乃至整个中国古代瓷器发展的影响。
<
1
2
3
...
5
6
7
...
11
12
13
>